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打造“金砖国家命运共同体”

周志伟。

2019年11月13日至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本次会晤的主题是“经济增长打造创新未来”,既反映了金砖国家对过去十年合作效果的正面肯定,更是为金砖国家的第二个十年的合作发展凝聚共识,探索新的合作增长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此次会晤中作了题为《携手努力共谱合作新篇章》的重要讲话,不仅鲜明阐释了中国对当前全球大变局的理解与思考,而且也展示了中国推进多边合作的政策决心,尤其是深化金砖合作,打造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坚定信心。

与往届不同的是,201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面临的国际变局更为特殊,这种变局从大国关系、地区政经生态、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都有所体现。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所强调的,这次会晤是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格局演变的关键时刻举行的。总体来看,变局包含方方面面的内容,但是能够产生全球影响的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进。如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经济不仅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将进一步缩短全球的物理距离,在这场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过程中,科技竞争与合作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会进一步上升。第二,新兴国家发展国家的上升势头不可逆转,它们依然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核心驱动。金砖国家从其概念的产生到合作机制的逐步成型,这一过程本身就属于全球大变局的重要内容,直接体现出了全球经济“增长极”的更替以及由此推进的国际权力体系的调整。并且,客观地说,金砖国家合作的不断深化也将进一步促进国际大变局的演化,尤其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公正、合理,改变由发达国家主导全球事务的不合理局面。第三,“逆全球化”回潮。伴随全球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以及世界经济力量格局变化的加速推进,“逆全球化”势头有所上升,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处在上升区间的新兴国家采取排斥态度,在压制新兴国家发展机遇的同时,竭力维持不平等、不对称的利益格局。在这种局面下,发达国家利用权力优势大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其不负责任的做法更是加剧了治理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由此面临更大的挑战。

面临如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一直努力在给全球贡献智慧、方案,分享中国经验,力所能及地向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在本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习近平主席针对金砖国家下阶段发展提出的三点倡议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11月2日拍摄的巴西外交部。

第一,营造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倡导并践行多边主义。二战后的世界总体和平使全球整体受益,多边主义便是实现战后和平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多边协商原则让新兴国家发展国家的主张得到体现,多边合作平台强化新兴国家发展国家的多元外交,多边治理模式更是让新兴国家发展国家充分认识实现联合自强的可能性,因此,多边主义是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发展国家必须捍卫的原则,这便是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尤其强调的“责任担当”。尤其是随着全球权力体系更趋“扁平化”,多边主义将是全球治理原则的趋势所在,但是,这种趋势需要发展国家群体去努力维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干扰。为此,习近平主席提议,通过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安全事务高级代表會议以及反恐工作组、网络安全工作组、常驻多边机构代表定期磋商等机制,密切战略沟通和协作,发出金砖共同声音,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二,谋求开放创新的发展前景,推进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开放创新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这已成为世界的主流认识,而新工业革命便是发展国家弥补短板的重要机遇,也是南北国家激烈竞争的要地。当前,金砖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产业新规划,比如俄罗斯制定了“创新俄罗斯”的规划,印度提出了“印度制造”的口号,巴西曾制定了“强大巴西”的产业政策,南非也发布了《科技创新白皮书》,这些政策规划都强调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等内容。金砖国家具有各自的科技比较优势,也开展了非常多的科技合作实践,可以利用新工业革命的机遇,进一步激发合作潜力,改变在高科技领域的“跟随者”身份。面对新兴国家的追赶势头,发达国家加大了技术打压的力度,其目的在于压制新兴国家的崛起势头,维持其技术垄断和科技霸权。鉴于此,习近平主席同样强调“金砖国家应该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决反对保护主义,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各领域协同发展,深入推进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在贸易和投资、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不断打造合作成果,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促进互学互鉴的人文交流,探索“金砖+”合作模式。从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来看,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既在于自身的创造力,也在于其开放性和交往性。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金砖国家均属地区大国,具有较强的地区文化代表性,既成为促进全球文化与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也能通过互学互鉴促进各自经济社会的发展。过去十年问,金砖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呈现出井喷式的上升态势,为世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佳实践。五国问的人文交流延伸至教育、体育、文学、艺术、智库等多个层面,为五国各界搭建起了多样化的沟通渠道,与某些国家排斥性的政策形成了鲜明反差。与此同时,互学互鉴的人文交流也为金砖国家深化政治、经济、安全、全球治理等更具全球影响的合作奠定了更牢固的基础。除此之外,金砖国家始终强调“金砖+”的合作模式,并且在过去十年间也做出了很多探索尝试,这不仅体现了金砖国家对发达国家“俱乐部”行为套路的不认同,更反映出金砖国家“扩大朋友圈”的开放态度。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发表的《巴西利亚宣言》包括前言、加强和改革多边体系、经济财金合作、地区热点问题、金砖务实合作等五个方面、共计73条内容。从具体内涵来看,《宣言》体现了金砖合作不仅着眼于共同发展,而且也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体现出了金砖合作更具包容性的责任担当。针对本届会晤的主题,《宣言》提出了“创新金砖”网络的倡议,推进金砖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对接,这也进一步丰富了金砖国家合作内容。此外,在加强和改革多边体系、地区热点问题方面,《宣言》进一步阐释了在一些全球事务中的政策立场,尤其明确提出了坚持多边主义、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多边体系、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新兴市场和发展国家利益、和平解决争端等主张。在经济财金合作金砖务实合作两个方面,《宣言》不仅对金砖合作的成效进行了很好总结,列出了金砖国家在过去1年的合作清单,而且也对下阶段实现更紧密的金砖伙伴关系提出了具体方案。特别重要的是,金砖合作机制框架得到进一步充实。比如,本次会晤不仅强调了新开发银行的投资效率和应急储备安排的实际操作,而且也讨论了新开发银行扩员、金砖国家本币债券基金设立、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金砖国家女性工商联盟等议题,机制的丰富与完善将能提升金砖国家合作效率。

总体来看,在全球大变局的环境下,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获得了超预期的成果。过去十年实践充分体现了金砖合作的活力,展示出了金砖国家的正能量和影响力,这些都为打造第二个“金色十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只要金砖国家能够保持战略定力,坚守责任担当,金砖国家一定能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