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与经济学无形资产的差异及内在趋同性分析

【摘要】 本文从 经济 学与 会计 学中无形资产的差异 分析 入手,讨论了会计无形资产经济学无形资产的趋同 问题 以及由此引发的会计 理论 与实务的创新背景,对无形资产的本质进行了再认识。   【关键词】 无形资产; 市场经济会计理论与实务      一、经济学会计核算无形资产概念的差异性比较      经济学无形资产界定概念时往往采取非此即彼的排除法,即:凡是经济行为主体所拥有且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就视为无形资产。它是一种不存在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代表的是一种潜在的生产能力。这一定义所涉及的广度与深度是非常宽泛和深远的。   而作为经济学分支学科的会计学,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则要谨慎得多,即:无形资产企业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而且,对于会计无形资产而言,其关键点还在于必须解决无形资产确认问题,无形资产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加以确认:一是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只有得到确认无形资产才能纳入相关的核算与记录范围。因此,《企业会计制度》进一步规定:企业自创的商誉,以及未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其他项目,不能作为无形资产,从根本上讲,不能进入会计核算的范围。 作文 /zuowen/   从经济学无形资产会计无形资产的定义比较中不难看出,经济学无形资产的范围要比会计无形资产的范围大得多,二者的差异性及引起的现实冲突,为会计热点问题的讨论和会计理论的改革与 发展 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经济学会计无形资产趋同性冲突构成会计理论与实务创新的探索焦点      经济学所涉及的无形资产多达29项,而 目前 列入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只有其中的6、7项,多数无形资产因无法得到确认,导致企业资产价值计量与反映的不充分。传统会计将货币计价作为会计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按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确认、 历史 成本进行会计计量、复试记账予以会计记录,这三者被认为是构成西方传统会计的三大基石。然而,正是基于此,传统会计所描绘的图像是非常不完整的,它只能确认、记录那些能够计量且只能用货币价格交换的东西,这必将导致经济信息具有不完整性。对于重要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而言,会计信息已成为重要的决策基础,而会计信息 内容 的不完整性是很危险的,如将人力资源、品牌效应、客户资源等不可计量无形资产排除在外,表明货币价格计量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导致了传统会计的立场错误。传统会计反映了这样一种观念:会计核算与反映的对象即所拥有财产所有权的标的物,只有能够采取价格计量时才能进入会计核算与反映的范围;而且财产所有权不必受保管、拥有、使用的道德责任、财产衍生价值等概念的约束。因此,公共物品(如海洋、空气等)、人力资源、品牌效应等所有不能用价格反映的东西均不能构成会计图像的一部分。根据传统会计从收入中减去成本 计算 利润的配比公式,在此情况下,不仅 社会 成本无法计量经济成本也是不完整的;不仅导致了虚夸的税收,而且鼓励了依靠牺牲环境、扼杀创新、阻止社会经济活动整体层次跃升与意义升华来取得当前利益的行为。目前有关会计理论的热点问题,大多集中在对相关无形资产业务的讨论上,而这一探索过程,实际上是会计核算无形资产逐步向经济学无形资产的延伸和过度的实质性表现,即会计核算无形资产经济学无形资产产生了日益趋同的客观要求。具体表现如下:

作文 /zuowen/      (一)知识经济 时代 的客观要求   当今知识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无形资产企业资产的比重显著增加,对一些生产软件产品的高 科技 企业来说,其比重甚至位居企业资产的首位。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有效的确认计量,将成为未来经济社会的迫切需要,现行会计制度以有形资产确认计量为主体,以现实交易价格为核算基础的框架结构必然受到严峻的挑战。如果企业制度不能有效解决以人力资源为代表的无形资产的计价问题, 网络 经济环境下会计核算存在的必要性将会受到质疑。      (二)加入WTO后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兼并、联营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如果企业的多数无形资产没能得到确认,导致企业价值计量的不充分,必然会使我国企业在对外兼并、联营和商务交往中面临被动、不利的处境,并会大大吃亏。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无形资产的本质要求   即只要存在无形资产的价值体现,就必须将其纳入到企业会计核算范围中去,否则将是对社会 规律 和道德的违背,这是由市场经济体制下无形资产的本质再认识所决定的。关于这个问题以下将进一步展开讨论。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