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方法 6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颈丛神经阻滞;Ⅱ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Ⅲ组: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1]。对各组切皮、剥离骨膜复位固定、缝皮分别进行VAS评分,记录使用镇痛药或加局麻的例数,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切皮、缝皮评分显著低于剥离骨膜复位固定时;Ⅱ组剥离骨膜复位固定评分显著低于切皮、缝皮时;Ⅲ组切皮、缝皮评分与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剥离骨膜复位固定评分与Ⅱ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使用镇痛药或加局麻的例数低于Ⅰ、Ⅱ组。三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锁骨区域的皮肤由颈浅丛神经支配,锁骨及其附着组织主要由臂丛神经支配,亦有部分颈丛神经参与。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锁骨骨折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关键词】 锁骨骨折 臂丛阻滞浅丛阻滞 臂丛联合颈浅丛

为了探索锁骨骨折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作者观察了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并与颈丛、臂丛阻滞进行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选择锁骨骨折内固定病人60例,其中男34例,女 26例,年龄14~62岁,体重45~76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三组,每组20例。Ⅰ组颈丛神经阻滞,Ⅱ组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入路),Ⅲ组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

1.2 麻药配制 选用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混合液。

1.3 麻醉方法 所有病例术前均肌注鲁米那100mg,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路,病人仰卧,手臂贴近躯干,头偏向对侧,显露患侧颈部,Ⅰ组进行患侧颈丛阻滞,深丛针达C3或C4横突注麻药8~10ml,浅丛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进针,达筋膜下注麻药8~10ml。Ⅱ组进行患侧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遇异感或触及C6横突注麻药20~25ml。Ⅲ组用上述相同方法进行患侧臂丛和颈浅丛阻滞,分别注麻药15~20ml和5~10ml。

1.4 观察指标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0~100mm),0为无痛,100mm为难以想象的剧痛。三组病例分别在切皮、剥离骨膜复位固定、缝皮时对疼痛进行自我评分。(2)记录各组使用镇痛药或加用局麻的例数。(3)通过观察和随访记录发生的不良反应,如中毒反应、喉返神经阻滞、霍纳综合征、椎管内麻醉、气胸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