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_约翰・勃里克《休谟的精神哲学》

提起休谟哲学,往往使人条件反射地想到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诚然这是一个事实。

不过哲学史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步。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哲学发展史并非是一部人类哲学思维层出不穷的错误史,哲学史研究是为了总结哲学发展的全部历史经验和教训以启迪今人、训练思维,从这角度来看,休谟哲学思想比较复杂,对后人颇有影响。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约翰・勃里克的专著《休谟的精神哲学》。

里克生于一九三九年,是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哲学教授。

在这本专著中,勃里克休谟主要哲学著作《人性论》和《人类理解研究》入手,力图精确地复述休谟自己对于精神的看法,加以评价,并且就这些哲学问题作出一些发挥。

里克休谟哲学提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看法。

例如,在他看来,休谟是一个坚持物质与精神交互影响的二元论者。

一方面休谟承认人类认识的物理原因,即承认人的感觉是外在事物作用于感官的物理结果,另一方面休谟认为人类认识是纯粹的心理活动,事物的某些固有性质存在于人类的知觉之中。

作者认为,休谟固然否认了因果关系的客观存在,却又认为心理习惯性的因果关系使人类知识具有超越直观的一般普遍意义。

休谟把人的一切知识归结为因果关系上的推论,又把因果关系归结为主观心理的经验习惯,最后又以经验习惯性的局限否认人的知识的确定性。

然而他又肯定人类知识经验范围内的可靠性,坚决反对彻底的或过分的怀疑论。

他认为知识确定性问题无法在认识论中解决,也不需要非解决不可。

因为人类的实际活动不是认识活动而是道德活动。

他试图以道德哲学不可知论之穷乏。

显然,休谟竭力把那一时代的经验论唯理论结合起来,以经验论之长补唯理论之短,以唯理论之长补经验论之短。

可是经验论唯理论并不能以彼此的结合从根本上摆脱各自的缺陷。

这样休谟不得不从二元论出发,经过形而上学走向唯心主义,最后以不可知论为终结。

然而休谟毕竟为经验论唯理论作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为康德的经验理性论哲学体系开拓了发展道路。

现代逻辑经验主义以休谟和康德哲学作为主要的理论源泉,当代科学哲学的代表人物又不时地提到休谟对他们的指引。

看来,不就是休谟哲学这种历史性的总结和过渡的特征,在形式上表现为勃里克所谓的物质与精神交互影响的二元论

无论如何,勃里克在研究中已经觉察到休谟哲学这一历史性特征了,至少他已经在休谟哲学的复杂内容中摸索出休谟哲学的内在联系,休谟不可知论与一般不可知论不同的独特之处。

这正是本书的主要之点。

(Jonn Bricke:Hume'sPhi1o-sophyofMind.1980,176p.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rinceton,NewJersey)。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