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枫无性系嫁接成活率及其春梢性状分析

摘 要:为探讨元宝枫无性系嫁接成活能力方面的差异,以14个元宝枫优良无性系为试材,春季采用双舌接方式进行嫁接试验,对各无性系嫁接成活率及其春梢性状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嫁接后35天左右可以作为确定成活与否的适宜时间;各无性系之间成活率差异极显著,无性系1—6嫁接成活率最高,为64.17%,6—1最低,仅为10.00%;幼叶观赏期最长的达十多天,最短的仅为3~5天;嫁接无性系春梢生长量差异很大,接后两个月,最高的1—6为41.23 cm,最矮的6—1仅为18.35 cm。

关键词:元宝枫双舌接嫁接成活率幼叶观赏期;苗高  中图分类号:S687.104+.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6)05—0045—04  Abstract Fourteen Acer truncatum clones were chosen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explore their differences in grafting survival ability with double tongue grafting method. Their grafting survival rates and spring twig trait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5 days after grafting was the suitable time to estimate the seedling survive or not. The survival rates among 14 clones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clone 1—6 had the highest grafting survival rate of 64.17%, and that of clone 6—1 was the lowest of 10.00%. The longest young leaf ornamental period reached more than ten days, while the shortest was only three to five days. The shoot heigh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14 clones, the highest after grafting for 2 months was clone 1—6 as 41.23 cm, and the lowest was clone 6—1 as 18.35 cm.  Key words Acer truncatum; Double tongue grafting; Grafting survival rate; Young leaf ornamental period; Shoot height  元宝枫(Acer truncatum)属槭树科槭属落叶小乔木,又名华北五角枫、平基槭,是中国特有树种,因其翅果形状似中国古代的金锭元宝而得名[1]。

产自我国黄河流域、东北、内蒙古及江苏、安徽;朝鲜和俄罗斯的萨哈林岛也有分布[2]。

本种树形优美,叶形秀丽,春花淡黄,秋叶变橙黄色或红色,宜作行道树、庭荫树或营造风景林,是我国重要的园林栽培树种。

目前,园林苗圃生产上主要采用播种育苗形式进行繁殖,导致苗木良莠不齐,个体形状差异大,苗木开花结果晚。

嫁接繁殖的元宝枫苗木,定植3年即可开花结果[3],但是关于元宝枫无性系嫁接成活能力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

因此该试验以课题组近年来选育的若干元宝枫无性系试验材料,采用双舌接嫁接繁殖方式,研究元宝枫不同无性系嫁接成活率及其春梢性状差异,为元宝枫的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提供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砧木 2年生实生苗。

1.1.2 接穗 于2015年3月上旬从课题组选育的具有优良性状的14个无性系上采取枝条充实、粗度适宜、芽体饱满的硬枝新梢,剪截成5~7 cm的枝段(带2~4个芽)作为接穗,对接穗进行蜡封[4],然后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

1.2 方法  1.2.1 嫁接育苗 试验地点位于泰安市的山东农业大学林学试验站。

采用双舌接嫁接方式,嫁接时间为3月25日。

嫁接时对砧木进行平茬处理,留取地上20 cm部分。

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40株为一组,重复3次,14个无性系嫁接1 680株。

为了避免嫁接技术造成的差异,本次嫁接试验全部由同一人完成。

1.2.2 嫁接成活量测定 嫁接后密切观察接穗萌发状态,于4月15日开始对芽萌发量进行统计,每隔5天统计一次,直至确定其完全成活为止。

根据测量所得结果,采用SPSS17软件[5]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1.2.3 嫁接苗幼期芽、叶颜色测定 通过整体观察,定性分析不同无性系芽与叶之间的差异,结合色差仪[6]进行辅助分析。

观察时间与嫁接成活率统计同步进行。

1.2.4 嫁接春梢生长量测定 每组随机选择3株已成活植株,对其同一方向、同一芽点幼枝长度每隔一周测量一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元宝枫无性系嫁接成活率分析  2.1.1 嫁接苗木完全成活时间的确定 由于假活现象的存在[7,8],有必要确定嫁接真正成活的时间。

嫁接后15天,即4月10日开始,每隔5天观测一次接穗的芽萌发率,持续到5月10日,共获得7次观测结果(表1)。

由表1可看出,14个无性系芽萌发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其中1—1、1x—3、1—6于4月25日芽萌发率开始稳定,1x—6、1—7、6—3、天3、6—2、京2于4月30日开始稳定,5—4、2005—1、6—1、鲁红一号、11—8于5月5日开始稳定,三类相差10天左右。

由此可得初步结论,采用双舌接的方式,从嫁接到确定嫁接苗完全成活的时间为35天。

2.1.2 无性系嫁接成活率差异 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表2、表3)结果表明,元宝枫无性系嫁接成活率差异极显著。

