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教师,,“穷”教师

每个曾梦想成为教师的人们心里都产生过这样一个问号:教师是什么样的?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

也许在不同的人眼里,教师的形象是不一样的。正如一部部教师题材的电影,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教师形象就是丰富而立体的。在银幕中,那些平凡、普通的教师形象告诉我们:让我们感动的教师,一直都真实地存在着,带给我们“排山倒海”的动人力量。

感动 四部电影中的乡村教师

1993年的那部《凤凰琴》,讲述的是一位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张英子在偏远山区小学代课的故事。当代课教师的第一天,她就被山区艰苦的办学条件所震惊:老校长每天给几十个学生娃娃做饭,仅有的两位教师不仅上课,还要天天接送学生。而他们的工资一次次被拖欠。

看完此片,每个人心里都会留下深刻印象:清晨竹笛演奏的国歌伴随冉冉升起的太阳回响在山区学校的操场上……。

时隔六年,名导张艺谋的教育题材电影《一个也不能少》获得了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故事发生在偏远的水泉小学。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村长从邻村找来只有十三四岁的魏敏芝一个月的课。临走时高老师叮嘱魏敏芝:看好孩子一个也不能少……十岁的张慧科因家里欠债不得不失学到城里打工,魏敏芝单身一人进城,在茫茫人海里寻找……。

再隔六年,讲述英籍裔女孩何艾作为志愿者,只身来到中国边远山区担任代课教师的首部慈善电影《烛光》和由倪萍主演的《美丽大脚》相继上映,再度引发了神州大地对山村教师的关注。

在《烛光》中,女主角何艾老师在远离都市的山村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影片同时讲述了当地小学校长兼老师秋昌秀的故事,歌颂了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此片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中西教育的差异与冲突的关注。

美丽大脚》中,由倪萍饰的张美丽是一名农村教师,她唯一出众的地方就是那双能穿43码鞋的大脚,她总觉得自己这辈子不太成功,所以竭尽所能地要让村里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在北京过腻了养尊处优生活的夏雨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来到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她的到来让这个原本平静的地方变得燥动起来。

山村以外的世界让孩子们包括张美丽感到因惑与茫然,山村贫穷而乏味的生活让夏雨感到辛酸与难熬,甚至想到了离开,但是,她能舍得离开这些纯朴的孩子,还有那个大脚美丽吗?

四部影片,都反映了中国乡村教育的贫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身为没有“真正身份”的教师却无悔地为教育付出的无限心力,从而折射出乡村教师虽身处恶境,却闪动着人格魅力的耀眼光芒。

这从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身上我们就能轻易感知。虽然他出现在画面中的时间不足五分钟,却给予了每个观者以深沉的感动。“一个也不能少”的嘱托,临行前对粉笔“使用说明”的交代,上车前坚定地对魏敏芝“我给你五十元”的许诺,都能让每份眼神中凝聚了一丝难以形容的触动。魏敏芝的倔强与毅力使观者自叹弗如,既惊又羡。虽然一开始她就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做为“老师”她没有足够的资格,正如一位学生看完《一个也不能少》时大呼:“怎么可能呢?教师的资格怎么会如此容易获得?”。

而当我们用整个心灵感知画面,也许首先映入我的视野的是贯穿其中的一种意识,一种奇怪的寻找意识。从电影中去寻找我曾经以为深沉的命题。因为从一开始映入眼帘的秃黄的土地,破旧的教室和陈旧的画面,仿佛就渴望着一种改变,意味着一种追求,寻找着一种改变落后的方式,寻找回农村教育的一片晴朗天空,寻找回我们曾经遗忘的农村教师身上的力量。

虽然影片中的教师不能用任何“专业”的标准去衡量,他们或许不是许多人眼中的优秀教师,但却值得我们从画面中,从心灵深处与其相遇、握手、敬礼……。

寻找“富教师”或“穷教师”?

