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工作手册_导师工作手册怎么写

导师工作手册 20 —20 学年度 第 学期 学 校 任教班级 **华侨中学政教处制 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方案(试行) 为了进一步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机制和途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让更多的教师直接参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全员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实现“人人阳光自信,个个拥有特长”,“做最好的自己”的学校育人目标和理念,着力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探索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方式。

二、学生成长导师的内涵、工作原则与主要职责 “学生成长导师制”是一种德育制度创新,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德育队伍,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内涵 “学生成长导师制”,是各班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依据师生双方的个性、兴趣,尊重师生双方意愿,确定导师受导学生,依据“用心沟通、以德育人,竭诚交流、以情育人,修身垂范、以行育人”的原则,导师受导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方法、心理成长、生活情感、特长培养等方面予以关注、引导的过程。

(二)学生成长导师工作原则 学生成长导师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学生成长导师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学生成长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人本化原则。学生成长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学生成长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学生成长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受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漏、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三)学生成长导师的主要职责 导师定位:学生的良师益友,倾诉对象,不是训导是引导。具体有以下职责: 1.思想引导:(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特别是要促进责任感、诚信与感恩孝顺等道德品质的形成。

2.学力辅导:(1)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学习与发展计划,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2)定期向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了解该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3)每次大考以后要帮助学生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对策。

3.生活指导:关心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4.心理疏导: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做学生生理的长辈,心理上的医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各类问题、烦恼、挫折。

5.参与管理: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组织者,是班级导师团的总导师,要协调好每位任课教师的导师工作导师要加强与班主任联系,更多地关心联系班级学生成长导师要积极参加该班级的活动,每学期至少要参加一次班级的主题班会,进行一次专题发言。

三、学生成长导师工作制度 1.档案制度。导师要对受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情况学生每月的表现、每次考试成绩记录及分析对照,绘制学生学业变化曲线。

2.家访联络制度。学生成长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每月至少一次电话联系,每学年至少一次家访。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商教育之策。

3.谈心与汇报制度。导师每2周至少与受导学生谈心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受导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必要时可随时汇报和咨询。

4.会诊制度。一是由班主任组织召开的不定期的班级德育会议,本班级导师针对前一阶段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或难点,进行交流、探讨,研究对策,发挥“整体、合作、优化”的功能。二是由学校学生成长导师制领导小组组织召开的会诊会议,每学期一到两次,通过对典型个案的分析处理,切实提高学生成长导师“导”的水平和艺术。

四、实施步骤 (一)成立学校学生成长导师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冯年林 副组长:陈艳庭;成员:张明禄、文波、吴斌、李仕军、彭梅 工作小组:全体政教处成员、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 (二)学生成长导师的确定 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是我校教师的首要任务基本工作内容,胜任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是评选学校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学校的每一名任课老师都是学生成长导师。原则上各班的任课老师就是各班的班级导师团成员,班主任是班级导师团总导师

(三)导师受导学生关系的建立 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受导学生

1.学生根据自己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选择可能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导师导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特长选择最需要自己帮助的学生。政教处、班主任在充分尊重导师学生的前提下对师生的互选做适当调整,确保师生配额合理。

2.如果学生不尊重导师导师无法对受导对象进行指导,导师可以要求调整。当觉得导师对自己没有帮助,受导学生可以提出中止,有更合适人选的可以请求调换导师。任课教师调整任课班级,班主任可以对结对关系进行适当调整。无特殊情况,一般一年调整一次。

五、学生成长导师的考核与奖励 (一)学生成长导师的考核 学校会建立和完善对导师工作的评价激励机制。平时由政教处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每学期由学生成长导师制领导小组对导师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一是每位导师工作记录情况;二是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三是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四是班主任的评价。(其中班主任也作为学生成长导师班级导师团成员评价、政教处考核)。

(二)学生成长导师的奖励 1.担任学生成长导师业绩突出的教师有优先安排各类培训、进修的权利。

2.担任学生成长导师业绩突出的教师在评职、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

3.促使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养进步幅度大的导师或者工作过程、方法、效果卓有成效的导师,授予“**华侨中学德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所享待遇与学校优秀教师等同。

