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朗读

教学要点:

一、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二、了解本文记叙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

三、掌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教学过程:

一、题解:

1、作者及出处:

本文选自《左传》,题目是后加的。《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历史背景:

春秋初期,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战胜了强齐的史实。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著名战例之一。

2、重点词解释:

齐师伐我军队;。

又何间焉参与;。

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衣食所安养;。

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小大之狱案件;。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

公将鼓之击鼓;。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故克之战胜。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一、第1段。

战争的时间、国家?

②表现战争性质的句子?齐师伐我(即对鲁国来说是正义之战)。

庄公的态度?公将战。

④刿请见的原因?

直接原因-齐师伐我。

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⑤这一举动表现了曹刿的什么品质?爱国。

⑥刿分析战前准备何以战是通过与庄公的几次对话完成的?三次。

⑦刿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怎样肯定的?

衣食分人和祭神弗加;断狱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战前准备上,曹刿重视的是什么?人民的支持。

⑨这又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战略思想?取信于民

⑩表现庄公鄙的句子是什么公将战,衣食所安牺牲玉帛公将驰之。

5、小结:

本段写了两层内容,概述战前曹刿求见庄公,通过与庄公的对话,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二、第2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刿与庄公二人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表现出各自的什么特点?

刿:未可,可矣,等待时机,观察时机――善于抓住有利战机。

公:将鼓之,将驰之――盲目指挥,鄙。

②体现刿指挥正确的句子?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本段表现了刿的什么能力?决断能力。

④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介绍了战争的哪两个过程?反攻和追击。

5、小结:

讲述战争经过。

三、第3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表现庄公鄙。

的句子?公问其故。

②一未可为何?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③齐人三鼓后为何可矣?夫战,勇气也,彼竭我盈

④二未可为何?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⑤后为何又可矣?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⑥总结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其辙乱旗靡之时。

⑦从本段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

注重观察敌情,注重士气,注意抓住有利战机。

5、小结:

本段是全文重点,写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四、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论。

2、结构上,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3、语言简练生动。

4、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五、重点句式及词语:

1、判断句式:

①忠之属也。

夫战,勇气也。

③夫大国,难测也。

2、古今异义的实词:

古。

今。

间:

参与。

隔开,不连接。

牺牲: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

狱:

案件。

监狱。

可以:

两个词,意为可以凭借。

一个词,表示可能或许可。

六、重点句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七、完成课后练习。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