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盛开的禅之莲

>>..以荷为阐释人生领悟的艺术符号,以写实主义油画艺术明证真才实学,被华人艺术家协会称为中国最年轻的女画家

西茜十八岁时停止卖画,潜心研学,又由研学阶段转入对艺术风格的探求,为博采众长,掌握了多种风格的油画技法。

从古典的透明、印象的色彩到现代的观念,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能力基础。

毕业论文网   当一些女孩子还在歌舞喧闹的热闹中走亲戚逛街看电影的时候,与文坛韩寒、乐坛郎朗齐名的画坛西茜正在自己的画室里创作着她的新作也是心作《纯美》。

她的父亲是个美术学院科班出身的画家,对于女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他认为一个优秀女画家也有超越男性画家的可能。

所以“90后年龄、60后水平”成了西茜父亲平等对话的基础。

正如上海外滩艺术馆学术馆长、职业艺术家马艺星先生认为西茜为中国女性画家写实主义油画艺术做出了标志性的回答,艺术水准完成了从潘玉良、喻红、夏俊娜等著名女画家与男性画家的平等与超越。

只上过一年学的百分学生   最初对西茜的印象,来自她的一幅油画作品《墨韵清荷》,并在央视的视频找出关于她的那期节目,对她独特神韵的气质美感有了初步的感受。

作为画家西茜超凡脱俗的外貌似乎是一种衬托,和她的画相依相生。

1990年的大年初一,随着一场大雪出生于沈阳的西茜似乎为画而生。

家就是画室画室就是家。

画室是她成长的乐园,画笔就是她的玩具。

”她的父亲这样说。

父亲目光不及的时候,墙面桌椅、书本纸张等一切适于画画的物品全部划满了小西茜的记号。

四岁的西茜已经能画出让父亲觉得成熟的速写了,作为画家父亲觉得西茜继承了艺术的基因,于是在五岁那一年,还没上小学的西茜就正式对父亲磕头拜师了。

西茜父亲很清楚绘画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之路,女性画家鲜有高端成就,所以他和刚刚懂事的西茜郑重约定:“生活中是爸爸,教学时是老师。

”   上过一年学的西茜是班里的小小画家,班里的同学都以求张她的画为荣,当时她的一幅画获得了辽宁省青少年美术大赛儿童组的金奖。

但毕竟学校教育不是西茜父亲所认可的成长方式,他最怕的是某些僵化东西会扼杀了西茜艺术天分,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他选择让西茜退学。

这件事在亲戚朋友圈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觉得这样破釜沉舟是否太过冒险?甚至有亲戚让西茜告父母虐待儿童,这让西茜父亲背上了沉重负担。

退学回家的西茜,生活一下子变的简单起来。

每天早上都是自然醒,完全自由的玩着画画,几乎每天都去公园练武然后再去附近的图书城看书。

“我小时候没有朋友,只能以各式各样的爱好来充实日常生活。

我的阅读范围广,爱好也很多,对文学有着非课本的感悟,很多书中的形色人物都是我的朋友。

西茜回忆自己的年少岁月这样说。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十七岁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的西茜应邀在深圳大剧院《画魂?舞》现场画画,在数千人面前毫无参考的创作对于西茜来说是一次挑战,但功底雄厚的她还是凭回忆画了自己内心的审美倾向,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这幅画当场被取名为《心荷》。

当时很多人希望能收藏这幅画,西茜没舍得出售,后来带回家放在画室里,可是开始的满意变成了后来的愧意,有一天竟亲手毁了那幅《心荷》。

“对于不成功的作品我从不保留,所以毁掉了很多画,当然偶尔也会‘误杀’好画。

西茜笑着说。

重新寻找创作灵感的西茜将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荷花与北宋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引发共鸣。

她在练习书法时,忽然想到直接将这些句子作为传统文化符号运用在油画里不是找到了东西方绘画结合的契合点吗?但又觉得构图有拼凑之感。

直到有一天,她在画速写的时候,望着被自己揉皱的纸上深深浅浅的裂纹在阳光照射下极富美感,《爱莲说》的审美意象刹那间在脑海中浮现,于是就有了那幅18岁的代表作《爱莲说》。

