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种鸡优质育雏操作方法

优质的育雏工作可以为雏鸡提供良好的开端,为其健康、福利、均匀度以及整个周期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育雏工作极其重要。

目前大多鸡场都利用空闲地种植树木、庄稼、蔬菜等,这就为老鼠、昆虫的藏匿提供了场所。

在种植过程中还会使用上一批种鸡的鸡粪来施肥,这样很有可能将上一批鸡群的疾病传播下来。

有的鸡场每周都进行疫苗接种,这充分说明防控工作没有做好。

要想做好育雏工作必须完善生物安全体系。

育雏时最初的48小时至关重要:雏鸡出壳时肠道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尚未发育好,也没有调节冷热的功能,所以要尽最大可能为雏鸡提供良好条件,刺激和激活机体功能,以利在相应周龄获得目标体重和生理发育。

1. 育雏前的准备  新垫料鸡舍的清理消毒工作必须在育雏前完成,雏鸡入舍鸡舍应预温24~48小时,育雏时舍内温度应达30℃,使用育雏育雏时伞边缘温度应为32℃,伞边缘两米外温度应达29℃,地面垫料温度应达28~30℃。

舍内相对湿度应为60%~70%,育雏区域上方光照强度为80~100勒克斯,计划雏鸡饲养密度为40~50只/米2。

雏鸡到场前15分钟将饲料饮用水安排就位。

为了确保雏鸡生活舒适,应配备测定环境条件的仪器,一般包括测温仪、温度计、湿度计、测风仪和测光仪等。

此外,应重视鸡只饮用水的消毒工作,因为水质非常重要,鸡场必须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饮水系统进行清洗。

笔者建议用3%过氧化氢溶液对水线消毒,可以将水线管内的生物膜清理出来。

2. 育雏设施设置  雏鸡到场前应确定上一代种鸡群的周龄和数量,有利于对母源抗体和均匀度做到心中有数。

一般要求每平米最多饲养50只雏鸡

围栏应按下列要求准备:育雏面积90%的区域铺上垫纸,如果用稻壳做垫料必须100%铺垫纸。

垫纸上和料盘或料槽中应有饲料,每12只雏鸡使用1个饮水乳头,刚开始必须使用饮水器,每个开食盘或饮水器可供80~100只雏鸡使用。

围栏设计有圆形和长方形两种。

良好的育雏设施设置可以使鸡群分布均匀,否则设施会投影到鸡舍地面影响鸡群分布。

3.称重  雏鸡入舍前应对100只雏鸡逐个称重,这样才能确定以后的日增重。

第四天接着称重,得到更准确的体重数值和变异系数,来评估育雏准备工作是否到位。

育雏一周左右(6~7日龄)再次称重,通过体重了解雏鸡开端和育雏情况。

4. 温湿度控制  每天应最少检查2~3次育雏区域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用温湿度计检测育雏栏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时,应安装在育雏区域鸡只高度的位置。

育雏前7天最理想的相对湿度为60%。

无论用煤或天然气供热,一定将废气排出舍外,所以从第一天起就应该使用最小通风系统。

如果相对湿度发生变化,雏鸡感受到的温度也会发生变化,即温湿度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湿度高会增加体感温度,反之湿度低会降低体感温度

所以,育雏时应根据雏鸡表现及时调节温度温度低时,雏鸡会拥挤在一起,这样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受凉的雏鸡会出现均匀度差、体重增长不足等问题;温度太高雏鸡往边缘散开,这样会抑制雏鸡食欲,鸡只脱水、羽毛生长缓慢等。

