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 [散文名家看瓯江口丨“瓯江口”号]

东晋太宁元年(33)那年春天正是草木狂野生长郭璞登上了瓯江南岸座山丘。

他手搭凉棚向东南方向张望连串低矮山丘弯曲布列眼前状如舀水斗柄般。

郭璞不禁眼前亮那些山丘如北斗七星落地上这是可遇而不可风水宝地啊是他用管笔绢帛上画下了温州郡城布局草图将城池设计成北斗七星状凿二十八口水井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掘五口池塘象征着“五水配五行”。

开挖河道沟渠全城水系随着郭璞笔尖游走而流动起。

基础上世逐步深化完善与调理直至将温州建设成国六风水城市首。

了纪念这位杰出风水鼻祖郭璞当年驻足山丘改名郭公山。

600年我郭公山上沿着郭公视界眺望温州城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我视线被无数高楼厦阻挡、割裂、屏蔽。

但是我依旧能凭借张890年绘制《温州府城》图到失散市区楼群那七座山甚至能够按图骥到二十八宿井所致位置。

温州城人熟知还有江心屿它是温州人胜地陆游、王十朋、天祥等名人撰写了诸多诗赞美它。

与北斗城形成对应岛屿上也开挖出七口形如北极星水井使温州斗城布局更合乎天象。

岛上标志性建筑除了江心寺外还筑有东塔和西塔它们仿佛睥睨着双眼傲视着滔滔瓯江起着“宝塔镇河妖”风水功能。

现实它们是对灯塔千年双塔上满了佛灯佛光照亮了黑黝黝江面往航船指引前行航路。

风水堪舆盛行古代国无论聚落都要设置水口它是村、镇、城门户。

上佳水口被视聚落财运、运门户是福泽子孙代保证。

古人观念里水流代表着财进水口以开敞佳出水口宜关闭紧密要有藏蓄势。

郭璞江心屿设计成温州水口人根据郭璞理念精心“绘制”出了精致而又极具向水口图东西两侧上矗立着两块形神兼备巨岩东侧石色洁白鼻长似象称象岩。

西侧石呈翠色似雄狮蹲守称狮岩。

双塔浮江狮象把关终营造出了器局宏阔水口

郭璞眼里江心屿瓯江遥望瓯江口已是格局水口了。

但是随着温州城不断扩张城际线拉到了东海水口也由江心屿扩展到了瓯江口。

从空俯瞰瓯江入海口形成巨喇叭口七都岛和灵昆岛恰到处地坐落江口加上江心屿三岛如含瓯江口三颗明珠三座天然岛屿扼守瓯江口从而锁上了海天线超级水口

古代风水学人们认这种布局是“连珠局”又被称“锁财(才)龙”是绝佳水口神作。

温州城是郭璞窥破山水奥得作但新水口布局远远超越了郭璞想象。

温州水口温州人趋吉避凶命理学也是成熟人居环境选择与利用方法。

事实上风水当有很多科学合理成分它是古代地理学、生态学、美学我们勘破风水迷信成分温州水口极具有科学道理。

现实这三座岛屿像阀门样起着分流江水、缓激流冲刷堤坝作用。

反它们便是守护瓯江口道防线奋力阻挡着海潮对港口和两岸冲击。

它们还是调节温州气候空调……这水口不人所知就是灵昆岛因它代表着另重身份——整条瓯江流域水口它拥有另外地名——瓯江口。

灵昆全貌。

郑高华摄温州城北依瓯江西依绵延群山罗山山脉和瓯江是局促冲积平原水温州门只得向东方海敞开。

再造海上新温州构想温州人脑海里沉淀、酝酿、碰撞了许久。

97年有专提出“堵塞灵昆港垦地十万亩”瓯江南口垦涂工程规划。

978年瓯江南口垦涂工程规划基础上温州人进行了围垦堤全线抛石施工。

温州人终走出了从“沿江代”向“沿海代”跨越步。

999年“温州半岛”工程正式开工通跨海桥、拦海堤、围垦滩涂、填海造地等系列工程将灵昆霓屿、洞头主岛与陆连接起。

温州半岛”如温州城伸向海臂膀将瓯江与海洋顺畅地挽起牵起瓯越地山海观。

瓯江口扼守温州出海口它是整“温州半岛”核心。

我地图上看到灵昆岛与霓屿岛连成片外形似艘逆流而上船。

这让我想起灵昆岛身那条江。

瓯江路东流座座船形聚落接二连三地进入视野——规溪、港头、保定、碧湖、概头、上赵、下圳、苏埠……瓯江两岸先民们砖瓦地筑起艘艘想象船——希望子孙舟共济战胜艰难险阻祈祷航船翻滚波涛安稳前行;激励宗族子弟刻苦攻期盼世子孙科举征途乘风破浪庙堂上展雄才实现“达则兼济天下”人生理想。

带着水涨船高、扬帆起航、帆风顺、满而归等吉祥寓船形村落承着族心愿借寓以水动力推动宗族快速发展早日营成富甲方名门望族。

瓯江口这艘船或许不是刻而但是它继承了瓯江流域化精神和拼搏精神。

这样格局似乎刻强调它是艘既虚拟又现实航船

船对祖祖辈辈灵昆人说思非凡所有出行都要船祖祖辈辈都听惯了浆撸声。

如今跨海桥连接半天行程只消十多分钟。

当我到达岛上看到“灵昆”路牌就隐隐觉得有些蹊跷没有座像样高山、没有傲人历史、没有门阀世何如气名?打听原岛上藏着心酸故事。

据78岁张茂兴老先生讲述“灵昆岛原名叫淋干岛那是因雨水下到沙地就干了所以叫淋干。

当地人嫌弃淋干地名不吉利是取了与温州话音灵昆

”干从某种义上代表着贫穷、枯萎。

昆原是二人日光下行走也代表着博。

由“淋干”身“灵昆”是次诗提升、华美身但没有改变现实落靠着奔腾瓯江守着干枯地名对淋干人说心有不甘即使有了蓬勃名灵昆也收拢不了江灵气灵昆人必须拼搏才能真正实现灵气所钟、蒸蒸日上梦想。

