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现存问题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体制   [论文摘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逐步放松对利率的直接管制并取消间接影响利率水平的调控方式,让市场供求在利率水平决定中发挥主导作用,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形成一个以国家间接调节为指导、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参照、市场利率为主体的多元化利率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诸多因素推动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入世”也使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成为必然趋势。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随着过渡期的结束,银行业将全面开放。

这就意味着中国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共处于中国的经济舞台,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是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为了利率市场化的顺利进行,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很多成效。

1996年国家在上海建立了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放开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与此同时,国债发行也引入了市场机制,由承销商竞价来确定发行价格,交易利率由市场决定。

1999年3月,央行将金融机构对人民币的贷款利率在基本利率的基础上自主浮动扩大为最低下浮10%、最高上浮30%。

1997年7月,央行放开外资银行人民币借款利率,随后又开放了保险公司大额长期人民币存款利率

2000年9月21日央行决定改革我国外币利率管理体制,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和客户协商制定,小额存款利率水平由中国银行行业协会制定,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后对外公布。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3年2月20日发布的《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2006年11月15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并于2006年12月11日起施行。

至此,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一直在积极而谨慎地持续进行。

二、我国现阶段利率市场化进程存在的问题      1.国有商业银行应对挑战的心理准备。

自2003年以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先后在香港成功发行上市。

作为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股份制改造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和国家金融稳定而言,都是输不起的改革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这是背水一战。

(1)由于体制的特殊性,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可能会遇到一些颇具“中国特色”的体制约束。

国有企业迄今为止仍为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使用者,它们占用全部银行资金的70%左右。

而问题的严重性则在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结构并未达到完善,其行为更多倾向于非市场化,且其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推动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企业只负盈不负亏,基于此,这些企业的经济行为仍然是缺少利率弹性的。

同样,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依然是不可忽视的信贷资金需求者。

然而,尽管身份不同,结果却相同:只要政府介入资金配置过程,它们的行为就如同国企,首先关注资金的可得性,而对于资金的成本则考虑甚少。

(2)一位金融学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银行过去与政府是一个家庭,经营得好坏银行本身的责任没有多少,反正都是一家人最后推给政府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层级多、流程不够合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健全、创新与营销机制不够完善、激励不足与约束不力并存。

(3)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仍以利率收入为主要利润、逐步同政府脱钩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也实在难以承受。

利率市场化将引起金融机构在争夺客户方面展开激烈价格竞争,最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贷款利率下浮存款利率上浮,这就意味着银行存贷款的息差大大收窄,大大压缩我国银行业的利润空间。

(4)迄今为止,我国银行业还没有做好准备去应付真正的利率风险。

此外,如何留住国有商业银行优秀的人才和核心人才,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巨大挑战。

2.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缺陷。

利率市场化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没有好的机制和市场环境,则可能欲速而不达。

(1)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还不高,许多方面都与成熟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2)我国的金融监管因不能摆脱行政干预而缺乏超脱性和真实性。

另外,监管标准、手段和技术也不能确保监管的信息质量和使金融机构采取稳健和审慎的经营原则。

(3)我国准备金制度也存在问题。

为了解决准备金业已提取但却不能发挥准备金功能的矛盾,各商业银行分支行便有了保留一定超额准备金的需要。

较高的超额准备金率,客观上发挥了缓冲货币政策冲击的作用,致使大量的货币政策操作只能对商业银行发生轻微的影响。

(4)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缺陷。

迄今为止,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依然是货币供应量。

这种货币政策框架也会对利率市场化的进展形成约束。

(5)基准利率的缺失。

市场化的基准利率的缺失,是制约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又一个因素。

3.中央银行的制度缺陷。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并未摆脱对国家计划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依附,中央银行甚至还承担着大量的财政职能。

在这种央行与政府关系难以理顺的条件下开放利率,很难保证中央银行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来调节利率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