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脾破裂的临床治疗体会

【关键词】脾破裂开放性破裂治疗 脾脏是最容易受损伤的腹部器官,脾破裂为外科常见急腹症,尽管脾脏位于左上腹深处,受胸廓、腹肌及背部保护,脾破裂85%以上仍是由于外伤引起,占腹部外伤的20%~40%,开放性破裂多数是被尖刀、弹片等利器所伤,闭合性损伤则由打击、撞碰、坠落冲击伤所致。

破裂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腹腔失血,病情急重,未经任何治疗死亡率达75%。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68例,男54例,女14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8岁,平均36岁。

其中交通事故48例,坠落伤12例,挤压伤2例,锐器伤6例。

入院时间距受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5小时,合并四肢骨折25例,肺挫伤3例,肋骨骨折22例,腰椎压缩性骨折3例。

1.2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脾脏损伤程度、就诊早晚、出血量多少及合并伤的类型,主要有左上腹疼痛,有时可放射至左腰部或左肩,同时有失血性休克的症状,如烦躁、口渴、心慌、心悸、乏力等。

检查时可发现病人弯腰曲背、神志淡漠、血压下降、脉搏增快。

腹腔内出血量较多,可表现为腹胀及全腹压痛、反跳痛。

并以左上腹为著,叩诊时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一般减弱,直肠指诊时Douglas窝饱满。

外伤性脾破裂诊断一般不难,根据病史、体征多可明确诊断

1.3辅助检查 脾包膜破裂或中央型破裂者血常规多无变化,真性破裂病人血红蛋白及红血球均会进行性下降,早期可因血液浓缩而暂时表现正常。

X线检查腹部平片可显示左膈肌抬高、活动度受限,脾影呈现模糊,有时可见下胸部肋骨骨折。

B超检查对包膜下出血及中央型破裂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可明确诊断又可了解血肿的范围,定期检查还可了解发展趋势。

对真性破裂,B超可发现腹腔内积液,帮助诊断,多用于腹穿为阴性者。

腹腔穿刺是最简单而可靠的方法,腹腔内如抽到不凝固的血液,对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包膜破裂及中央型破裂腹穿时多为阴性。

2处理方法 脾破裂引起的腹腔内出血一般难以自行止血,少数轻度的包膜下出血的病人,病情和生命体征稳定,可考虑行观察保守治疗,大多数病人在确诊后应尽早手术。

同时应积极进行补液、输血,尽可能矫正失血性休克,不应仅为争取较稳定的全身状况而延误手术时机;应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

注意是否合并其他严重外伤,并按复合伤的诊疗原则予以相应诊治。

2.1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减少了不必要的剖腹探查,使脾切除例数下降了1/3。

其可行性评估要综合考虑患者发病时间、血液动力学、腹部症状和脾脏破裂程度和范围等因素。

术中所见脾破裂,80%裂口处已积满血凝块,无活动性出血,血压下降后,流经脾脏血液量减少,脾脏不同程度收缩,而且脾破裂后,脾伤口周围短时间内会积聚大量的血液和血凝块,使脾裂门受到一定压迫,对继续出血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血液动力学稳定,无合并腹部多发伤,有限度地输血,具有一定中转手术及监护条件等,在上述条件下方可考虑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使患者失去剖腹探查的机会,不能及时处理合并损伤。

大量输血带来如丙肝等问题,非手术疗法应慎重选择。

治疗一般采用禁饮食、胃肠减压、输血补液、应用止血药物和抗生素等。

治疗期间严格卧床休息至少l周,减少不必要活动;预防便秘、咳嗽;外伤造成患者很大心理创伤,针对多数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恐惧、焦虑,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必要时使用止痛药和镇静剂,减轻其对病情影响,利于病人配合治疗

避免剧烈活动6~8周,肢体接触性体育运动至少6月或直到CT显示陈旧性病灶被完全吸收。

多数保守治疗失败发生在最初的24小时,多因没有执行7天的严格静卧。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