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推”他进大学 妈妈推孩子

二十年前,个子娇小的钱丽芳满怀幸福地等待着孩子的降临。

能在黑龙江插队十年后返回上海并结婚生子,她是多么地满足!夫妇俩为他们即将出世的孩子起了一个“鸣”字,希望他(她)一鸣惊人。

儿子终于来到人世,但他不是带着啼哭而来,因为小小的他已经历了一次时间不长但对脑细胞来说却有着严重损害的窒息。

钟鸣在一天天长大。

圆圆的小脸上一双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十分惹人喜爱。

小家伙比一般孩子显得安静,躺在床上除了两只小脚左右、左右地摆动外,从不伸胳膊伸腿。

半岁时,儿子被确诊为脑瘫

脑瘫?”钱丽芳从未听说过这个病名。

“这个病对我儿子有什么影响?”她急切地问。

“它意味着你儿子是个瘫子,可能还是个傻子。

”医生回答。

如晴天霹雳,钱丽芳被“震”懵了。

在恍恍惚惚中,她有的只是不尽的泪水。

可天天以泪洗面,能把儿子的病哭好吗?   “不能这么消沉下去!”这位娇弱的女性擦掉眼泪,带着儿子开始了同脑瘫的奋力抗争……但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二十年后的今天,儿子钟鸣会成为一名大学生。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记者在上海大学新校区见到了这对母子。

钟鸣上课了,我便与钱丽芳女士坐在校园草坪边交谈起来。

年过半百的钱丽芳身材依旧瘦小,但她那双手立刻引起我的注意,因为这双手十分粗壮,与她娇小的身躯极不相称。

透过这双大手,我仿佛看到她为儿子撑起的那片爱的蓝天。

我突然产生了这么一个感觉,钟鸣是被妈妈双手“推”进大学的。

而今,这双手,依然辛勤劳作着,因为钟鸣大学生活依然需要妈妈的扶持。

锻炼不放弃――妈妈的信念   鼓励再鼓励――妈妈的法宝      自从钟鸣被确诊为脑瘫后,全家上下围着这个病孩忙开了。

爸爸得拚命干活挣钱,外婆提前退休帮着照料,妈妈则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

钱丽芳的心真急啊,因为医生直截了当地告诉她:脑瘫这病没有特效药可治。

钱丽芳说:其实,这位医生说的是真话。

可当时我哪听得进去?我总不能让儿子瘫痪在床一辈子吧!   听说康复治疗最重要,钱丽芳便处处做个“有心人”。

在医院,当医生为儿子推拿按摩时,她在一旁仔细揣摩;在康复园,当患儿做功能锻炼时,她也跟着一起做……从此,钱丽芳把对儿子康复治疗当作一项重要任务,雷打不动。

钱丽芳剪下一块块旧布制作了大大小小的沙袋

沙袋绑在儿子小腿上,让他练抬脚;扶着栏杆练蹲下、起来动作时,儿子的脚后跟总是跷起来,她便将沙袋绑在其脚背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沙袋由小换大,钟鸣细细的小腿肚子一点点粗起来。

尽管长得很缓慢,但对钱丽芳来讲就别提有多欣慰了。

每当测量儿子小腿肚子的绳子又放长了,哪怕只长了半个厘米,她就要不断鼓励儿子:“鸣鸣,你又有进步了!”   听说脑瘫孩子说话较迟,甚至有语言障碍,钱丽芳便抓住一切机会教儿子说话。

一、二、三,爸爸、妈妈一个一个词,她不厌其烦地教。

开始,儿子没什么兴趣。

钱丽芳想了个办法:先把要学的字、词录下来,再放给儿子听。

钟鸣很好奇:这个“铁盒子”怎么会发出这么熟悉的声音?他笑了,小嘴也跟着伊伊呀呀地说起来。

钱丽芳见状趁热打铁,终于使儿子顺利闯过语言关。

艰难是笔财富      钟鸣说,脑瘫使我运动失调、肌肉萎缩、韧带僵硬、四肢残疾。

幼儿摸爬滚打的天真活泼从来不属于我。

妈妈用她的勇敢和坚定带领我面对不幸,是妈妈用超乎想象的耐心教会我说话写字。

六岁时,钟鸣可以拿笔写字了。

这可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用手握笔,对一个正常孩子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对脑瘫孩子来说就相当困难了。

倘若不下功夫练习,笔总会像条鱼似的从手中溜走。

仅仅为了握住笔,小钟鸣就练了成千上万次!   有了能写会算的基础,钱丽芳带着儿子去报名上学,却遭到一次次拒绝。

有人劝她:“你儿子已经够可怜的了,你怎么还带他去看别人难看的脸色呢?”钱丽芳却不这么想。

她说,让儿子经受些挫折有好处,艰难是笔财富!有时,她还故意给儿子设置一些小麻烦,让他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

比如:吃饭时不放筷子,钟鸣就一点一点地挪动脚步去取;字典放在橱柜上,钟鸣就借助棍子一点一点地挑……“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妈妈的要求和培养变成了钟鸣的自觉行动。

在有关方面的帮助下,钟鸣进了小学。

但要和健全的同学一样完成学业,他必须付出数十、数百倍的努力。

上手工课,同学们一转眼工夫完成的“作品”对他来说却困难重重;打字课上,别人早已打了几十个键,他却因残疾的手指不能灵活地分开,只能打一键停一下……老师多次提议,这些过于用手的课程你可以免考,但钟鸣记住了妈妈的话,不言放弃。

他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病魔的纠缠、生活的清苦,反而激起钟鸣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初中时,他迷上了绘画。

一个曾经连笔都握不住的重残学生,能学好绘画吗?   “儿子这么一个好的愿望,我怎能不支持?”每周六、日,钱丽芳搀扶着儿子步行去艺校上课。

教室在五楼,钟鸣每挪一步都是那么地吃力。

妈妈热情地鼓励他:“每迈一步,你就离胜利近了一些!”凭着这种向上的劲头,钟鸣终于迈进了艺术的殿堂。

2000年9月,他成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一名大学生。

上海大学新校区远离市中心。

为了充分利用这宝贵的学习时间,母子俩在大学附近租了间小屋。

钟鸣上学时,坐着轮椅去;回到家里,他一定要抽出时间独自练习行走。

“生命在于运动”对一个脑瘫患者来说太重要了。

“不进则退,不动则衰。

钱丽芳钟鸣这么说。

儿子推拿按摩、挡风避雨的那双大手,如今又多了一个任务:推轮椅。

钱丽芳带着乐观向上的精神,“推”着儿子走向新的一天。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