**华侨中学 教师所导学生信息记录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级/班级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一)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家庭基本情况 主要社会关系 第一月表现 亮点 第一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二月表现 亮点 第二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三月表现 亮点 半期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四月表现 亮点 第四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五月表现 亮点 学期考试成绩 班级排名 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二)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家庭基本情况 主要社会关系 第一月表现 亮点 第一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二月表现 亮点 第二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三月表现 亮点 半期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四月表现 亮点 第四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五月表现 亮点 学期考试成绩 班级排名 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三)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家庭基本情况 主要社会关系 第一月表现 亮点 第一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二月表现 亮点 第二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三月表现 亮点 半期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四月表现 亮点 第四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五月表现 亮点 学期考试成绩 班级排名 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四)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家庭基本情况 主要社会关系 第一月表现 亮点 第一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二月表现 亮点 第二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三月表现 亮点 半期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四月表现 亮点 第四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五月表现 亮点 学期考试成绩 班级排名 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五)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家庭基本情况 主要社会关系 第一月表现 亮点 第一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二月表现 亮点 第二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三月表现 亮点 半期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四月表现 亮点 第四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五月表现 亮点 学期考试成绩 班级排名 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六)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家庭基本情况 主要社会关系 第一月表现 亮点 第一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二月表现 亮点 第二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三月表现 亮点 半期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四月表现 亮点 第四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五月表现 亮点 学期考试成绩 班级排名 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七)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家庭基本情况 主要社会关系 第一月表现 亮点 第一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二月表现 亮点 第二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三月表现 亮点 半期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四月表现 亮点 第四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五月表现 亮点 学期考试成绩 班级排名 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八)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家庭基本情况 主要社会关系 第一月表现 亮点 第一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二月表现 亮点 第二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三月表现 亮点 半期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四月表现 亮点 第四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五月表现 亮点 学期考试成绩 班级排名 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九)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家庭基本情况 主要社会关系 第一月表现 亮点 第一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二月表现 亮点 第二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三月表现 亮点 半期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四月表现 亮点 第四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五月表现 亮点 学期考试成绩 班级排名 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十)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家庭基本情况 主要社会关系 第一月表现 亮点 第一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二月表现 亮点 第二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三月表现 亮点 半期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四月表现 亮点 第四次月考成绩 班级排名 第五月表现 亮点 学期考试成绩 班级排名 导师学生、家长交流记录表(一)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含学业、 表现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时间 指导记录 效果 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第一月 第二月 第三月 第四月 五次大考年级 总分排名及变 化曲线 上学期 期考名次 第一次 月考名次 期中考 名次 第二次 月考名次 本学期期末考名次 导师学生、家长交流记录表(二)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含学业、 表现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时间 指导记录 效果 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第一月 第二月 第三月 第四月 五次大考年级 总分排名及变 化曲线 上学期 期考名次 第一次 月考名次 期中考 名次 第二次 月考名次 本学期期末考名次 导师学生、家长交流记录表(三)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含学业、 表现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时间 指导记录 效果 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第一月 第二月 第三月 第四月 五次大考年级 总分排名及变 化曲线 上学期 期考名次 第一次 月考名次 期中考 名次 第二次 月考名次 本学期期末考名次 导师学生、家长交流记录表(四)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含学业、 表现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时间 指导记录 效果 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第一月 第二月 第三月 第四月 五次大考年级 总分排名及变 化曲线 上学期 期考名次 第一次 月考名次 期中考 名次 第二次 月考名次 本学期期末考名次 导师学生、家长交流记录表(五)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含学业、 表现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时间 指导记录 效果 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第一月 第二月 第三月 第四月 五次大考年级 总分排名及变 化曲线 上学期 期考名次 第一次 月考名次 期中考 名次 第二次 月考名次 本学期期末考名次 导师学生、家长交流记录表(六)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含学业、 表现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时间 指导记录 效果 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第一月 第二月 第三月 第四月 五次大考年级 总分排名及变 化曲线 上学期 期考名次 第一次 月考名次 期中考 名次 第二次 月考名次 本学期期末考名次 导师学生、家长交流记录表(七)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含学业、 表现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时间 指导记录 效果 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第一月 第二月 第三月 第四月 五次大考年级 总分排名及变 化曲线 上学期 期考名次 第一次 月考名次 期中考 名次 第二次 月考名次 本学期期末考名次 导师学生、家长交流记录表(八)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含学业、 表现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时间 指导记录 效果 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第一月 第二月 第三月 第四月 五次大考年级 总分排名及变 化曲线 上学期 期考名次 第一次 月考名次 期中考 名次 第二次 月考名次 本学期期末考名次 导师学生、家长交流记录表(九)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含学业、 表现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时间 指导记录 效果 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第一月 第二月 第三月 第四月 五次大考年级 总分排名及变 化曲线 上学期 期考名次 第一次 月考名次 期中考 名次 第二次 月考名次 本学期期末考名次 导师学生、家长交流记录表(十) 学生 姓名 班 级 性别 联系 电话 家长 姓名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学生基本情况 (含学业、 表现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时间 指导记录 效果 导师工作 情况记载 第一月 第二月 第三月 第四月 五次大考年级 总分排名及变 化曲线 上学期 期考名次 第一次 月考名次 期中考 名次 第二次 月考名次 本学期期末考名次 德育小故事。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