爱莲说》让她在取得声誉的同时获得了另一层意义上的自由,就是西茜父亲看到了天才的潜能终于被激发,再像老师一样教她已经变得无意义,并开始鼓励西茜开始自由艺术创作,解脱束缚的西茜随即迎来了她的艺术创作高峰。

在19岁短短的一年间,迎来了自己三次重要的绘画风格转变。

第一个重要创新是《墨韵清荷》系列,西茜将东方的审美精神融入到西方的绘画语境,找到了用油画表现水墨美感的具体技法。

但是由于《墨韵清荷》的美感蕴藏在抽象构成的形式中,因此在收获了众多支持者之余,也遭遇到许多业内同行的攻击,以为她依仗独特的风格样式掩饰功力的不足。

确实,女性画家确实缺少超越男性画家的先例。

西茜是家中的唯一孩子,从古至今的男尊女卑思想没有在西茜的心中形成障碍,她的艺术潜能被敌意激发,一幅只画了三天的油画《禅香》让很多人了解了西茜的非凡写实功力,随之而来的《空心》《悟空》《一生荣华水漂浮》等作品为这次风格转变做出了完美的回答。

这么强势的西茜还是遭到画坛传统势力的阻击,因为不到二十岁的美女能有如此艺术高度,很多前辈真的难以接受。

但要强的西茜选择了继续努力,又将超写实与超现实结合表现女性主义题材的一组当代艺术作品呈现出来,《香魂》《红尘破》《谢爱》《消逝的地平线》…… 这组原创作品强烈震撼了审美大众和艺术同仁。

客观的讲,西茜的成功是源自天分还有她的刻苦,或者更多的是同行的激励。

因为西茜没有退路,没有文凭,画不好就饿死是西茜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西茜画室里长大的,几乎没有什么与画完全无关的空间。

每天画画就像吃饭一样,是那么自然的事,她的大脑收藏着无数美的图像,那些审美积累为她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那些社会压力促成了西茜的凤凰涅??。

独身主义者的素洁理想   西茜有一张水仙一样的面孔,这样的女孩即使不画画也总是吸引很多人的目光。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有调皮的小男孩给她的书本里偷偷夹“一箭穿心”的小纸条了。

而如今亭亭玉立的她却早已在内心写下了独身宣言。

“是没有遇到心动的男孩子吗?”笔者这样问西茜,她笑了。

“我天生便非一只痴情的蝶。

”她这样定义自己对不愿恋爱不愿有婚姻的原因。

西茜认为婚姻像是琥珀,爱情是固化它的树脂,而红尘中的多情男女则是一只只善感的蝶。

“一滴松脂的跌落,无论将谁的喜悦或忧愁团在一起,那都是缘,把自己推进琥珀似的婚姻,团住的或许是恒久的缄默,抑或布满感叹号、抑或休止符的复杂纹理,但越过了千年被遗忘的时光之后,它的故事经典依旧。

只有爱情没有婚姻,就好比被树脂炙伤的蝶,火花只不过是刹那间的灿然,激情和欲望却可以瞬间熄灭;绚丽的冷却成暗哑,鲜活的定格为死亡图腾。

浴火可以涅??,但重获新生并不等于年华回转。

琥珀与蝶殇,都远离了自由。

”对于自幼便决意献身艺术西茜来说,自由是她的灵魂之源和创作之流。

“我所有的绘画,画面呈现的是真实的精神状态,我要为艺术保持着一颗洁净的心灵。

西茜说对于自己的这个决定,不想做过多的解释,她谢绝劝解接受祝福。

因为谢绝了爱情,西茜对于友情尤其珍视。

天性纯良的她还没有学会尔虞我诈,保留了一份自然天成的纯美,也正是如此,她收获了很多珍贵的友情。

古琴女孩的古典情怀   2011年北京一个春季演唱会名单上,笔者看到了古琴演奏者后面署名西茜,才知道作为“画家西茜也拜古琴大家赵家珍为师,背后还有一个关于古琴的优雅情结。

