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谈加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培训的重要性】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记录

一、问题的提出   随班就读,就是让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在一起接受教育

随班就读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我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发展及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全国特殊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各级政府要普及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切实纳入当地义务教育发展的总体部署。

进一步完善以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在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全面推开,不断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也在《关于“十一五”期间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加强管理,强化领导,努力提高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

”   2010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 605所,招收残疾儿童4.98万人,在校残疾儿童36.29万人。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残疾儿童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9.38%和61.12%。

相对于全国的其他省和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发展,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2010年特殊教育年会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底,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校的各类残疾儿童达11 500多人,随班就读的约4 000人,还不到35%。

要改变发展落后的现状,就要找出发展落后的原因。

只有找到原因,才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支持保障体系,使随班就读获得进一步发展。

具体而言:就是要提高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率,较大限度地挖掘和发展部分残疾儿童的潜能,促进残疾儿童普通儿童教育的一体化,实现真正的教育融合。

[2]   二、调查方式与对象   我们采用自编问卷的形式对南宁、柳州、桂林和北海四个城市的27所有随班就读普通学校领导教师、16所普通学校领导教师以及9所特教学校的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

由此发现,不同的人对随班就读持不同态度、有不同认识。

三、随班就读现状调查分析   1. 大多数普通学校领导教师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持消极态度   残疾儿童属于我们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他们的教育问题应当得到我们的关注。

由于各级政府对普通学校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没有硬性规定,是否接纳取决于各个普通学校领导教师,因此普通学校领导教师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态度和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3]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普通学校领导教师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持消极态度。

(1)怕影响学校的声誉和班级的排名   问卷调查显示:在58位不愿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学校领导中,有52位担心影响学校的声誉;在102位不愿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教师中,有79位担心影响本班在全校的排名。

当前,虽然各中小学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很多地方仍在实施应试教育,并以高考、中考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好坏。

[4]针对小学而言,为了获得优质而充足的生源,相互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优质而充足的生源是一个学校的生命力,而声誉对于一个学校是否能获得优质而充足的生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普通学校领导教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便将主要精力放在一些学习较好或个别学习突出的学生身上。

[5] 在那些领导教师看来,如果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势必会影响该学校、该班级的竞争实力。

因此,大多数普通学校领导教师会拒绝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甚至一些有一定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也被拒之门外。

(2)对残疾儿童不了解,专业知识缺乏   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对残疾儿童有效教育的必要前提。

问卷调查显示:在118位普通学校教师中,有79位对残疾儿童不了解,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对待残疾儿童,所以不愿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3)管理难度大   管理难度大是普通学校领导教师不愿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原因之一。

问卷调查显示,普通学校领导教师因为管理难度大而不愿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分别占到62.1%和43.1%。

相对于正常儿童残疾儿童由于残疾的种类、程度不同,所以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

很多普通学校领导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不知如何对待残疾儿童,担心把他们招进来会给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增加难度。

[6]   (4)个人的成就感低   经过教师的辛勤培育,正常儿童的潜力能被激发出来,乃至将来成才,这使普通学校教师有较高的成就感。

随班就读残疾儿童,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不可能等同于正常儿童

[7]这样一来,教师对他们付出的精力并不少于正常儿童,而他们成才的可能性却远远不及正常儿童,导致教师个人的成就感低。

这也是普通学校教师不愿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少数普通学校领导教师表示愿意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问卷调查显示:表示愿意接纳有一定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在自己的学校或班级随班就读普通学校领导教师分别占13.4%和13.6%。

尽管这个比例很小,但也是可喜的,它体现出观念的转变,表明我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这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具体体现。

(1)关注、关心残疾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在9位接受问卷调查普通学校领导中,有5位表示愿意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约占55.6%;在16位接受问卷调查普通学校教师中,有14位表示愿意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占87.5%。

他们普遍认为,我们应该关注、关心残疾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与条件。

(2)对残疾儿童有所了解,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11位教师表示愿意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其原因在于,他们具备比较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的知识。

这些教师大多来自原广西南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

在几年的学习中,他们不仅掌握了较为系统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树立了牢固的专业思想。

对他们而言:当年,没有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工作,实在是一种遗憾;而今,可以在普通学校教导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英雄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8]当然,相对于普通学校的其他教师,他们也更加发自内心地了解、关注和关心残疾儿童

(3)普通学校领导教师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有一定的倾向性   问卷调查显示:在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问题上,普通学校领导教师有一定的倾向性。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大多是肢体残疾和听力残疾的儿童

其中,选择肢体残疾儿童学校领导教师分别占49.3%和35.6%,选择听力残疾儿童学校领导教师分别占31.3%和51.7%。

而智力落后以及其他种类的残疾儿童却很少被选择。

究其原因,他们认为:肢体残疾儿童虽然行动不便,但智力水平同正常儿童没有什么差别。

例如,聋童除了听觉障碍之外,其他方面对学习影响不大,也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何况大多数聋童可以通过助听器来接受教育

