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茶道.茶文化 茶艺,茶道,茶文化关系

3年前台湾华茶化学会创会理事长增平以台湾茶界代表身份首次将“茶艺”词引入陆成首位陆公开演讲和表演茶艺特使。

而他陆行首便是上海那里给他留下了美回忆。

因当他见到赴台参加学术交流上海华东师学外语学院日语系主任陆留弟教授竟有相见恨晚感。

近7品茗恳谈程陆教授流露出了他对当前茶界关“茶艺”、“茶道”与“茶化”界定众说纷纭、莫衷是现象担忧情老师则旁征博引进行了深入浅出分析以历史、哲学视角对这三概念含义以及龙脉进行了全新。

志道合两位学者侃侃而谈妙语连珠。

他们对话充满了睿智也体现出了他们对华茶化独到见地。

陆认茶艺茶道有区别吗?。

茶道茶艺是“体”和“用”关系可以用方法论清楚区别。

“道”是无形看不到、摸不着是形而上;“艺”是有形表现外是有形器物、制等是形而下。

茶能表现出就是艺。

只有艺才能真正表演道是无法表演

茶艺偏向科学茶道偏向哲学。

我把茶艺界说分广义和狭义两部分广义茶艺是研究茶叶生产、制造、营、饮用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学问;狭义茶艺是研究如何泡壶茶技艺和如何享受杯茶艺术。

如何泡壶茶是属科学是种技艺

泡茶方法有千种。

但要泡壶茶定有公式方法。

虽然条条道路通罗马其有条是省、省力、便捷路适合走路。

这条路就是我们茶艺学要寻、探讨目。

我常举例说“以茶道圆心茶艺半径画圆即茶化

”圆心是生命定位、是生命立足。

有立足才能定方向才能选择目标。

有了方向、目标才能创造生命价值。

才是人生道。

茶艺目是追人生道。

圆心定位半径愈长画出围就愈茶化围也越。

茶化包括茶道茶艺其包括有形和无形。

茶化有行、有物态、有思想、有制必须是物质加精神才是完整茶化

茶化形上与形下以茶艺贯穿茶道茶艺总和才是茶化

茶化发展历史悠久但因没有做科学整理用词不准确、规不明确所以不够有深和高无法提升也就不能形成茶道

国人向喜欢以茶会友品茶余谈天说道兴遄飞人人以离“道”不远但曲终人散则依然故我。

似这般清谈聊天哪能把“道”聊出?“道”可以由地表达但要“悟”没有悟道必是真道。

道要传达给别人理般庶民要有工具、体和程。

茶艺即是这部分。

茶道所以能成世界茶化种型那是因他们茶有规矩、有礼法。

国人则向不喜欢守规矩所以我认现阶段如要提升国茶化应该先强调“艺”以艺我约束规己当艺表现得炉火纯青了就然入道了。

就是孔子也要到七十岁以才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我们般人初学阶段更应遵循规矩而行。

所以学习茶艺是了修习茶道

艺是助人进入道工具、体是程艺也是道形式、道呈现。

《庄子》有“庖丁牛“故事牛刀法是艺但牛无形是道运刀能如神妙靠是艺有道。

陆现茶艺表演表演者年纪很轻应该没有太深茶道修养但他“艺”表现非常完美。

这“道”和“艺”又有什么样关系呢?。

表现要有道才会有深美;而道体会是要悟。

悟。

是积累起。

人聪明智能是修行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学习实践功德累积得越多聪明智慧就越高。

年纪虽然轻有悟性聪明智慧高表现出艺是有深美然就完美因它是有道艺。

陆“茶艺”这名词古人何没有想到?。

茶化发展已几千年了人或说古人并没有把应用茶和对茶体会哲学、思想清楚地、系统地以科学方法表达出。

思想表达表现是要方法训练和学习。

现代人提出“茶艺”是领悟到茶化核心且能准确完美地表现出能表现才能传承才能普世接受。

茶艺可以说是实践、实茶化表现

针对事物用准确语词表达

这代表我们现代人进步吧!