西茜说自己学古琴是因为古筝悦人悦耳,古琴悦己悦心,她认为古琴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乐器,也最含蓄清雅、宁静平和。

“我最近几乎没有一天不弹琴,帮我调整出最好的创作状态。

因为画画的思想体现于情感抒发,是一种真诚而严肃的表达。

而弹琴不仅是表达,它会以琴音回答我,安抚我的心灵。

所以,当我心绪不定时,我一定会去弹琴,等到心如止水,我才能动笔作画。

”   西茜的古典情怀还表现在武术和围棋上,她的爱好都是古老而传统的,这似乎和她天性里含蓄清雅的品质有关。

无论是学围棋还是学武术,西茜的刻苦和耐得住寂寞都在同龄人中是罕见的。

“武术基本功,入门第一件事就是压腿,老师让我别怕疼,争取一个月内让腿踢到头顶,结果我一个星期内就达到了效果,哈哈。

”教武术的老师感叹这个时代还有如此刻苦坚忍的孩子。

后来西茜还拜了几乎包揽了近些年全国散打比赛最高奖项的黄磊为师,在武术的道路上又找到了新的起点。

学武锻炼了她的的坚强与魄力、信心与勇敢,也让女性柔美的身形中融入男儿阳刚。

“我小时候是男孩装扮,从未在意外形,长大后一切自然而然,喜欢流水般的长发所以留直发,衣服选择最能让自己感觉舒适的,宽松飘逸的就好,我觉得修炼内心是最好的保养方式,真实善良也是一种美。

”她对自己的美浑然不知,这就是西茜

最爱的画当然是《香魂》   15岁完成自己油画处女作《冥想的芳菲》、16岁完成第一幅自画像《少女》的西茜谈起自己最爱的作品,脸上有了笑意,“我最喜欢的作品当然是《香魂》,我这幅画上面的残破断裂的女性人体是没有事实存在的,仅凭想象力将超现实的形象很逼真的画出来,也就是将超写实与超现实艺术感觉完美结合,表现了女性性主义题材,具有艺术独创性。

”   《香魂》所展现的画面中是两只莲藕尚未褪尽旖绿,一只沉默的俯首,另一只坦然的仰面,莲蓬里仅剩的数粒苍果,封存着某些记忆。

俯首的藕旁边是一支尚未展开便已失去生机的小枯叶,仰面的藕身后半露出一个彻底枯朽的藕,深低着头掩盖住莲子掉落后的空洞。

背景幽深,黑暗中立着雕塑般的女性胴体,优美的身躯如烧焦的泥塑般裂开,修长的手指抚摩着身上坚忍深刻的裂痕。

“她浴火涅??后,凝练生命深处的含义,遁离红尘中伤痕累累的空壳,化成一缕圣洁的香魂而去。

”这是西茜对现代女性的社会处境,情感遭遇的关注和解读。

可以说,在她之前没有哪个当代画家把这一切困顿能如此深刻的“画”出来过。

“你觉得《香魂》在观众看来是不是过于抽象?”笔者问西茜

香魂》面世以后,出现了很多种解读,甚至有人解读这是人体和佛香的完美结合。

“是,是有点当代和超现实。

西茜说,最初的时候,她是用父亲的一块旧画,跟着感觉改画了一副名为《涅??之恋》的油画作品,是《香魂》的前身,正是在这幅旧画上的一次随意涂抹让西茜发现自己身上的潜在能量,就是用写实的手法,画出非现实的事物,仅凭想象完成。

“其实最初的这种感觉是通过创作《禅香》系列,在超写实画法的实践中,我逐渐摆脱了对客观对象的依赖,有时候一个物体明明看不清楚,我却要发挥想象力把它刻画的细致动人,这或许就是新风格的前奏吧。

西茜这样解读外界对她新风格的定义。

香魂》画面的张力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甚至有多年的老画家不相信这幅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有张力的画出自一个二十岁的女孩手下。

从几百到几千再到几万几十万人民币,西茜油画作品价格越来越高,但有收藏家说这仍然是低价位,这位中国新一代的杰出画家未来会怎样,就像那一缕禅香,不可猜,不可说。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