此次试验嫁接元宝枫无性系1 680株,最终成活642株,总体成活率为38.21%,其中以1—6、天3的成活率最高,分别为64.17%、61.67%;6—1、6—2的成活率最低,分别为10.00%、15.00%;成活率大于50%的无性系有5—4、1—6、鲁红一号、天3,占无性系总数的28.6%;成活率在30%~50%之间的有1x—6、1—7、1—1、1x—3、6—3、京2,占无性系总数的42.9%;成活率小于30%的无性系有2005—1、6—1、6—2、11—8,占无性系总数的28.5%。

2.2 元宝枫无性系嫁接春梢芽、叶颜色差异比较  从表4可明显看出,不同无性系幼期芽、叶颜色有一定差异

芽与嫩叶以紫色为主,但程度不同,1x—6、2005—1、1—1、1x—3、鲁红一号、天3、京2芽为紫红,幼叶紫色观赏期长,可达10天至更多;1—7、11—8芽为淡紫/橙红,幼叶观赏期3~5天,其余无性系居于两者之间。

芽的紫色的深浅与观赏期长短具有显著相关性,芽为紫红色则观赏期长,芽为淡紫色则观赏期短,可据此选育、繁殖幼叶观赏期长的元宝枫品种。

2.3 元宝枫无性系嫁接春梢生长量比较  对于已成活的不同无性系嫁接春梢生长量的汇总(图1)显示幼枝长度具有很大差异

4月26日14个无性系嫁接苗高介于7~19.40 cm,  5月20日苗高介于18.35~41.23 cm,最高的1—6与最低的6—1无性系苗之间相差达22.88 cm。

日平均生长以1—6最高,6—1最低,分别为0.8732、0.4540 cm/天。

3 结论与讨论  3.1 元宝枫双舌接嫁接成活需35天左右  通过本试验可初步确定,在采用双舌接嫁接方式时,可以在嫁接后35天左右调查元宝枫嫁接成活率

在其未成活期间,接穗与砧木之间正处于愈合期,极其脆弱,最怕触碰,因此对砧木进行抹芽[9]处理时一定要小心,在确定其成活后再进行除草、剪砧等田间管理。

3.2 元宝枫无性系嫁接成活能力差异极显著  在参与试验的14个无性系中,成活率最高的为1—6,达到64.17%,最低的6—1仅为10.00%,重复间差异不大,表明不同无性系与砧木的亲和力具有很大差异,可据此筛选亲和力强的无性系进行大量繁殖。

试验整体成活率为38.21%,低于王红娟等[10]采用芽接方式所得成活率,但芽保存时间短,随着芽接的进行芽片易开花甚至萎蔫,且芽接要求较高,对于北方地区采用枝接方式最为可行。

由于元宝枫树体内单宁含量较高,不利于嫁接成活,春季利用劈接方式嫁接元宝枫成活率较低,高者仅有13.4%[11]。

因此春季利用双舌接嫁接方式可大大提高元宝枫嫁接成活率

3.3 元宝枫无性系间的春梢芽、叶颜色差异显著  参试的14个无性系芽、幼叶之间差异显著,最长的幼叶观赏期可达十多天,最短的仅为3~5天。

若以幼叶观赏期长短作为筛选品种依据,可选择1x—6、2005—1、1—1、1x—3、鲁红一号、天3、京2进行大量繁殖。

芽、叶颜色之间具有紧密相关性,芽紫色深浅与观赏期长短具有显著相关性。

3.4 元宝枫无性系间的新梢生长速率差异显著  在参试的14个无性系中,1—6的嫁接苗最高,嫁接两个月幼枝长为41.23 cm,完全成活后平均生长速率为0.8732 cm/天,最低的6—1为18.35 cm,平均生长速率为0.4540 cm/天,因此,可选择类似1—6的无性系进行快速繁殖,缩短元宝枫出圃时间,或将其作为砧木繁殖具有优良性状的元宝枫品种。

试验仅对元宝枫无性系嫁接成活率春梢性状的差异进行了观测分析比较,至于生长后期是否表现出其它优良特征,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方文培,包士英,徐廷志.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2] 张天鳞.园林树木1600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王性炎.中国元宝枫[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4] 宋宪军,唐付霞,王晓丽,等.枣树接穗采集与蜡封储藏技术[J].西北园艺,2015(1):10—11.  [5] 张文彤,邝春伟.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 杨科家.元宝枫叶色、叶形与翅果的变异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0.  [7] 曹涤环,刘建武.嫁接苗木假活的原因[J].湖南林业,2009,6(3):30.  [8] 翁春余,邵慰忠,叶浩然,等.薄壳山核桃17个无性系嫁接试验[J].浙江林业科技,2012,32(3):35—38.  [9] 苏金乐,韩有志,孔德政,等.园林苗圃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10]王红娟,段安安,蒋艳.晋宁县引种元宝枫优良无性系嫁接苗木的年生长节律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3,42(2):73—77.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