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佐剂在乙肝疫苗接种失败中的应用

作者:王文龙,冯倩,高英玉,李金芹。

【摘要】 目的 探讨免疫佐剂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失败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查体中心肝功能正常且乙肝病毒标志物两对半检测全部阴性自愿者,按0、1、6个月10 μg×3方案,接种乙肝疫苗,于210 d后抽血检测抗—HBs,结果仍为阴性者30例,给予卡介苗注射液1.0 ng,隔日肌注,连注10次后,再次按0、1、6个月免疫接种程序给予注射乙肝疫苗。结果 30例接种失败者再次用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后,其抗HBs阳性率达93.3%(28/30)。结论 乙肝疫苗接种失败后,可通过加用卡介苗提高抗—HBs阳性率

【关键词】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佐剂;卡介苗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感染HBV除可引起急性肝炎外,还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细胞癌[1]。因此采取有效地预防对降低我国乙肝,乃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极为重要。目前国内外一致认为,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方法就是接种乙肝疫苗。然而接种乙肝疫苗后仍然有5%~10%的接种者抗—HBs始终阴性或达不到保护阈值[2]。重新成为乙肝病毒的易感者,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于2005年开始采用北京生研所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30例疫苗接种失败人群加用免疫佐剂卡介苗重新接种后,其抗—HBs阳性率可达93.3%(28/30)。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5年以来,我院查体中心肝功能正常且乙肝病毒标志物两对半检测全部阴性自愿者,按0、1、6个月10 μg×3方案,接种乙肝疫苗,经210 d检测抗—HBs阴性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0~55岁。

1.2 方法 对30例免疫接种无应答者,给予卡介苗注射液(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10501)1.0 ng,皮下注射,隔日1次。连续10次后,再给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北京生研所生产批号2001040102)10 μg×3,上臂三角肌注射,按0、1、6个月程序进行全程免疫。分别于5、12及24个月后复查乙肝两对半,观察抗—HBs阳性率及消长情况。

1.3 试剂 乙肝病毒诊断试剂(ELISA法,2005043411),厦门新创公司出品。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阳性判断标准及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执行。

1.4 仪器 意大利产MRX(F.D)酶标仪、AM60洗板机。

2 结果。

30例观察者经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者给予加用免疫佐剂卡介苗注射液后,抗—HBs阳性者28例,阳转率达93.3%。其中男性抗HBs阳转率88.8%(16/18),女性抗HBs阳转率为100.0%(12/12)。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例抗HBs未阳转者年龄在50岁以上。

抗—HBs阳转持续时间5个月、12个月抗—HBs阳性者均为28例(93.3%),24个月仍有26例(86.6%)阳性。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