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路径探讨

【摘要】基于科技服务能力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开发园区重要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就建好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科技创新硬件支撑,整合建设科技文献平台、提供深加工增值服务,建设园区技术产权交易平台,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专业测试和行业检测平台,着力打造全流程的投融资平台建设科技商务服务区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园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路径      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我国各地开发园区招商引资总量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发达地区一些开发园区服务外包企业逆势增长的势头却很猛。

这说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迫于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压力,正在将技术和劳动力双密集生产环节,向具有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优势的中国转移,开发园区新一轮发展的重心将由招商引资快速转向招学引智。

如果把高智能人才和高科技企业比喻为凤凰和大树,那么其根植的土壤就是园区科技服务软硬环境。

因此,当前各地开发园区抢抓金融海啸危中之机的竞争,已经聚焦于科技服务能力,尤其是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水平和速度。

这里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路径提些建议。

1 建好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科技创新硬件支撑      1.1 建设大仪网,整合各类分散资源。

价值成百万、数千万美元,日常使用率却不高的大型高档科学仪器,往往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

而公共服务平台的关键功能就是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大型设备仪器网络”是其捷径之一。

各地园区首先要摸清所辖区域大仪存量的底细,凡符合上大仪网的设备,都要登记造册,鼓励企业尽可能上网备用,整合分散各处的科技设备资源。

其次,建议政府加大对大仪网的经费支持,将其建成国内—流,能链接全球的重要科技设备网络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了解大仪网,充分利用好协作网内购、用大仪的优惠政策,良好服务氛围和科学准确数据及人才聚集的资源。

1.2 加大政府大仪采购力度。

在增量上,建议借鉴台湾等先进做法,加大政府采购部分大仪力度。

首先,政府支持企业要由以往主要资助资金、场地等生产条件,转向主要资助企业研发过程支出,以优惠享用各类公共大仪设备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其次,出台有关政策,规定凡以各类财政资金出资新购、新建大仪设施,应报科技管理部门进行必要性评议,凡已有的均不予批准。

同时,新购设备要全部向社会公布共用。

第三,开通“科技114”,加快各类大仪设施信息汇总,面向企业提供相关的共享信息查询、服务推介、技术培训等服务

第四.对加入共享服务平台,由企业全额出资购置的大仪设施,给予政策奖励,提高企业参与设备共享服务的积极性。

2 整合建设科技文献平台,提供深加工增值服务      2.1 加强文献平台的软硬件系统建设

科技文献资料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保障,在世界各国都具有财政投资,用户低费用或免费共享的特性。

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科技文献平台的软硬件系统建设,并与国家级科技文献信息公益服务机构挂钩联盟,设立镜像站,更多利用这些公益平台,以低费用或免费的方式提供给园区各类创业创新人才。

2.2 鼓励科技服务企业个性化深度开发科技文献,建设园区产业的信息分析平台

科技情报文献的生命力在于根据用户需求,二次加工科技信息,面向企业提供分析报告,开发专题研发资源。

园区要将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咨询机构和专家队伍提到议事日程,重点结合产业发展方向,为企业定制式研发各类文献、专利、标准等数据,为创新创业提供腾飞“跳板”。

2.3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构建服务于全社会科技活动的跨地域、即时响应的网络协同环境。

一是大力推进大仪设备的远程应用,研发网络实验系统和远程仪器设备控制系统,选择若干重要科技领域构建网络实验环境。

二是发挥高性能计算中心功能,构建数据和计算网络,实现数字资源共享

三是加强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保障。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