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繁育技术

摘要从池塘条件、亲鱼选择与培育、设置鱼巢人工催产、收卵孵化及收集鱼苗等方面总结了斑点叉尾鮰繁育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繁育技术;亲鱼选择;人工催产;孵化管理   1池塘条件      由于亲鱼培育池一般都兼作产卵池用,因此以面积0.2~0.3hm2为宜,最好为东西走向,光照、水源充足,水深1.5~1.8m,池塘保水性好,池底平坦,淤泥少或为硬质底,在放养亲鱼前彻底清塘消毒。

2亲鱼选择与培育      最好选择原种或原种的子一代作亲鱼,具有典型种质特征、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龄以上的个体都要作为选留对象[1]。

性成熟前,斑点叉尾鮰的雌雄性别凭肉眼较难鉴别。

性成熟后可以从体形、体色以及生殖器进行鉴别。

雄鱼头部大而宽扁,两侧有外突的肌肉,体色雌鱼深,呈灰黑色,体形较瘦小,其最宽处仍小于头宽,生殖器肥厚而突起,似乳头状。

雌鱼的头部较小,体色较浅,呈淡灰色,躯体较肥胖,其最宽处远大于头宽,生殖器椭圆形,微凸,用手将鱼腹向上抬起,可见生殖器有跳动现象。

成熟度好的雌鱼,腹部明显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清晰。

亲鱼放养密度为1 800~2 250尾/hm2;亲鱼年龄为4~5龄,体重1.5~3.5kg;雌雄比为1∶1。

同时搭配鲢、鳙鱼种3 000尾/hm2,以净化池塘水质,但不得投放鲤、鲫等杂食性鱼类。

斑点叉尾鮰亲鱼可常年精养。

以配合饲料为主,且饲料中精蛋白质应达33%~36%,脂肪6%~8%,动植物蛋白比为1.0∶2.5,日投喂2~3次。

投饲率根据水温而定,在水温5~12℃时为亲鱼总体重的1%,12~20℃时则为2%,20~35℃时则为3%~4%。

当然,在生产中要根据亲鱼的实际吃食情况灵活掌握,通常以投喂后0.5~1.0h内吃完为宜。

产卵前30d内应进行强化培育,每5~7d增喂添加了鱼肉浆或禽畜下脚料的饲料,同时要注意改良水质和防治疾病,可采用定位并设多点进行投喂[2]。

3设置鱼巢      选择成熟亲鱼按1.0∶1.1的雌雄比例配组,放养600~750组/hm2水面。

亲鱼产卵季节水温达到22℃时需放入鱼巢,其大小以容纳1对亲鱼在内正常活动为宜。

一般以陶瓷长缸(罐)作鱼巢,也可使用长木桶或长白铁桶,鱼巢形状似牛奶桶,长70cm,底部直径50cm,口部直径20cm。

鱼巢投放在鱼池四周,离池边3~5m,平放于池底。

开口端朝向鱼池中央,并用绳子系住,绳的另一端系一塑料瓶,浮于水面作为标记。

鱼巢数约为配组亲鱼数的25%,巢间距为5~6m。

4人工催产      除自然产卵孵化外,也可对斑点叉尾鮰进行人工催产,可以大大缩短群体产卵时间,便于集中孵化,适应规模化苗种生产[3]。

成熟雄亲鱼个体较大,头宽而扁平,灰黑色,生殖器肥厚而突起,似乳头状;雌亲鱼个体较小,淡灰色,体胖,腹部柔软而膨大,生殖器似椭圆形。

催产药物为PG、LRH—A2、HCG。

其中PG催产效果最好,其使用剂量为4.5~6.5mg/kg体重,HCG使用剂量为1 200~1 800IU/kg体重。

雌鱼分2次注射,第1次占总量的1/4~1/3,2次间隔12h。

雄鱼可一次性注射,剂量为雌鱼的2/3或相同,在雌鱼注射第2针时注射。

斑点叉尾鮰催产后的效应时间一般都很长,经过人工催产后的亲鱼可让其自然产卵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