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随地吐痰应有更深的理论认识

报载,中国科协对最痛恨的陋习所作的民意调查中,随地吐痰列十大陋习之首,随地便尿名列第二。又有报载,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竟还有执法人员因随地吐痰被公众逮住批评(没有罚款)的事例。随地吐痰既是最讨厌的陋习又为什么不易根治?原因恐怕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大概是对其理论认识、文化认识还太少、太低。

长期以来,随地吐痰似乎是一个不能再小的小问题,前“非典”时期反对随地吐痰无非是说它不讲卫生、违反“七不”,逮住罚款5元,许多人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非典”时期反对随地吐痰是因为它会传播“非典”,问题严重了些,上海逮住随地痰者规定罚款200元,香港则罚款1200元。后“非典”时期,反对随地吐痰的理由是否会回到前“非典”时期呢?

在“非典”时期和后“非典”时期的文化反思中,已有人逐渐把随地吐痰当作一个社会大问题认识。它已不只是讲不讲卫生的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随地吐痰是没有社会道德的反映,也是没有公民道德的反映。而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问题,同时它又是一个思想意识问题随地吐痰是没有现代社会意识,没有公共意识,没有公民意识的反映。而这些意识的培育是建设现代化社会的基础。那么是否还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个问题呢?

随地吐痰涉及到社会风尚、社会根性、人群根性、文化根性问题,是一种丑陋的根性的反映。是什么丑陋的根性?从近一点来说,随地吐痰小农意识封建意识的反映。小农意识封建意识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小农经济是一种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紧密结合,以个体劳动为主,分散孤立地进行生产,面向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生产力低下……形成了随意性强的个体劳动制度、家庭劳动制度,也形成了自私、散漫、保守、目光短浅、等落后意识,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封建社会的法律不禁止随地大小便,更不禁止随地吐痰,从来没有随地吐痰要被罚款的事。封建道德也不禁止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从来也不会有人认为随地吐痰是违反道德规范的。随地吐痰在小农的生活中不算陋习(甚至还有解手到自家地里不到别人地里的强烈意识)。随地吐痰封建社会中司空见惯。只是封建社会被淘汰以后,随地吐痰才慢慢被视为违规、违纪、不合道德规范。

随地吐痰是一种落后的小农意识根性的反映,为什么现代大城市里的人当中也有这种劣根性?且不说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足球场随地吐痰习以为常,为什么在工人、军人(组织纪律要求较高、较少自由散漫的分子)、共产党员(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干部(更有觉悟更有修养的分子)中也会有人脱不了这种陋习?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是一个有数千年小农经济历史的国家,小农意识源远流长,盘根错节,影响极其深广,也就是说,在中国,不只是农民中有小农意识,其他阶级、阶层中的一些人中也会残留有小农意识。不只是从农民转化来的工人、从农民成长起来的干部中会有小农意识,城市中成长起来的工人,工人中成长起来的干部中,也会有小农意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尽管摆脱封建社会已有不少年头了,但封建社会的旧意识,仍有巨大的惯性力量。从封建意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彻底扫除种种封建意识仍是个艰巨的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应该把扫除随地吐痰陋习提高到扫除封建意识认识,提高到反封建来认识,以避免哲学上的“错观察”和“未观察”,从而重视有关的硬件、软件建设,重视文化生态的建设。这会有利于更快建设文明的现代化的小康社会。

编辑一凡。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