陆当年娄子匡先生提出“茶艺”是何义?。

基上是等“茶道”是茶道具体面也就是说要把茶道让人实践实地享受茶生活。

茶艺茶道具体实践走向茶道步步程就是“艺”就是“茶艺”。

茶道茶艺可以说是件事物不、不空、不角以不语词种表达

但是表达种事物必须具体表示种技能、种职业。

更应该具体清楚。

茶艺”是种具体生活应用是种技艺

可以拿表演让人欣赏技艺那就应该是“艺”了;“道”是无形无相怎么表演?所以“茶艺”这名词才是较准确“茶艺师”称呼才是较正确。

茶艺师”这名词是我提出是官方认定这就是正统。

如说“茶道师”或“泡茶师”那是不准确。

茶艺师还要懂得茶性懂得与相关艺术运用;泡茶师只是泡茶那是不够。

陆所阐释“茶艺”和陆羽当年提出“茶法”有没有区别?。

是相通而不相。

茶艺理论建设是巨工程我只是开拓者提出方向可能要弟子、再传弟子努力才能有完整学理、坚实理论架构。

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茶能彰显道道就寄托茶;当茶不能彰显道道又会寄托别物或许寄托咖啡咖啡道或许寄托餐饮餐饮道……而茶何能彰显道适合道寄托?因人类发现和应用茶已有数千年数千年前贤、德不断从各方面探讨研究应用茶建设茶技艺、礼法使茶有艺而艺可入道。

茶艺”和“茶法”是相通而不相。

茶艺”、“茶法”、“茶道”甚至“茶技”都有所不例如黄种人有国人、日人、韩国人而国人有张三、李四、王五、赵六。

技、艺、道、法古圣先贤早已诠释清楚什么到了茶就含糊不清呢?这是商业结。

国茶商业是很落伍行业茶化、茶学术没有尽到责任直让茶商业含糊取得利益。

陆日868年明治维新把欧洲艺学引进并与国道成功结合有了今日茶道

台湾看起已走了半应该会走向成功。

这上台湾领悟到了修道要有方法陆现也有些领悟了。

我相信不久将。

茶艺将进入艺道领域将是世界人类幸福。

陆国化元素很多但还没有整合要有人做整合工作。

茶化是东方化精华。

日人切生活面都受茶道影响他们生活规矩是从茶道

学茶并不是学道理就是学习生活节、细微地方真如生行事必定失误少累积成就然就比较从茶艺规矩学习成就事能量。

陆陆改革开放以。

开始发展济。

虽然济起了但也失了很多东西例如明礼仪、道德规缺失我也是因才进入茶化圈。

我认依人类思想发展进程看应该是要以人。

而以人就是茶茶人是社会上君子有使命感、有作、有绅士风像人样子。

而人能成人特质就是有“礼”而礼就是规矩

喝茶有规矩规矩表现出即“茶艺”。

如不提茶艺

喝茶用塑杯、纸杯就了。

什么会不满足塑杯、纸杯?。

英国著名学汤姆士・德昆西说“茶永远是聪慧人饮”。

我们茶人对建立社会规这件事是可以有贡献。

陆我认国茶道成分是不是占得比较重?。

道讲修道非常讲究阴阳调和。

现国人讲泡茶是“道”近年又流行起茶席设计但却没有把道思想理论阴阳五行元素考虑进那么茶所谓道就没有了根据。

现许多人讲茶道是己凭空想象出。

陆先生能不受识型态左右客观、科学地评论观念性东西这是我很敬佩。

“道”是很然地引导人改变。

我们陆现也改变人们观念逐渐往客观方面走。

陆现是改变机尤其是茶化方面。

国是世界产茶国也是饮茶人口多国茶是国国饮。

我不敢说现我要声说国现是“有茶无道”。

要提升茶化才能离开庸俗、低俗、媚俗风气才能是有品味人才能是明社会。

这方面要有批人出引导引导往富而礼方向走建设“有茶有道”社会、有品味社会成现代明社会。

陆从化角谈弄什么都要有民基础。

以不只要以人还要以法。

所以要赶快建立规矩

向人民倡导要平民化地讲不要都用政治口。

台湾建筑师汉宝德曾说“美要从茶杯开始”。

茶化就是从细节开始、从日常生活实践开始不能只落空谈上要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养成生活规矩提升人民素质建立富而礼社会。

相关热词 茶道茶艺茶化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