这几乎是一个常识:教师不富裕,农村教师更甚……因为富裕是需用物质来作标志的。

现实与艺术是相融的,任何艺术都必须适当地反映真实。

农村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农村的教师身上背负着如何沉重的责任?从原来的一个疑问,到越来越多的疑问的产生,是因为影片给所有观者以最深刻与震撼的展现:中国有很多贫穷的地方,那里的教育需要情与意的灌入,那儿有很多农村教师他们的名字不同,窘境却相同……。

他们从外在看,完全是贫穷的。观众必然能轻易地从影片中发现这一点。从《凤凰琴》里的老校长,又或是《一个也不能少》中的高老师,或是《烛光》中的秋老师,还有《美丽大脚》里的张老师他们的清贫与贫瘠的土地“相配”,也真切地与真实的教育世界里无数平凡的老师们“相配”。

在四部影片中,与贫穷相关的画面是一种常态呈现。如《一个也不能少》中魏敏芝在裸露的黄土中疾跑;上课时间以太阳照在钉上为准;当孩子们为挣钱而搬完砖要买水喝时,一致决定买没喝过的可乐,一人一口……。

又如《美丽大脚》里,孩子们没有去过游乐园、没有城市孩子玩的电玩,只有自己“创造”从直落的土坡上寻找游戏的快乐……。

再如,《凤凰琴》中老校长带领学生伪造入学率以期在全乡评选比赛中获奖金而维修校舍,反映了农村教育经费紧缺问题。

在《烛光》里,何老师以西方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们上课,孩子们尽情地在教室外头用粉笔画画。孩子们小心地问:“画什么都可以吗?”何老师答:“你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这一简单对白折射出了农村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问题……。

要知道,在我国广大农村,民办教师几乎是教育领域中的“透明体”。最卑微的身份,最恶劣的环境,最稀少的报酬,还不时被拖欠、抵消、挪用……。

的的确确,他们贫穷的,而他们却用最朴实的、最动人的言行让人相信:他们富有的。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对教育的大情怀,看到了他们因“燃烧”而富有……。

当眼前被灰暗的主色调填满时,观者却也能从中找到乡村教师富有”的理由。

理由一:因为他们拥有学生无比的尊敬与爱戴——当魏敏芝找回了张慧科,张慧科“许诺”给老师买花;全班学生在黑板上用粉笔每人写一个字,张慧科写出了三个字:魏老师……。

理由二:因为他们都有一颗为孩子无私奉献的真心,心意无价——当张美丽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向“老板”筹钱买电脑而喝晕……。

理由三:因为他们使教育充满生机——魏老师为了筹集进城的车票,让学生集体出主意,让学生在黑板上现场计算,又组织集体劳动——搬砖,难得的因时而教取得了一举两得之效……。

理由四:因为他们身上洋溢的纯朴与热情,昭示着为人的本真——面对着电视台的采访,魏敏芝半响说不出话来,但自然流露出的真情让人热泪盈眶;当张美丽老师为夏雨洗坏衣服;当秋老师为担心何艾半夜冒着大雨,连赶几十里山路后又匆匆返回时的一个眼神……。

理由五:因为他们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简单又朴素地影响与改变着身边的人,不仅是学生,也包括了所有与其接触的人们——当张英子放弃了获得“转正”的机会;当夏雨作出了继续张美丽老师的艰苦工作的重大决定;当何艾翻阅秋老师珍藏的奖状与证书,她的心在震颤……。

教师是什么样的?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

我们在不小心地误认,教师必须做出无私的奉献,他们是蜡烛、是春蚕、是园丁……因为人类无意地且习惯于对任何人或事寻找一种普遍性的描述,无意中也犯下了科学性的错误:一定要获得某种绝对性的视界,获得绝对性的理论,其实它是一个导致错误的巨大起因。

教师是一笔无限的财富,但教师不是物,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平凡的人。人,是一种生动的风景,而不是一种固定的符号。

因此,教师不是优秀的代名词,也不是金钱的代名词。他是心灵力量的给予者与影响者。

罗伯特·清崎说:“我有两个爸爸,一个富,一个穷。”观赏关注教育的影片,我们清醒地看到,在我国农村的许多教师他们贫穷的,也是富有的——共享一个身份,书写两种状态。

但我相信,教师贫穷是暂时的,富有是永恒的;因为贫穷在于外在,当外在在变幻不定的社会中得到美好,它将隐匿;而富有存在于心灵,当一个心灵永远没有失掉感动与震撼于另一个心灵的力量,它将永存且越发坚持。富有教师拥有一些东西,这样的东西是永远无法用金钱去衡量、比较的。这样的东西不属于贫穷

卡夫卡说:一旦跨卧为桥,便无法停止做一座桥。

我们这些原本是为天地立心,为生命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知识分子,静下心来吧,去安心做一座桥,传递知识,沟通理解,度人于理想彼岸。读书感悟,于我辈,则是为教育撑一篙力,荡更远一些。如此,我们才能更富有……。

因为我们生在这个不畏穷而为富的时代……。

责任编辑 余志权。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