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成语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惯用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结晶,被誉为“语言的活化石”。如果我们能将成语活化石很好的加以利用,将能大大促进我们的语文教学,提高我们教学效果。

一.利用成语故事,导入新课。

常言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们有时可以很好的利用成语故事进行导入,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之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转入新知识的学习。

讲《醉翁亭记》,我们可以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导入;讲《出师表》,我们可以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导入;讲《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可以成语“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导入;讲《勾践灭吴》我们可以成语“卧薪尝胆”导入;讲《鸿门宴》,我们可以成语“破釜沉舟”导入……其实,不管是古文还是现代文,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成语进行导入

二.利用成语讲解词语的意义的判断方法。

某些成语由于它的格式上的特殊性,意义上就有某种明显的相关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判断词语的意义。(1)互训性:就是词语的意义可以相互解释,在某些并列结构成语中,前者的意义就是后者的意义,后者的意义亦即前者。我们如果明白其一,就可以用它解释另一个。这一类的成语很多,如:内忧外患、心领神会、打家劫舍、尔虞我诈、必恭必敬、丢三落四、防微杜渐、克勤克俭、忘恩负义、怀瑾握玉、穷形尽相、穷凶极恶、苦思冥想、幸灾乐祸、规行矩步、奇珍异宝、金科玉律、审时度势、口诛笔伐、空前绝后、咬文嚼字、鬼使神差、济困扶危、匿影藏形、损兵折将、称心如意、诚惶诚恐、涤瑕荡秽、调兵遣将、难解难分、崇山峻岭、铢积寸累、移风易俗、深思熟虑、情投意合、心驰神往、粗制滥造、冗词赘句、妻离子散、倾箱倒箧……(2)反训性:就是在某些并列结构的成语中,有些前后意义刚好相反,我们如果明白其一,也可以用它解释另一个。如:远交近攻、否极泰来、阴奉阳违、扶弱抑强、大同小异、舍本逐末、革故鼎新、损人利己、能屈能伸、是古非今、厚此薄彼、喜新厌故、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党同伐异、殊途同归、谄上欺下、兴利除弊……。

三.利用成语,讲授中华传统思想精华。

成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结晶,其中积淀着许多宝贵的传统思想,只要我们善于发掘,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它,在课堂上讲授常见的、至今仍有积极意义的传统思想,如:安不忘危、居安思危等成语告诫人们在平安或太平的时候,不能忘记灾难或危险的到来,《周易》上说“是故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成语拔刀相助则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的思想,历来为侠义之人所称道,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水浒传》中的许多英勇故事都是这样,《西厢记》第五折中也有“若不是大恩人拔刀相助,怎能够好夫妻似水如鱼”。成语悲天悯人则是中国知识分子常持的态度,他们感慨世事,同情人民疾苦,以天下为己任。文天祥、杜甫、白居易、屈原等是其中优秀的代表。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告诉我们不经过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希望人们积极进取,用汗水、努力等代价去换取成功,彻底抛弃不劳而获的思想成语惩前毖后告诉我们人往往犯错误,但是人不应该在同一个地方犯错误,我们要把前面的错误作为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诗经·周颂》中有“予其惩而毖后患”的句子。明·张居正《张文忠公集》中也有“顷丹阳浅阻,当事诸公毕智竭力,仅克有济,惩前毖后,预为先事之图可也。”其他思想更多,如:淡泊明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化干戈为玉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卧薪尝胆、满招损,谦受益、匹夫有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人定胜天、三人行必有我师、舍生取义……这些成语涉及到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不一而足,不再一一说明。

四.利用成语进行写作时的“反弹琵琶”教学

写作的生命是创新,创新是对新生活,新时代的再认识。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成语进行“反弹琵琶”教学,就是针对成语的本意,反其意而用之,结合时代特点,赋予成语以新的内涵,新的气息,从而达到立意创新的目的。如:班门弄斧,字面的意思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在感情色彩上属于贬义词,可是就有人从提高自己的角度出发,写人要进步得快,“弄斧”必须到“班门”,否则,得不到名人的指点,进步谈何容易,最后,作者又进一步论及“班门弄斧”要具备的条件:一是思想要开放,二是还要有勇气。文章不仅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立意深远,以理服人。再如:斤斤计较,字面的意思是形容一丝一毫都要计较。在感情色彩上亦属于贬义词,我们如果从公仆对待工作,对待人民的利益角度出发,写他们一丝不苟,写他们斤斤计较,立意就显得新颖而深远。

利用成语进行反弹琵琶教学,主要是成语的本意已经众所周知,如果我们结合实际,从反面去看,去写,就是写作中“旧瓶装新酒”、“枯枝发新芽”,不仅显得学以致用,而且体现了写作必须反映现实的创作原则。可以用来“反弹琵琶”的成语主要还有:胡说八道、开卷有益、看风使舵、能屈能伸、取长补短、大材小用、不到黄河不死心、无微不至、下不为例等等。

五.利用成语进行古文语法教学

成语的来源很多,常见的有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文名句等,这些内容大多存在于古代的典籍中,故成语有“语言的活化石”之美誉,所以不少成语带有明显的古语的语法特点,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些内容,对我们学习古文将有很大的帮助,成语中的古语语法特点主要有:

(1)句式倒装,如:时不我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唯才是举、嗤之以鼻、持之以恒、怒(喜)形于色、问道于盲、无动于衷、无济于事、相濡以沫、严于律己。上述成语中前三个属于古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后面的属于介词短语后置。

(2)省略句式:运筹帷幄、功败垂成、栉风沐雨、锥处囊中、鹤立鸡群、燕巢幕上、燕雀处堂、逍遥法外、饱以老拳。以上成语只有最后一个是省略动词饱的宾语“之”,其余的都是省略介词“于”。

(3)词类活用:

A:名词用做动词:一鼓作气、衣锦还乡、不羁之材、不胫而走、不毛之地、布衣蔬食、草菅人命、饭糗茹草、瓮牖绳枢、行百里者半九十、幕天席地、礼贤下士。

B:名词用做状语:云谲波诡、日理万机、日新月异、粉妆玉琢、风驰电掣、高屋建瓴、蜗行牛步、凫趋雀跃、瓜剖豆分、管窥蠡测。

C:形容词用做名词:抱残守缺、礼贤下士、扶危济困、拈轻怕重、避实就虚、防微杜渐、扶弱抑强。

D:形容词用做动词:不耻下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贵耳贱目、厚此薄彼、竭泽而渔、完璧归赵。

上面这些成语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都属于词类活用。

不难看出,成语作为语言的“活化石”,为我们学习古文提供了新的思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善于开发,善于利用成语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定会开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奇葩。

郝君,教师,现居浙江宁波。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