灵昆航拍。

张锦显摄瓯江船形聚落形状多是两头尖街巷布局如“丰”条笔直街道仿佛木匠弹墨线“啪”声将聚落分两半条条横平竖直巷沿着主街两侧依次排开。

瓯江口四通八达市政道路、河、绿相融相成但是仔细分辨条东西横向主干道如船龙骨三条南北向纵道如船骨架块状社区和区如块块船板还是“丰”。

既然是水城就将水化玩到极致密集河道上飞跨着座形形色色桥梁既有式也有西式既有石拱桥也有吊桥既有桥流水也有跨江越海桥景移步换景以桥连城、择水而居水韵它赢得了“东海威尼斯”美誉。

路面上我们看不到排水、消防给水、暖通、电气、控、火灾报警、控制心、给水管线等工程丝痕迹原它们统统遁入地下。

条建地底综合管廊工程贯穿全岛破了城市道路常开“拉链”和“阻梗”等难题也打通了城市“主动脉”实现了城市智慧化管理。

沿着通风井我们像土行孙样钻入到地下深不可测廊道里灯火通明根根粗壮圆管眼前穿梭如城市肚肠样向前伸展。

综合管廊。

瓯江口摄影采风团摄是股什么样力量缔造出巨船形岛呢?除了生存要更多是种敢挑战然“拓荒牛”精神温州人敢天下先心埋藏着铁般信念坚韧不拔团结致从规划、造城、再到城市运营他们用这艘永不沉没“瓯江口”航船改变了己生存方式也改造了瓯江模样。

瓯江是浙江二江发浙西南龙泉市与庆元县交界山祖锅帽尖到温州湾入东海干流全长388公里称八里瓯江

如拿瓯江与长江黄河或者浙江河钱塘江相比简直就是轻量级与重量级拳手台竞技。

可是瓯江拥有项记录却远非这些重量级江河可比——瓯江头海拔约700米从头到入海口海拔急剧下降到海平面平每公里下降38米瓯江简直就是“怒江”。

由河道窄瓯江几乎是坐着滑梯路急速俯冲而下上游不曾有江河宽广纳入了楠溪江暴怒瓯江平静了下。

直到瓯江灵昆瓯江胸襟下子打开水面辽阔浩荡横无际涯终显现出了磅礴气势那模样丝毫不输如何条江河。

灵昆身是瓯江看着远处绿色波涛滚滚而江水涌到眼前颜色渐变成白色眺望东海水天连接处水色已染成蓝色水渐变当地人眼里是寻常不然现象但对身居山深处人说实是道难得见奇景。

我突然想到问题雨季洪峰从海拔上千米山峰上倾泄下坐落瓯江灵昆岛会不会造成出水不畅?土生土长张光棣老人告诉我“并不存这问题瓯江口像喇叭水流从岛两侧分流而走岛上很少遇到瓯江带水患。

我们担心是台风带海水倒灌。

955年瓯江全流域性水灾没有对岛上造成影响年特台风造成全岛进水良田、房子、道路全部泡海水让灵昆遭受了巨损失。

灵昆岛地势低洼遭遇海水倒灌几率和程要远远沿海其他地方。

这历史性难题随着灵昆霓屿连接、瓯江口新城建设得到了破。

条高耸坚固沿海坝环岛垒砌如条保险带将瓯江口围住它可以受住太平洋风浪洗礼和惊涛撞击。

沿着瓯江和海布防道道防洪林带如筑起道绿色长墙。

榕树、樟树、银杏、柳树、桃树、棕榈树、樱桃树……道道植被带纵横交错遍布全岛桃花道、樱花道、银杏道条条道路辟出了主题特色景观道。

仅樱花道就长达五公里散布着三十多品种、两万多株樱花。

房前屋广种林如撑起片片绿色华盖。

棵棵紧紧相拥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围绕着瓯江口摩肩接踵地拉起了圈圈保护层形成了“多彩绿带花漫新城”格局。

高高低低树木盘根错节地盘踞四方密密麻麻苍劲挺拔绿荫青葱以绵密状态织出了张巨帷幔。

今天“瓯江口”这艘航船上已有多重项目落地——威马新能智能汽车产业、温州保税物流心、温州外国语学校瓯江口新校、瓯江口新区国际双语学校、三六五国际车展心、怡亚通(温州)供应链整合基地、唯品会国创新创业心、欣乐加生物科技产业……高处俯瞰绵延高楼林立起彼伏绿色波涛上气势蔚壮观如看到了片海市蜃楼。

因我知道十余年前那里还是片江泥淤积荒地、长满芦苇海涂与低矮渔村。

郭璞设计温州城候他仅完成了描山他给了温州两选择“城建山可保千年平安城建山外可保千年富盛。

”他没有到千年温州瓯江口当年他目力所穷处温州人正笔绘海座33平方公里海上新城正拔地而起依山跨海温州新城沿着灵昆霓屿、洞头步步走向海迈向远洋。

郭璞愿望终将得到实现。

作者简介鲁晓敏国作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协会全委会委员浙江省散学会副会长丽水市作协会副主席《国国地理》杂志特约撰稿人各级刊物上发表了00多万学作品。

出版有《江南境》《江南盛》《潦草集》等6散集。

致力传统村落、乡土建筑、廊桥化研究及保护工作。

现居浙江丽水。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