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对视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铮,夏群,刘小伟,崔宝华。

【摘要】 探讨人工晶状体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对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觉及色觉等诸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患者(35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PCO)的患眼及对侧眼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觉及色觉等项检查。对患眼施行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术后1wk重复上述视功能检查,将术前术后检查结果进行配对比较分析,单眼患者与对侧眼进行比较。结果: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患眼的LogMAR视力平均(0.43±0.33),术后LogMAR视力平均(0.08±0.12),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 0.05)。患眼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P 0.01);而对侧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术后复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显示,激光后囊切开术立体视觉阳性13例(43%),其中2例(7%)具有中心立体视,无立体视者17例(57%);Titmus立体视觉检查检查显示22例患者( 73%)立体视阳性,其中4例有中心立体视(13%),无立体视功能者8例(27%)。术后颜氏《立体视觉检查图》和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卡检测的立体视阳性分别为24例(80%)和28例(93%),其中分别有11例(37%)和15例(50%)达到中心立体视,术后立体视觉较术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术前全部患眼存在色觉异常,主要表现在蓝紫色及绿色辨别能力下降,术后色觉障碍有一定程度提高,但蓝紫色觉改善不明显。 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不仅影响患眼视力的康复,还对对比敏感度立体视锐度、色觉等多种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是治疗PCO,提高视力和改善视功能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0引言。

人工晶状体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PCO)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术后视力降低的主要原因[1—5]。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术后视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仅用简单的视力检查是不能全面确切的反应PCO对视功能的影响。我们检查了30例(35眼)PCO患者在接受掺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yttrium aluminum garnet,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手术前后[6—8],其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立体视锐度以及色觉等诸项视功能变化状况,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收集2003—10/2004—05在我院门诊就诊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PCO的患者30例(35眼),其中男14例(16眼),女16例(19眼);年龄24~90(69.43±11.36)岁。PCO检查和分型判定标准:复方托品酰胺眼药水散瞳后在裂隙灯和直接检眼镜观察下,后囊膜上呈束状或纺锤状白色纤维性改变者为纤维型PCO;后囊膜上覆盖单层或多层多量圆形或卵圆形珠状细胞者为Elschnig小体型PCO[1—4]。30例患者(35眼)中,PCOⅠ级7眼,PCOⅡ级20眼,PCO Ⅲ级8眼[3];纤维增殖性PCO 29眼,Elschnig小体性PCO 6眼。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及术后1wk均接受了视功能检查视力检测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并在AR—7100P自动计算机验光仪电脑验光基础上,以主观插片法获得最佳矫正远、近视力。采用最小分辨角度的对数视力(logarithm of minimal angle resolution, LogMAR)法进行统计。对比敏感度检测采用美国Stereo Optied公司的FACT对比敏感度测试卡,矫正患者46cm距离的近视力,在统一标准照明下检查不同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值,其中1.5c/d为低频区、3.0c/d及6.0c/d为中频区、12.0c/d及18.0c/d属高频区。采用美国Titmus立体视觉检测卡及颜氏《立体视觉检查图》两种方法检测患者立体视锐度。其判断按国际统一标准[9]:凡能通过≤60″者为中心立体视;>60″视为立体视功能异常,而不能识别Titmus立体视觉检测卡3 000″和颜氏《立体视觉检查图》中800″的患者视为立体视功能缺如。色觉检查采用王克长《色觉检查仪》,分别检查患眼及对侧眼的色觉辨认情况,色觉异常与否及程度以图册说明书为准。

1.2方法 采用Lumenis Aura型Nd:YAG激光仪行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术前以复方托品酰胺充分散瞳,滴地卡因表面麻醉后安置角膜接触镜。选择距后囊膜中心2.5~3mm的部位从12点或6点处开始先用低激光能量、单次脉冲进行试射,依情况逐渐增加能量。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逐步切开一直径约5mm的环形区,离断的后囊膜片悬浮于玻璃体中。Nd:YAG激光单次脉冲能量为1.3~2.7mJ,平均(1.49±0.28)mJ,击射次数10~190次,平均(80.6±41.09)次,总能量为16~266mJ,平均(113.64±55.91)mJ。切开术前、术后30min及2d测量术眼眼压。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统计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

2结果。

2.1视力 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患眼的LogMAR视力平均(0.43±0.33),术后LogMAR视力平均(0.08±0.12),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 0.05)。术前术后视力分布情况见表1。

2.2对比敏感度 PCO对患眼的对比敏感度在不同频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切开术前,患眼在各频区的对比敏感度与对侧眼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后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在各频区都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 0.01),与对侧眼不再有统计学差异(P 0.05)。而对侧眼术前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术后复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表2,3)。

2.3立体视功能 术前用颜少明立体检查显示:立体视阳性13例(43%),其中2例(7%)具有中心立体视,无立体视17例(57%);术后立体视阳性者达到24例(80%),11例(37%)患者达到中心立体视功能,仍有6眼立体视锐度800″。Titmus立体视功能检查显示术前22例患者(73%)立体视阳性,其中4例有中心立体视(13%),无立体视功能者8例(27%)。术后达到中心立体视者15例(50%),无立体视者2 例(7%)。二种方法均显示手术前后立体视觉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表4)。

2.4色觉 全部患者在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切开术前都存在不同程度色觉异常,主要表现在蓝紫色及绿色辨别能力下降分别为29眼(83%)及25眼(71%),中、重度红色弱仅有9眼(26%)。术后所有患者色觉障碍均有一定提高,辨绿色能力改善明显,仅有6眼仍存在异常(17%),但蓝紫色改善不明显,仍有15眼异常(43%)。

3讨论。

随着现代白内障手术技术及人工晶状体材质的不断改进,白内障摘除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多数患者术后能获得良好的视力。而后囊膜混浊逐渐成为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广受关注的术后并发症之一,至上世纪90年代ECC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PCO的发生率仍可达到25%~50%[1—4]。王军报道的67例(73眼)PCO患者中有43眼视力<0.6,后囊切开术后仅有6眼视力仍<0.6[3]。本组患者术后1~54mo逐渐发生的PCO不同程度影响了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激光切开后囊术后使多数患者视力得到显著提升,由术前的LogMAR视力平均(0.43±0.33)提高至术后LogMAR视力平均(0.08±0.12),差异有极显著性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