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特色文化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联性研究

【摘 要】文章对甘肃特色文化文化强省两个概念的内涵与逻辑、内容与特点分别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研究,从而得出前者对后者具有支撐性、后者对前者具有反哺性作用的结论,并在对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有限性进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六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甘肃特色文化文化强省;支撑性;反哺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997(2017)01—0097—10。

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度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思想与文化领域内的交流、交融与交锋亦趋频繁。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国的价值引领,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因而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中国的经济总量早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看,输出的还只是产品(商品),而不是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与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强国地位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以甘肃特色文化为切入点,旨在对省域文化文化强省建设关联性进行探讨和反思。

一、文化强省理论与实践

文化强省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进省域文化实力和区域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文化强省的学理性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都已经非常丰富,对甘肃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意义。

(一)学理性研究成果。

当前学界对文化强省战略的研究,主要是从文化发展基本理论出发,[1]围绕文化强省的内涵、[2]目标、[3]逻辑关系和评价指标体系、[4]意义与作用的探讨,[5]对文化强省战略定位、组织资源、构成要素、效果的分析。[6]从文化内容看,有民俗文化保护、[7][8]文化遗产的稀缺性分析,[9]对地方特色文化、[10]民族文化、[11]历史文化特点[12]以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13]等多角度论述。

文化强省战略的实证与个案研究,如对河南、江苏、湖南[14]的文化强省的横向比较,对贵州、[15]陕西、河南、山东等省,以及与美国、法国、韩国等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经验的对比。[16]另外,对各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现状、[17]困境与对策的论述,[18]还有文化强省实践中存在的“口号化”、“跟风”、“短期功利化”等问题的批评和提醒,[19]具有较强的反思性。

从以上文献看,当前文化强省的研究从概念本身的内涵到外延、从研究对象的内容到研究方法,可以借鉴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既有充满学理性的论文,又有即时网络资源;既有经验分享,又有前瞻性论著;既有国内外比较研究,又有甘肃本省情况。这些文献资料,对甘肃文化强省建设从理论建构到实践探索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经验参照,但从论述角度和方法看,正面论述、理论建构、定性研究的成果多,剖析问题、总结教训、量化分析的文献少。同时,针对甘肃省情的专门研究成果非常少。

(二)文化强省实践探索。

目前,全国已有2/3省份发布文化强省战略目标与规划、文化发展意见决定等文件,总体上,东部早于西部,经济发展较快省份先于经济发展较慢省份,建设进度有快有慢。

文化强省战略,从本质上讲,是各省落实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体现,但又与文化强国内涵、逻辑①[20]有所不同。一般来讲,能够被称为“文化强省”,必须达到“省级区域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社会文明程度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走在前列、文化综合实力强大,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21]的标准。

文化构成来看,文化强省既包括一个省(区)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也包括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既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精神性的内容,也有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活动等物化的部分;既有文化方针政策等软件要素,也有文化基础设施等硬件要求;既包括已有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也包括新文化内容和形式。

文化发展的内容来看,文化强省既体现数量和规模,又注重结构的改善和质量;既注重文化生产能力的开掘,又注重文化创新能力的提升;既强调文化提速加快发展,又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注重文化实力的增强,又注重科学体制机制的构建。任何文化建设的单独优势都不能确立整体上的文化强省地位。

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看,文化强省目标首先要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即必须把握省情这个现实客观基础,制定一个可能实现的目标,否则只能是喊口号、走过场。其次,文化建设又具有动态性和成长性。文化需要长久积累,文化强省是处在动态发展过程中的,是以“文化”来“强省”的过程而不只是幻想一幅蓝图。我国的文化建设是一个阶梯性的过程,从2001年出台中国关于文化发展规划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22]到2011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明确提出,[23]说明我国文化建设的思路越来越明确,文化建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三)文化强省目标与评估指标体系。

当前各省(区)的文化强省目标定位,都是以本省文化优势为抓手。如湖南省以文化娱乐业为文化产业龙头,河南省提出要“复兴”以曲艺为代表的“中原文化”,江苏省要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机制灵活、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总体水平及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做到文化产业增加速度高于GDP增长量,同时高于服务业增加值”。[24]河北省致力于建设“开放型的、沿海型的文化强省建设体系”。山东是“孔孟之乡”,志在弘扬传统文化,打造有“凝聚力、保障力、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齐鲁文化产业”。陕西省多年经济综合实力较强,为文化建设打下很好的基础,因而近年来依托厚重的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在民营文化市场和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具备相当竞争力。

文化强省”首先是作为一个指向性概念,用以确立一个省区文化发展的愿景和导向,即文化强省“是什么”。但是将其作为一个战略规划来执行和考量,则除了质性规定以外,还应有明确的量化要求,需要一系列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兼备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指标衡量。已经提出“文化强省建设目标与时间表的省(区),说明按照一些相关指标体系测算,这些省域已经越过“文化大省”序列,正在向“文化强省目标挺进。这些指标包括了文化建设的总量与人均水平,文化的内容、数量和质量,各指标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等,还有其他一些动态参考指标,详见表1。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