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期/替牙期儿童反(牙合)矫治分析_儿童乳牙没掉长新牙

前牙反(牙合)是一种较常见的牙(牙合)畸形,它是由于家族遗传,喂养姿势不当,口腔不良习惯未得到及时纠正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影响颌、(牙合)、面生长发育的畸形,它可以造成颞下颌关节混乱,影响面下1/3的生长,会引起口齿不清、自卑的心理等。

早期治疗可解决或改善这些问题。

��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本院就诊的反(牙合)病例45例,其中男15例,女30例,年龄4~10.5岁。

人工喂养者35例,有遗传因素者7例,咬唇3例。

38例为牙性或肌性反(牙合),下颌能后退,前牙能做到对刃,7例为骨性反(牙合),下颌不能完全后退,前牙做不到对刃。

45例均为前牙反(牙合)。

乳牙期的儿童28例,替牙期的儿童17例。

�   1.2 矫正治疗法�   1.2.1 上牙后牙(牙合)垫法 乳牙前牙反(牙合)的儿童,替牙期儿童前牙反(牙合)属于牙性或肌性反(牙合),可用此法。

本组33例采用此法,具体方法:后牙(牙合)垫高度为上、下前牙切缘有0.5 �间歇。

前牙反(牙合)的牙上放舌簧。

临床上2~3周舌簧加力,前牙锁结打开后,后牙(牙合)垫逐步去除,当两侧后牙完全接触后,完全去除后牙(牙合)垫。

前牙继续舌簧加力2周以便稳固治疗。

治疗时间3个月~1年。

�   1.2.2 下前牙斜面导板头帽颏兜 轻微的骨性反(牙合),有咬唇习惯者使用此法。

本组8例,具体方法:斜面导板全天带,夜间佩戴头帽颏兜

�   4例前牙反覆盖,反覆(牙合)过深的患者,属重度骨性反(牙合),采用夜间佩戴头帽颏,恒牙期再作进一步治疗。

�   2 结果�      2.1 矫正结果�   上牙后牙(牙合)垫法治疗33例,20例乳牙患儿中复发2例,占10%;13例替牙期患儿中复发2例,占15%。

前牙斜面导板头帽颏兜治疗8例,8例乳牙患儿中复发4例,占50%。

夜间佩戴头帽颏治疗4例,上下牙的覆(牙合),覆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需进一步用固定矫治

�   2.2 典型病例介绍�   例1.男,5岁,两侧乳磨牙中性关系,Ⅱ Ⅰ �ⅠⅡ反(牙合)。

�   诊断:AngleⅠ类。

此反(牙合)属牙性。

设计方案为上牙后牙(牙合)垫法:Ⅱ Ⅰ �ⅠⅡ舌侧放置双曲舌簧,   ⅤⅣ� ⅣⅤ加(牙合)垫。

ⅤⅣ之间和ⅣⅤ之间放置邻间钩。

Ⅲ� Ⅲ放唇弓。

�   治疗:2000年8月5日带矫治器。

2000年11月3日前牙呈对刃(牙合),11月17日―12月30日分4次将(牙合)垫磨除。

2001年2月5日矫治完成。

�   例2.女,8岁,6666中性偏近中关系,21|12反(牙合)。

�   诊断:Angle Ⅲ类。

有咬上唇习惯。

�   设计:下牙3――3放置唇弓+联合斜面导板,晚上佩戴头帽颏兜

2001年3月15日带矫治器,2001年4月15日去除矫治器,晚上继续佩戴头帽颏兜

2002年4月20日停止佩戴头帽颏兜矫治完成。

��      3 讨论�      本文资料显示,下前牙斜面导板头帽颏兜的复发率较高。

其原因为后牙无接触加下前牙导板后,无法吃东西,患儿咀嚼食物的习惯依旧是延续过去下颌前伸的习惯,晚上佩戴头帽颏兜也无法完全改变这一状况。

上牙后牙(牙合)垫法则不同,后牙完全接触,患儿咀嚼食物和平时都不必将下颌前伸,和正常牙列一样咀嚼食物,故患儿能较好配合。

上牙后牙(牙合)垫法使用的是机械矫治力,加上前牙舌簧加力的着力点在前牙的龈部,使用的是微力,每2周加力1次,患儿能接受。

上牙后牙(牙合)垫法矫治时间最长是1年,最短的为100 d。

前牙斜面导板头帽颏兜的治疗方法虽然带矫治器时间较短,反(牙合)解除较快,但戴头帽颏兜保持的时间较长,有时咀嚼习惯不能完全改变,再加上患儿不能坚持,所以容易复发。

�   乳牙期、替牙期反(牙合)多以牙性—功能性反(牙合)为主,其病因多为不良习惯、乳尖牙磨耗不足、遗传等。

牙性—功能性反(牙合)机制为:下颌骨的整体前移,髁突在关节窝内的前移位导致关节前间歇变小,后间歇增大,当从开口位咬合至上、下颌第一接触点时,形成早接触被迫使下颌避开干扰而呈近中前伸位,这种机制长期得不到纠正,势必导致颞颌关节的改建而向骨性反(牙合)发展[1]。

因此,笔者认为乳牙期反(牙合)矫治是必须的,不容忽视。

乳牙患儿在(牙合)建立后,应在家长的协助下尽早治疗,   其最佳年龄为4~5岁。

替牙期的儿童前牙完全萌出后也可进行矫治,矫治的最佳年龄为8~10岁,当矫正反(牙合)后恒牙萌出会顺着乳牙的长轴生长,其牙列、颌骨均趋于正常。

有研究证实,乳牙受到正畸力对恒牙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乳牙受力后,恒牙胚所处的流体静力平衡被打破,恒牙胚的牙囊受到流体静压力后在牙槽骨中可以移动[2]。

因此,乳牙反(牙合)的矫治对于预防恒牙再度出现反(牙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 参考文献�   [1]吴丽清,韩星光.乳牙期替牙期前牙反牙合100例临床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2006,22(3):356.�   [2]冷军,段银钟,金军.矫治乳牙反牙合反牙合后上颌骨,乳切牙,恒切牙胚位置变化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7,13(4):283—285.�   (收稿日期:2009—01—0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