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分析

据统计,20世纪末,我国地膜覆盖总面积平均年增长率8%。

20世纪末—21世纪初,地膜使用强度呈大幅度增加趋势,因其地域差异明显,得以增加趋势约在3~10倍。

地膜覆盖技术为农业带来了相应可观效益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残留污染[1—3]。

针对于不同的覆膜农田土壤,其残留污染各不相同,残留为72~259 kg/hm2。

残留地膜的形态和大小是各不相同的,主要呈蜷缩圆筒状、片状和球状,分布形式呈垂直、水平和倾斜状。

现阶段,我国地膜残留污染防控技术包括:生物降解地膜节约型地膜应用、机械回收残膜回收技术,通常回收形式较为普遍[4]。

1 现阶段地膜覆盖技术应用情况   现阶段,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正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增长。

据统计,我国1982年地膜使用量为0.6万t,2011年的地膜使用量为124.5万t,约增长200倍,地膜使用量仍然处于持续增长趋势。

同时,地膜使用的强度也在不断的增长。

地膜覆盖具有抑制杂草、防病抗虫和增温保墑的效果,所以它能够促进农作物增产,地膜覆盖可以使作物生长的环境进行改变,使农作物的种植区域大幅度的提高。

针对于西南地区,烟草种植海波因为受到地膜覆盖影响而出现了很大的提高,以云贵川高原地区为例,由于积累温度不充足,春天到来较慢秋天又很早的就到来了和无霜期短的情况使得烟草的种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就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使西南地区的烟草种植得到了高产。

2 地膜覆盖残留污染的特点   2.1 地膜覆盖残留污染的危害分析   化学性质决定了地膜在成分分解上比较困难,土壤中的残留地膜会造成土壤污染,表现在自然水渗透和土壤 本文由提供,毕业论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毛管水的堵塞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土壤的吸湿性,对土壤水分的运动产生不利的影响。

同时,减缓了水分的移动速度,使土壤水分渗透量明显减少。

此外,土壤残膜土壤的微生物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土壤的通透性降低,土壤肥力的综合水平也因此达不到合格水平。

2.2 地膜覆盖残留污染的特点分析   研究发现,区域的不同其种植模式和农作物种类也存在相应的差别,因为地膜覆盖比例和投入量不同,导致土壤地膜残留也不同。

针对于西南地区,尤为其自然条件和气候的特点使地膜覆盖率较高,约在40%。

浅层土壤残膜数要比深层土壤大很多,小片膜居多,且其残膜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但是其覆盖时间的长短与深层土壤残膜所占的比例呈正比。

2.3 地膜覆盖残留污染形势分析   地膜残留污染的形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为它地膜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所以地膜残留污染是作为一种新型污染存在的,其危害研究与污染特点的研究还尚未成熟。

目前,我国虽然对局部地区残膜的分布和数量进行统计,但是对农作物产生的具体影响还未细化,导致对残膜的危害认识不够。

同时,我国回收技术和普通地膜产品替代技术体系还不够健全,致使农田残留污染愈加严重。

3 地膜覆盖残留污染防控技术   3.1 残留地膜机械化回收   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作物一般采用地膜覆盖法,而其周期比较短,这些国家使用的地膜相对较厚,约为0.015 mm,而我国使用的地膜厚度相对较薄,一般在0.006~0.008 mm,地膜强度会小一些,其覆盖期要比发达国家更长,所以我国地膜消除会更容易破碎,这对于回收产生了一定的困难,传统的收卷式地膜回收很难解 本文由提供,毕业论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决这一问题,残留地膜机械化的回收方式就应运而生,它的回收形式多样化,常用的有齿链式、弹齿式、滚筒式、气力式和齿轮式的残膜回收形式。

3.2 地膜节约型应用   使地膜投入量减少,选择合适的地膜,考虑其厚度、抗老化性、任性的特点。

如果地膜在首年使用没有出现任何破损,那么次年可以采取直接在上面打孔的方式,不需要再次耕播种,使地膜的操作用功和投入量大大的减少。

所以,地膜节约型应用技术就是选取高强度和耐气候的地膜,使由于长期覆盖导致地膜碎片严重的情况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此外,还可以通过减少地膜覆盖的方式对地膜节约型应用,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部分地区的作物在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地膜覆盖度因此项技术由原来的80%降到50%。

3.3 代替为可生物降解新型地膜   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生物降解材料生产技术已日趋成熟的背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针对于塑料行业的降解材料研发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需要不断的完善,致力于将地膜降解时间得到可控制的基础上,又能够使其降解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4 减小我国地膜覆盖残留污染有效措施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地膜使用的质量监管,对地膜的使用标准进行明确规范,这样可以对其可回收性进一步加强。

其次,要对节约型地膜残留回收技术进一步推广,提高地膜回收率。

最后,要对残膜污染进行全方位调查,并对其防控技术进行应用性研究,保障地膜污染防控技术的有效应用。

5 结语   综上所 本文由提供,毕业论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述,地膜覆盖技术虽然可以使农业达到丰产、保墑的目的,但其在土壤残留污染也使耕地受到了相应的损害,致使土壤资源的生产能力遭受严重破坏,土壤不能进行良性发展,给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多不利影响。

基于此,要对地膜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同时将防治充分结合,确保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昌荣,刘恩科,舒帆,等.我国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31(2):95—102.   [2]李建社,李社民.我国地膜覆盖棉田草害及其治理对策[C].//中国植物保护研究进展[A].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6:547—549.   [3]王春兰.浅析地膜覆盖对环境污染的防治与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3(7):18—18,25.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