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下半年住院病人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用药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调查09年下半年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对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时间、用药频度、联合用药、使用方法等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达70.6%(评审要求50%);多为经验治疗,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占治疗用药百分比)很低,只有1.9%(评审要求50%)。

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药物用法用量不当;特别是围手术期的用药时机不当,用药疗程过长和联合用药不当等方面。

结论应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范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抗菌药物用药评价调查分析 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用药的合理性,我们随机抽取2009年下半年归档病历269份,对病历记录单中,长期医嘱及临时医嘱中的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原则》)及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1抽查病历抗菌药使用情况 1.2抽查病历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前6名的品种(不分规格。

单位:例次) 头孢呋辛(34)、哌拉西林/舒巴坦钠(25)、美洛西林(23)、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1)、甲硝唑(20)、头孢他啶(15)。

1.3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Ⅰ/甲切口:术前一天用药8例,术前30分用药13例;Ⅱ/甲切口:术前一天用药11例,术前30分用药0例;Ⅲ/甲切口:术前与术中用药均为0例。

所有手术术中追加用药均为0例,所有手术病例术后用药均为100%。

1.4手术患者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 1.5联合用药 所查病历中,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主要是头孢菌素药物与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药物与抗厌氧菌类药物联用,如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头孢呋辛与奥硝唑联用,但也有的是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联用,此二类药物同属于β—内酰胺类,作用机理相同,抗菌谱相似,联用实属重复和浪费。

三联用药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或林可酰胺类)与抗厌氧菌类联用,而围手术预防感染也采取二联或三联用药,表现联合用药存在用药指征掌握不严和随意性较大的现象。

联用时间一般为4—7天,少数病例大于7天。

2分析 2.1我院抗生素使用率及病原微生物送检率 在随机抽查的病历中,反映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达70.6%(评审要求50%),且多为经验治疗,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占治疗用药百分比)很低,只有1.9%(评审要求50%)。

经调查发现我院病原检出率低,结果不准确,导致送检率不高,有待我院多科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2.2预防用药指征 调查显示: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

据资料统计清洁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因此Ⅰ类清洁手术在严格无菌技术和细致手术操作条件下,通常不需要预防应用抗菌药,仅在手术范围大,时间长,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情况时可考虑应。

象甲状腺,乳腺手术和疝修补术等均为清洁手术手术时间小于3h、出血量少,除少数特殊患者有预防用以指征外,余无明确用药指征

2.3预防用药时机及疗程 预防用药时机较合理的只有22例,占18%,但手术中均未追加用药,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超过72小时的占80.1%。

(《原则》要求手术病人最佳给药时间为术前0.5—2h或麻醉开始时,且抗菌药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