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祥林嫂的“出格”

湖南省汉寿五中 汉寿 415900。

摘要: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是旧中国受剥削、受压迫、受凌辱的劳动妇女典型。笔者在本文中仅就祥林嫂被卖再嫁时的“出格反抗,作点分析,谈点看法。

关键词:浅析 祥林嫂出格”。

Brief analysis Xiang Lin Sao “oversteps the limit”。

Zhang Jigui。

Abstract:The Lu Xun novel “Blessing” the leading character auspicious forest sister—in—law,is old China is exploited,is oppressed,the work woman model which humiliates.The author only is sold in this paper on auspicious Lin Sao remarries the time “to overstep the limit” the revolt,makes an analysis,discusses a view.

Keywords:Brief analysisXiang Lin Sao“Oversteps the limit”。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0046—01。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是旧中国受剥削、受压迫、受凌辱的劳动妇女典型。她勤劳能干、质朴顽强,对于封建社会强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进行了顽强的挣扎与反抗:前夫死后从婆婆家逃出,是反抗;被卖再嫁时她“出格”的“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也是反抗……。

那么,是什么原因或者说是什么力量促使她作出这种种激烈地反抗呢?我们只要对这种反抗进行冷静地思考,并稍微作些理性地分析,就不难发现在这层反抗的面纱下,隐藏着的则是封建社会的丑恶本质!下面本文仅就祥林嫂被卖再嫁时的“出格反抗,作点分析,谈点看法。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任何时候,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那个时代的思想。中国封建社会封建理学盛行。为了维护其秩序,封建统治者曾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在祥林嫂生活的时代,维护夫权,自然是顺应“天理”;而寡妇再嫁,则是因“人欲”而破坏了“天理”。此外,封建理学还提倡妇女守节。在统治者看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就是失节,甚至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寡一辈子。对于被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禁锢的妇女来说,自然要恪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好马不配二鞍,好女不嫁二夫”的古训。当然,她们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尊崇并维护这种封建礼教。所以祥林嫂被卖再嫁时“出格”地反抗,并不是留恋什么自由幸福的生活,也不是为了抗议婆婆家卖掉她,更不是什么贺老六不合她的意;她的“出格”行动,其实完全是由封建礼教那根无形的罪恶指挥棒所驱使的,是封建理教这根魔杖给予她“出格”的力量和勇气。

无论什么时代,一个人如果触犯了当时的法律,或者违反了当时的道德规范,社会将对其给以应有的惩罚,这是无可厚非的。如果这种惩罚恰如其分,就不能说是这个社会残酷。但是,如果是社会的法律或道德规范允许你、并诱使你去做某件事,并且你做得很出色,而结果社会却反过来对你施以最残酷地惩罚,有时甚至将你置于死地,并且道德的天平也不偏向你;那么,这样的社会,就真可谓是残酷至极了!封建社会诱使祥林嫂出格”,最终又反过来把她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这个时代是多么地反动、又是多么地黑暗啊!祥林嫂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同时她也是封建礼教尊崇者、维护者。她的“出格”正如前文所说,不是为了抗议婆家,也不是不愿嫁给贺老六,而完全是为了保全自己的“贞节”,她不愿背上“失节”的骂名。因为祥林嫂深知:作为一个寡妇,再嫁将会给她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可见祥林嫂的“出格”,除了其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封建礼教外,不可能还有其他原因。然而,就像祥林嫂这样一个封建礼教尊崇者、维护者、忠实信徒,最终也还是被封建社会吃掉了,这就充分地揭示了这样的社会是何等地荒谬!何等地腐朽!何等地残酷!那么,这样反动而又腐朽的罪恶社会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吗?又还能够继续存在下去吗?作者正是通过祥林嫂出格”的一系列细节描写,深刻地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这一主旨。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反抗对象,并不是封建社会制度、伦理和道德;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尊崇自觉维护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祥林嫂为“守节”而以死抗争;因此再嫁后,她觉得违背了封建礼教,故心里有着极强的罪恶感;鲁家不让她参加祭祀,她没有一点不平和抗争,反而认为是自己不干净,为了争得一个做奴隶的资格,并以“捐门槛”方式赎罪来求得宽恕。以上分析表明:祥林嫂的这种反抗,只能说明封建礼教对她的毒害之深,摧残之烈;只能说明封建社会的腐朽、残酷和荒唐!同时也说明了旧中国祥林嫂式的劳动妇女的愚昧无知和不觉悟。而这一切,则正是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原因所在。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