而那些智力落后以及其他种类残疾的儿童则与正常儿童差距较大。

例如,智力落后的儿童学习能力差,不受约束,不容易管理;又如,盲童自理能力差,行动和学习等方面都有不便之处。

[9]   3. 大多数残疾儿童的家长对随班就读存有顾虑   残疾儿童能否顺利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家长的想法。

问卷调查显示:只有少数家长(占33.9%)表示愿意让孩子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这些家长的普遍共识有两个:一是残疾儿童普通学校能与正常儿童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正常儿童的言谈举止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特教学校教材难度偏低,到普通学校可以同正常儿童一样接受正常的教育,能学到较深的知识。

[10]而多数家长(占66.1%)还是心存顾虑的,他们不愿意送孩子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1)担心孩子受欺侮   家长主要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在普通学校被孤立,受欺侮。

毕竟,这些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

如果普通学校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疏忽了,那么残疾儿童很可能会受到个别正常儿童的排挤、戏弄甚至殴打。

(2)担心教师放任自流   家长的另一个担心就是教师随班就读残疾儿童不理睬。

一方面,教师有可能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不知道如何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进行教导;另一方面,教师精力有限,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随班就读残疾儿童

[11]总之,如果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不闻不问、放任自流,那么随班就读势必会变为“随班混读”。

这样下去,必然会使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因为学习跟不上而最终回到特殊教育学校

(3)担心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将来的发展   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在学习、行动等方面必然会有一些不便,而正常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难免自私、娇气。

所以,正常儿童很难慷慨地为随班就读残疾儿童提供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以至于残疾儿童在很多方面困难重重。

再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残疾儿童的自我意识在逐渐增强,非常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到将来的发展。

[12]   4.其他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发展落后还存在其他几方面原因。

(1)经费问题   很多学校经费紧张。

如果招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那么学校的教学成本就会增加、办学经费就会紧张。

(2)教师待遇问题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享受特殊教育津贴,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费力不少,待遇却不高。

(3)教师的考核标准问题   大多数普通学校是以升学率和班级在学校里的排名来衡量和考核每一位教师的。

如果班上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那么很可能影响该班的升学率及其在学校里的排名,最终影响到在该班任教的各位教师的年终考核。

因此,缺乏对随班就读教师客观的评估和考核是制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发展的一大原因。

四、加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培训势在必行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发展状况、普通学校领导教师以及特殊学校的学生家长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和认识,可以看出,随班就读培训的质量与数量,直接影响到我国特殊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

而要培养足够的、合格的随班就读教师,仅靠师范教育的单一途径是不能解决的。

首先,国家必须统筹安排,协调教育、民政和医疗卫生等部门,充分发挥国家、社会和学校的集体力量,利用有效资源,加大培养力度,并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

国家要为随班就读师资培训及教师工作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证。

[13]教育行政部门要牵头组织、加强管理,制定健全的随班就读工作的各项政策和规章,并为教师受训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特殊教育行政领导和研究机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和教研人员,必须统筹协调,加强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指导、咨询、研究和服务等。

其次,发挥特殊学校及特殊研究机构的资源中心作用,加强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指导和咨询。

[14]特殊学校及特殊研究机构集中了一批经过专业训练的骨干教师和科研人员,既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管理理念,又有较好的教学设备和科研工具,还有极富针对性的小班授课。

我们完全有理由充分发挥特殊学校及特殊研究机构的资源优势,在科研管理和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他们在随班就读师资培训中的基地作用和辐射作用。

通过讲学和观摩等形式,对随班就读教师进行具体、形象和直接的培训,同时也为他们日后的相互联系和交流提供条件和机会。

最后,要培养随班就读教师树立“大特殊教育”的观念。

现代社会行业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育的社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15]因此,教师的工作不可能是封闭的,而必须是开放的。

凡事不能只靠个人力量,而必须要让各方面参与,接受各方面帮助,获得各方面资源。

随班就读教师要树立“大特殊教育”的观念,把自己在微观环境中所从事的特殊工作置于特殊教育整个领域的宏观环境和整个社会的宏观环境之中,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充实、提高自己,做科研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   [2]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3]顾定倩,钱丽霞.美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999(4).   [4]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普通班级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于素红.美国一体化教育特殊教育教师的任务[J].特殊教育研究,1997(2).   [6]黎龙辉.英国家长参与特殊儿童教育的评价[J].中国特殊教育,1999(1).   [7]银春铭.是实施“全纳”还是特殊教育――两种相反观点的争论[J].特殊教育研究,1997(1).   [8]方俊明.我国特殊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0(1).   [9]彭霞光.视力残疾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0]韩进.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1]华国栋.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12]陈云英,华国栋.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试验:农村的成功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13]胡庆芳.美国实现全体儿童教育优异的纲领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0(3).   [14]孙钢.隔离制特殊教育和一体化特殊教育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1999(1).   [15]华国栋.特殊需要儿童随班就读[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广西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梁金)。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