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应用带大粗隆稳定钢板的动力髋24例临床报道

【关键词】 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动力髋;,,稳定钢板

摘要:目的探讨带大粗隆稳定钢板动力髋在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中的应用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对24例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动力髋内固定,采用粗隆骨折疗效三级评定方法进行观察。结果24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骨不连、髋内翻和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优良率100%。结论 带大粗隆稳定钢板动力髋用于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的治疗符合生物学原理,正确的内固定物置入及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动力髋; 稳定钢板

2003~2006年,我院采用带大粗隆稳定钢板动力髋治疗大粗隆粉碎的粗隆骨折24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21~73岁,平均47岁;左侧9例,右侧14列,双侧1例;交通伤5例,运动伤2例,坠落伤7例,平地摔伤8例,砸伤2例;大粗隆裂纹骨折6例,大粗隆粉碎骨折移位1 cm以上18例,大小粗隆骨折15例;新鲜骨折21例,陈旧性骨折3例。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术前拍患髋正侧位片,明确骨折线的走行、碎骨片的位置和移位特点,选择合适的髋螺钉动力钢板的长度。全部新鲜骨折均予以胫骨牵引3~5 d,待短缩得到纠正后,施行手术治疗。青壮年病人或短缩严重的病例可予以轻度过牵,便于术中复位和临时固定。术区皮肤术前常规备皮。

2.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便于手术操作。切口采用股骨上段外侧入路,由股骨粗隆顶部向远端方向延伸切口显露股骨近端,切口长度根据使用的内固定长度而定,必要时切口近端弧形向后方延长。于股外侧肌间隔提起股外侧肌时,将股深动脉穿支结扎止血。暴露骨折端后,探查其内侧和后侧的损伤情况,解剖复位骨折端,力求恢复内侧和后侧的稳定性,使小粗隆的移位得到纠正,以数枚克氏针或螺钉临时固定。将第1枚克氏针紧贴股骨颈的前方钻入,以提示前倾角。在大粗隆下极2.5,3.5 cm处分别打入两枚定位针,拍患髋正位片和股骨颈轴位片(或透视),选取侧位上位于股骨颈的正中、正位偏向于股骨颈内下方的定位针,钻孔,攻丝,拧入长度合适的髋螺钉,使钉头位于关节面下10 mm,安放动力钢板,拧入动力钢板第2孔的螺钉,将大粗隆稳定钢板塑型后套在动力钢板的外面,再拧入动力钢板的其余螺钉稳定钢板的防旋转螺钉和其余的松质骨螺钉,视大粗隆稳定情况,必要时以钢丝环加固并固定稳定钢板上,形成大粗隆的张力带固定。对于小粗隆的移位,力求复位并以拉力螺钉或钢丝固定。高龄患者不宜加压,防止折端短缩或发生髋内翻。内侧支持结构的严重缺损病例,予以人工骨植骨。

2.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术后第2天即可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1周后开始CPM辅助锻炼患侧髋、膝、踝关节活动度不超过90°。术后2周可扶拐下地活动,但患肢不负重。术后10~12周根据X线片确认骨折愈合、内固定位置良好,可逐渐负重行走,对于内侧结构严重缺损的病例或骨痂生长较少,一定要延长负重的时间[1]。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术后第1天开始予以维生素D 800 U/d,钙剂1 200~1 500 mg/d,密盖息50 U/d或福善美70 mg/周,直至骨折影像学愈合。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