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雾化吸入预防老年患者腹部术后肺部并发症

摘 要:目的: 观察术前雾化吸入对于预防老年患者腹部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前雾化吸入观察组、术后雾化吸入对照组,护理结束后观察雾化吸入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吸氧时间等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患者治愈20例,显效36例,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患者治愈18例,显效30例,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雾化吸入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并发症

雾化吸入治疗作为一种通过将药物或水分散成雾粒或微粒悬浮于气体中,进而吸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以起到治疗作用的干预方式[1]。近年来已广泛应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之中,而已知老年患者腹部术后多容易出现肺不张、感染、肺水肿、肺栓塞等肺部并发症,且随着病情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健康[2]。现将我院外一病区自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住院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前雾化吸入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筛选 纳入标准:①年龄:55—80岁。②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住院患者 。③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严重躯体疾患或者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病变。②存在药物滥用及酒精依赖史。③有严重的精神障碍。 通过上述标准,自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共筛选老年腹部术后患者120例进行研究。 1.2 一般资料 120例老年腹部术后患者,其中男61例,女59例;年纪最小者57岁,最大者78岁,平均(67.2±7.5)岁;病程平均7.3年;有吸烟史者42例;手术部位:上腹部者58例,下腹部者62例。 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术前雾化吸入组(简称观察组)和术后雾化吸入组(简称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3护理方法 基础干预措施[3]:两组均采用包括感染控制、支持疗法、吸氧、对症处理等综合性护理措施,伴喘息者加用解痉平喘药物。术后均给予雾化吸入:庆大霉素16万U,及α—糜蛋白酶4000 U+地塞米松5 mg+生理盐水20ml,10 min/次,2次/d。持续3d。 观察组:在前述基础上,自入院后开始,直至术前1 d给予雾化吸入上述药物,15 min/次, 2次/d,一般约7~10 d。 对照组:仅为术后雾化吸入。 1.4 观察指标 雾化吸入疗效评价[2]:72 h内根据排痰情况、咽痛、喉痒、咳嗽、呼吸困难等相关体征改善情况以及氧、二氧化碳分压等进行评价,依次分为治愈、显效及无效,进而计算有效率。 肺功能改善判定判断[4]:症状及肺部哮鸣音不足轻度者,或咳、痰、喘症状好转9成以上者为临床治愈;咳、痰、喘症状好转6成以上或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明显好转者为显效;咳、痰、喘好转3成以上,或症状及肺部哮鸣音好转不明显者为有效;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无改变,或好转不足3成者,以及症状及肺部哮鸣音加重者为无效。 术后情况: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吸氧时间,进而计算统计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5. 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雾化吸入疗效比较 观察患者治愈20例,显效36例,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患者治愈18例,显效30例,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患者咳嗽、咯痰、喘促好转九成以上者18例,六成以上者30例,三成以上者9例,无效者3例,单项症状有效率达95.00%。对照组患者咳嗽、咯痰、喘促好转9成以上者15例,六成以上者24例,三成以上者20例,无效者6例,单项症状有效率达90.00%。两组单项症状好转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3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术后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共8例(13.33%),对照组为14例(23.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吸氧时间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器官功能的减退、肺和血管壁的结构改变、肺泡.毛细血管弥散量减少、氧利用系数降低、残气量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等病理变化导致动脉氧分压降低;此外常患肺气肿,通气功能呈阻塞性减退,肋间肌肉的功能降低,膈肌活动幅度减小,肺泡的顺应性降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组织修复功能减退,易发生肺部感染[5~6]。特别是长期吸烟者,大量吸烟对呼吸系统的损害造成肺密闭容量增大,同期储备功能减退,换气功能和纤维运动功能都受到影响。此外吸烟会影响细小支气管导致支气管内壁纤维化、鳞状细胞化生、气道变窄、黏液和炎性细胞使管腔堵塞更严重。据报道,根据对老年肺部定植菌群的检查,发现有27%的老年肺部有潜在炎症,炎细胞刺激腺体分泌增加,支气管分泌物滞留,组织水肿,进一步影响通气功能,严重时可极大阻碍气体交换,并因而引起心肌和其他重要脏器的缺氧,减弱机体对手术的应激能力,明显增加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机会[7]。同时很多资料证明术前肺功能的情况明显影响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吸烟史和术后切口疼痛是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雾化吸入治疗以其可湿润呼吸道黏膜、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的作用特点,以及具有药物直接作用,起效迅速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消化科临床之中 [8],但是否术前吸入效果较之术后明显,目前尚无定论。因此,本研究通过术前雾化吸入提前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期观察其对老年患者腹部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发现:术前雾化吸入治疗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改善肺部功能,降低肺炎、肺不张等常见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吸氧时间,从而使得患者的住院费用大大节约,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陈道华.开胸术后患者氧气射流雾化吸入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8,23(2):43—44.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0~61.3、陈泓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4、尹军,孙俊聪.不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肺部感染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9):63—64.5、李建芳.高龄病人开胸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4,19(12):16.6、潘红英,汤淑芳,姜小英.老年腹部病人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探讨[J].临床护理,2002,5(l):127、李艳,周立芹. 术前雾化吸入预防开胸术后老年患者肺部并发症[J]. 护理学杂志,2005,20(18):19~208、杨团秀,刘萍. 两种雾化吸入方法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疗效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15~16。

作者信息:张爱华,1976年12月29日,女,江西临川,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普外护理专业方向。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