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抱瘫儿40年不忍放弃|不忍放弃的歌

母亲温暖的怀抱是我们幼年的摇篮。

对于一般人而言,学会走路以后,母亲怀抱就会成为永远的记忆。

但泸州市江阳区三星街社区的残疾人郭世友,却在母亲怀抱里整整依赖了40年:由于一出生就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高位截瘫,郭世友母亲秦树华用自己的怀抱儿子营造出一个温暖的摇篮。

白发苍苍的八旬老母每天抱着40岁的残疾儿子进进出出的身影,成为泸州城区滨江路边的一道另类风景。

母亲坚持让他活了下来   1968年8月,郭世友出生在一个以打鱼为生的渔民家庭。

孩子出世不久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

不堪多子女重负的父亲建议,把这个注定要拖累父母的儿子交付给滔滔江水,母亲秦树华坚决不答应:“咋个下得起心嘛?毕竟他是一条命啊!”在母亲的坚持下,郭世友母亲怀抱里活了下来。

为了给儿子治病,这对贫穷的渔民夫妻背着1岁的儿子到处求医,但终于无力回天,“到了他两三岁以后,我们知道治不好了,才放弃了治疗。

”疾病造成的后遗症使郭世友成为一个高位截瘫的人:除了头部和左手能够活动之外,身体的其他部位完全没有知觉,丧失了生活自理的功能。

实现对儿子生命的承诺   岁月不断流逝,郭世友母亲怀抱里一天天长大起来。

他的哥哥姐姐们也相继长大并分别离开了父母独自成家,只有郭世友依然躺在母亲怀抱里。

1995年,郭世友的父亲去世后,67岁的母亲成为他唯一的依靠,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每天清晨,秦树华早早就起了床。

这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手脚利落地收拾完屋子,给儿子洗脸、漱口,然后弯下腰,把90多斤重的儿子抱到门口的椅子上,再准备母子俩的早饭。

尽管照顾儿子已经让秦树华不堪重负,但这个坚韧的母亲还是利用他们居住的廉租房位于滨江路的优势,在自家门前摆设了一个茶摊。

别人卖3元一杯的清茶,郭妈妈只卖1元一杯。

“这样算下来,我们每月会有一两百元的收入。

”      温暖的怀抱还能躺多久?   郭世友母子生活一直都得到江阳区南城街道和三星街社区的关注。

作为一个特殊的残疾人,郭世友一直都享受长期救济。

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后,母子二人享受了总共260元的低保金,还有50元的特殊补贴。

母子俩艰难的生活着,日子就在滨江路的小叶榕下一杯杯淡淡的清茶里一天一天地过去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郭世友母亲怀抱里度过了40年,这让邻居们感到惊奇,也感到震撼。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也随着母亲的满头白发摆在母子俩的面前:母亲毕竟已是80岁的老人了。

在其他普通家庭里,这样的老人已经需要别人来照顾自己了。

母亲已经是垂暮的老人,她还能抱着40岁的儿子活多久呢?这个坚强母亲坚定地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抛下我的儿子!”   因为不忍放弃,因为母爱如山,郭妈妈为此付出了大半生的代价。

照顾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儿子的日子是难以言表的。

但人们看到的郭妈妈并没有表现出满脸的愁容,母子俩贫困的生活并没有让他们衣衫褴褛、邋遢。

除了街道、社区和残联的帮助和关爱,更重要的还是来源于母亲对生命的承诺:那是一条命啊!   为了这条命,母亲付出了自己大半生的心血。

为了这条命,80岁的母亲成为儿子的全职保姆。

40年如一日,14600个日日夜夜,秦树华用自己满头的华发向我们诠释了爱的含义,这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含义。

摘自《健康世界》。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