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好企业文化这坛酒

有人为“企业文化”打了个很形象很贴切的比喻:“企业文化就像一坛酒,酿造它需要很多时日,稀释它只需很短时间。

这碗文化之酒,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变得愈来愈愈来愈香,也可以变得愈来愈愈来愈淡。

”随着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很多企业都存在着企业文化稀释的问题。

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引起企业重视、得到及时解决,最终可能会导致企业危机。

下载论文网   看完《阿里巴巴的神话》一书后,让笔者对企业文化稀释问题有了新的感想。

新老混杂价值观也混淆了      有些企业在规模还小的时候还能坚持自己的个性企业文化,公司一大就没办法了,企业价值观也就慢慢变淡了,公司也很快就走到头了。

时间可以稀释文化,大量新员工可以稀释文化,外来文化也可以稀释文化

随着企业扩张,尤其是高速扩张,大量新员工潮水般涌入,如果没有及时做好企业文化宣贯和培训,就会导致文化稀释

有的企业通过猎头公司大规模引进高管人才,这些来自大公司的“空降高管”都是带着不同的强势价值观来的。

新老员工一合并,不同文化就混淆在一起,很快就会产生碰撞或矛盾,稀释企业原来的文化底蕴。

如果未能及时加以修正、融合,极易造成企业管理的混乱、理念的混乱。

当然,刚出校门的学生因为没有烙上任何企业文化印记,反而更容易接受企业文化,更快融入企业,这也是很多企业喜欢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原因。

文化稀释向心力就稀罕了      强大的企业文化,在于为企业创造强大的向心力

企业向心力,体现在上下同欲的价值观和上下一心的使命感。

企业文化稀释,直接导致核心价值观趋于模糊,也造成员工原有的共同使命感意识逐渐淡薄。

一旦员工失去共同的目标,丧失共同的信仰,势必各划界线,自立为营,唯我为重。

长此以往,出现小山头或小帮派也就不足为怪了。

稀释中的企业文化不仅会出现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的现象,更可怕的后果在于可能引发严重的企业危机。

可能是高层腐败,如宁夏傻傻集团高层腐败案、伊利高管被拘、创维遭遇“廉政风暴”等等;可能是核心人才集体跳槽,如方正集团总裁助理周险峰携30位技术骨干加盟海信,TCL手机事业部高层集体跳槽到长虹等等;也可能是员工集体大罢工,这方面的突发事件更是不胜枚举。

不被异化就要不断进化      阿里巴巴近年来扩张速度更是让人吃惊,在扩张过程中,企业文化稀释也成为阿里巴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果任凭阿里巴巴文化稀释下去,任凭它变得愈来愈淡薄甚至被异化,那么阿里巴巴的前景就很难预料。

为此,马云呼吁:“要不惜一切代价进一步贯彻阿里巴巴价值观

”   为了贯彻企业文化,对新入职的员工阿里巴巴提供一系列企业文化方面的系统培训,主要包括对普通员工的百年阿里、百年淘宝培训,以及针对销售人员的百年诚信、百年大计培训

并特意为新员工设置3个月的师傅带徒弟和HR关怀期,而在入职6—12个月的时候还可以选择“回炉”接受再培训

更让人惊讶的是,为了解决企业文化稀释问题,阿里巴巴不仅在招聘和培训上下工夫,就连每个季度审核员工业绩时,价值观考核也占到50%的比例。

如果有的员工工作业绩非常出色,但他如果不符合阿里巴巴价值观,依然无法通过考核,不仅不能获得加薪、奖金或晋升的机会,甚至有可能被辞退。

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说重视价值观,但像阿里巴巴这样把价值观考核与员工收益如此紧密挂钩的公司却很少见。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酿好企业文化这坛酒,需要不断去丰富它,不断去贯彻它,不断去进化它,才能让这坛愈来愈愈来愈香。

优秀的文化如果能传承下去,企业就能永远充满活力,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狄丽君。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