中国人“小”看印度|印度人口2018

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

5月26日,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这是10年来中国首次迎来印度国家元首,此行使两国因边界争端和双边贸易而产生的紧张局面得到缓解。

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印两国公众对于彼此的看法,探索两国公众之间的共识与差异,将对中印关系的发展形成更加有益地推动。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完成并于日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印论坛上发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 中印两国公众对彼此的好感度基本相当,印度公众更多将中国看作是“伙伴”而非“敌人”;中国公众认为印度中国的经济重要性低,也不太认可印度将在未来承担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中印两国公众对彼此的好感度基本相当      2002年―2009年连续性调查显示:中国公众印度好感度基本态势趋好,印度公众中国好感度则相对稳定。

从2005年起至今,两国公众对彼此好感度的总体水平明显接近,均基本保持在四成以上。

2009年,中国印度公众的这一比例基本持平,分别为45.4%和46%。

据来自PEW RESEARC H2002―2009年发布的“Pew Global Artitude research”(下同)。

当然从宏观上看,在参与调查的25个国家中,印度公众中国好感度基本上处于中等水平,而在与中国关系重要的若干国家中,中国公众印度好感度仅略高于日本,而低于美国、俄罗斯、欧盟国家及韩国、朝鲜等。

进一步来说,当问及对华最友好的国家时,中国公众选择印度比例始终低于一成。

印度公众更多将中国看作“伙伴”而非“敌人”      尽管中印之间的好感度较为接近,但在对华最具威胁的国家中,2000年―2006年中国公众选择印度比例则始终维持在第三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当然可喜的是,这一比例总体上出现了下降趋势(22.1%→20.9%→15.9%→15.7%→10.4%→8.7%→9.2%)。

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问印度公众,我们看到,印度公众更多地将中国看作是伙伴而非敌人。

其中,43%的人选择中国印度伙伴关系,仅有23%选择是敌人关系。

这也是中印两国关系继续推进的重要支点。

中国公众认为印度3,I中国经济重要性低   2000年——2009年调查显示,在对华经济最重要国家选择中,中国公众选择印度比例非常低,即使在入选率最高的2006年,这一比例也仅为2.4%。

当然我们看到,中印的贸易和经济交往正处于不断发展中,目前中国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也是中国的第十大贸易伙伴

当问及中国经济崛起的受益国家时,也仅有3.8%的中国公众选择印度,略高于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而明显低于其他大国,甚至低于巴基斯坦(4.6%)。

中国公众认为金砖四国中“中国强,印度弱”   在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金砖四国”的实力对比中,中国公众中国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70.3%的人认为中国是当前金砖四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认为十年后最强大的比例更是达到了84.7%。

相对而言,印度则成为中国公众心目中最弱小的“金砖四国”成员,两项比例分别仅为1.9%和0.9%。

而具体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时,中国公众也普遍认为印度的先进性比较低。

五成多中国公众印度处理国际事务有信心      调查显示,55.9%的中国公众印度处理国际事务表示有信心度,当然在参与调查的11个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中,印度仍然居于末席,与日本比较接近(57.1%)。

与之相关的是,当问及在未来5到10年谁将扮演世界领导角色时,中国公众选择的前两位分别是中国(51%)和美国(36 1%),选择印度的这一比例仅为0.2%。

这种印象的产生表明对于普通公众来说,他们并没有得到一些积极有效的信息,比如: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国家将会联合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愈加重要的领导作用,或是有更加重要的影响力等。

由调查结果看中印关系建设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对于目前的中印关系来说,最缺乏的便是互相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因此,可以尝试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改进:   第一,建立中印交流论坛,论坛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着重要营造出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氛围。

第二,注重加强中印青年群体之间的交流,尤其是精英群体,可以通过各类国际人才交流计划引导青年之间的互访。

第三,中印两国支持更多的跨国出版计划,弥补各自对彼此的信息匮乏状况,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可以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涉猎。

最后,加强两国媒体之间的对话,媒体要各从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忠于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减少相互臆测的成分。

9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