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例AIDS患者死因分析

作者:成骢,姚文虎,魏洪霞,池云。

[摘要]目的: 总结艾滋病(AIDS)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感染的认识。方法: 分析7例临床AIDS晚期病人的资料。结果:7例中经输血感染3例,性接触感染2例,吸毒1例,感染途径不详1例。7例患者在发病后出现发热7例,消瘦7例,腹泻2例,皮疹2例,全身淋巴结肿大1例。所有患者均出现机会性感染症状。7例患者以严重肺部及全身感染最常见,其次为卡氏肺夹虫肺炎和口腔及消化道念珠菌感染。死于感染性休克3例,呼吸衰竭1例,多发性脑脓肿1例,全身衰竭1例,自缢1例。结论: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较为常见,也是其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应及时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必要时要进行心理疏导。

[关键词]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机会性感染

我国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已超过60万人[1]。目前,我国已进入HIV/艾滋病(AIDS)快速增长期。AIDS是由HIV感染引起,临床免疫缺陷和机会感染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患者均在一定病程(一般2~10年)经过急性期、无症状期、AIDS期,最终因各种机会感染或肿瘤而死亡。我院感染科自2001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住院AIDS患者39例,现将7例AIDS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有住院AIDS患者诊断均符合HIV/AIDS国家诊断标准[2],7例死亡患者均处于临床AIDS晚期。该7例患者输血感染3例,性接触感染2例,吸毒1例,感染途径不详1例;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12~67岁,平均374岁;职业医生1例,护士1例,学生1例,农民1例,个体经营户2例,机关干部1例。住院日为1~72 d,平均住院日267 d。2例患者仅在手术中输血1次,其病程分别为6年和8年,其余因有反复输血史、吸毒史、冶游史,感染时间不明而难以确定病程。自临床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为1~16个月,平均时间为6个月。

12 临床特征7例患者在发病后出现发热7例,消瘦7例,腹泻2例,皮疹2例,全身淋巴结肿大1例。所有患者均出现机会性感染。3例卡氏肺囊虫肺炎(PCP)中,死亡1例,好转1例,治愈1例;2例念珠菌感染均治愈;死于多发性脑脓肿、胰周脓肿消化道出血各1例;1例神经网膜炎(CMV感染)好转;4例严重感染中,死亡3例,治愈1例。7例患者以严重肺部及全身感染最常见,其次PCP和口腔及消化道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感染及PCP、CMV感染治疗效果较好,一般不引起死亡,而严重感染、局灶的脓肿消化道出血预后极差,往往成为临床死亡原因。

13 辅助检查7例AIDS死亡患者白细胞均减少。其中3例患者入院不足12h即死亡,未进行肝功能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1例患者转氨酶曾一度升高,经治疗后转氨酶降至正常;余3例肝功正常。4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149、112、4l、12μl—1,平均792μl—1,CD8+T淋巴细胞分别为183、115、149、338μl—1,平均196μl—1,结果显示,患者免疫功能水平极低。

14 死亡原因死于感染性休克3例,呼吸衰竭1例,多发性脑脓肿1例,全身衰竭1例,自缢1例。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