温度高或低时,首先会出现糊肛和均匀度较差的问题。

正常温度下,雏鸡表现为有的吃料、有的喝水、有的溜达、有的打盹,很是舒服。

5. 开启最小通风系统  入舍时必须使用最小通风系统,用间隔短、最小的风速将废气排出,给鸡舍提供新鲜空气。

鸡舍内需要足够的空气流动,目的是保持氧气、二氧化碳、水分和一氧化碳之间的平衡。

用鸡只体重而不是用鸡只数量来计算最小空气需求量,一般体重50克的鸡只通风量为0.074米3/小时。

开启最小通风系统后一定要达到雏鸡分布均匀的效果。

6. 喂料  雏鸡并不认识饲料,只会啄食地面上它们感兴趣的颗粒,所以垫料上必须铺垫纸,尤其使用稻壳(和饲料很相似)做垫料更应100%铺纸。

雏鸡入舍时垫纸和辅助料盘上就应有新鲜且分布均匀的饲料,每天添加5~6次饲料,有利于刺激雏鸡的食欲。

另外,让雏鸡在不超过1米2的范围内就能找到饲料饮用水

垫纸管理不好会导致雏鸡分布不均匀,料盘管理不好会造成料盘无料或料盘过多占据鸡活动面积,雏鸡会显得很拥挤,还有的料线料盘升得太高,雏鸡采食不到饲料,刚进雏时料线料盘应埋在垫料里,这样雏鸡才能够到饲料

7. 饮水  育雏区域应备有大量新鲜饮用水,使用水线饮水系统的也应同时使用辅助饮水器

由于饮水器表面开放,再加上高温细菌易于快速繁殖,所以饮水器应经常换水并每天清洗。

育雏3天后逐渐撤去辅助饮水器,每天将辅助饮水器逐渐放在水线下面,引导雏鸡使用饮水系统。

饮用水温度应在20℃左右,切记不能给雏鸡提供冷水饮用。

雏鸡饮用水应经过处理,最常用的是加氯消毒,但饮水免疫时应避免使用。

乳头饮水器的高度前10天为2.5~5厘米,10天后雏鸡伸脖要能喝到水,不能踮脚喝水。

水流速为40毫升/分。

8. 光照  育雏前5天要有足够的亮度:育雏区域光强应达80~100勒克斯。

育雏前48小时光照时间应是23小时,关灯1小时,关灯有助于刺激雏鸡活动和食欲。

整个育雏区域光照必须分布均匀,不能有阴影和黑暗的地方。

9. 入舍后的检查  雏鸡的热平衡区域为39.4~40.5℃,在孵化厅、雏鸡运输过程中和雏鸡入舍时都要保持此温度

用直肠温度计或红外耳温仪在雏鸡肛门处测定雏鸡温度,超过41℃雏鸡就会受热,表现张口喘气,发生腹泻糊肛现象,低于39℃雏鸡就会受凉,最简单的办法是将鸡爪放在脸上来测,能感到鸡爪较凉,表明温度偏低。

雏鸡受凉会影响今后的料肉比和生长速度。

如果雏鸡肛门温度在39.4~40.5℃之间,雏鸡最舒适,即热平衡温度就是雏鸡最舒适的温度

10. 检测育雏效果  育雏前两天要检查雏鸡嗉囊充满度;在1、4、7日龄要进行称重,检测雏鸡的日增重;统计前7天的死淘数量;计算均匀度或变异系数;检查羽毛片的状态,如果雏鸡受到应激羽毛就会发生变化;记录饲料饮用水消耗量。

检查雏鸡嗉囊一般会出现4种情况:没水没料是空的、没吃料只喝水、只吃料未喝水、有料有水,切记只有嗉囊中有水有料才可以说嗉囊充盈。

在同一地方抽样30~40只,总共检查100~200只,检查时轻柔地触摸柔软圆滑的嗉囊,手法不可过于粗暴。

雏鸡首次摄入食物24小时后肠道系统开始发育,育雏7天时肠道绒毛量会增加600%,如果采食、饮水不好,绒毛发育就差。

摄入饲料还可以刺激卵黄吸收。

11. 小结  雏鸡一旦入舍必须让其养成吃料和饮水习性,技术人员要养成随时观察雏鸡的习惯,根据雏鸡日龄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并及时检测栏内温湿度。

保证雏鸡饲料饮用水质量,要经常添加氯消毒饮用水

一旦开启供暖系统就应开启通风系统,不要忽视最小通风。

检测嗉囊充满度、体重,及时分析死淘原因。

想让雏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养殖者必须制定好标准的操作程序。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