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童话全集 [郑渊洁的高收入低成本快乐生活]

在2009年度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上,郑渊洁以2000万元版税荣登榜首。

他创作童话故事31年,作品售出1.5亿册。

现实生活中的郑渊洁一点也不像个富豪:不抽烟,很少喝酒,不用手机,开的是多年前买的车。

他不吃西餐,自己花钱吃饭的标准不超过50元。

还有,他每晚9点上床睡觉……用儿子郑亚旗的话说,郑渊洁的开销不到收入的1%。

1      郑渊洁过日子的观点是:最难过的,是好日子;最容易过的,是苦日子。

童话大王》创刊后,他过的就是苦日子,一半的时间用来写作,另一半的时间用来疼儿子

没有舒适的椅子,太太就买回大片的海绵,用剪子将海绵铰成指甲盖大小的碎片,然后填进两个面口袋。

两个袋子一横一竖地固定在靠背椅上,郑渊洁坐上去感觉就像沙发般舒服。

他写稿的时候,家人的脚步都刻意轻得像猫一样。

太太还经常买回鱼头熬汤,因为他用脑子太多,要给他补脑。

随着《童话大王》销量猛增,苦日子到头,好日子接棒。

郑渊洁很快就勤劳致富了,他成了中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用户,有了比普通人家住房面积还大的书房,房前是花园,房后是草地。

乍富还贫的时候,也是虚荣心极度膨胀的时候,他整天琢磨的就是如何让人隐隐约约地感觉出他特有经济实力,以此显露出一种含蓄的优越。

过上好日子后,郑渊洁把1/3的时间用于写作、1/3的时间疼儿子、1/3的时间琢磨怎么把钱花得既有品位又有内涵。

一年之内,他从里到外部鸟枪换炮:袜子500多元一双,因为袜底是纯银制成,据说可有效阻止细菌滋生、去除异味;内裤是德国产品。

号称是内裤中的宝马;创作用的笔,换成了万宝龙;写字台,是红木的……但是,这些东西买回家后,一样比一样难用:纯银的袜子不吸汗。

一流汗就板结,变得跟鞋子一样有型;内裤洗了一次就缩得跟口罩一样小,售货员告知只能干洗;捏着好几万元一支的名笔,墨水如泉涌但灵感迟迟不涌;富丽堂皇的红木写字台在天凉的时候摸上去像一块冰雕,冷漠地对待主人……   于是,搬了新家的郑渊洁又恢复到整天半靠在床头、腿上垫一本《新华字典》、抓一支3块钱的圆珠笔在纸上写稿的状态。

他的感受是:并不是舍得花钱就能过得好。

生活质量的高低与开销的大小很多时候并不成正比。

所以在买车的时候郑渊洁买了一辆大家都觉得丢份的车――夏利

他说,他最想要的是劳斯莱斯。

但是买不起。

劳斯莱斯是他的梦想,除此之外的任何车对他而言都只是代步工具。

既然都是代步工具,为什么要多花+几万甚至几十万去买一辆不能给自己圆梦的车呢?买不起最想要的,那就干脆买最便宜的。

8万块钱的夏利郑渊洁开了6年,跑了20万公里。

觉得除了噪音大点、提速慢点、极速低点之外,这车和奔驰宝马没太大区别。

后来,因为打球伤了左腿,他踩不了离合器。

这才依依不舍地告别夏利,换了一辆自动档的奥迪。

换车之后,他愈发怀念夏利:在路边店做个常规保养,不到200元;要换什么部件,去一趟汽配城,几十块钱就能淘回来。

换了奥迪后,他一直觉得自己换的不是车,是请了个爷回来:车一好。

路边店就不敢修;4S店去过一次,不花个上千元别想走人;夏利换个电瓶不到100元,奥迪的电瓶一出问题,4s店连带着把电瓶发电机全给卸了,材料费加上工时费,5000元都打不住。

这样一来,郑渊洁弄明白财富与心情之间的关系了,是正比:花的钱越少,烦恼越少:花的钱越多,烦恼也越多。

2      郑渊洁决定再也不去自寻烦恼了,所以当电脑写作刚开始流行时,他保持了冷静与理智。

有作家朋友自豪地说自己已经改成电脑写作了,郑渊洁肃然起敬――人到中年还能如此快捷地掌握新技术,人才!   他带着膜拜之心前去参观朋友家,不禁哭笑不得:电脑是有的。

键盘也是有的,但额外多了一套昂贵的手写板系统。

朋友先开机,再生疏地点开WPS文档,再打开手写系统。

抓起电子笔在手写板上写一个字,电脑识别一会儿,把这个字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这个字必须写得横平竖直工工整整,一旦有连笔,电脑就识别不出来,那么就得删掉重写。

就这样,写一个字、等一下,再写一个字、再等一下,写上一句话的时间足够喝完一杯热茶。

朋友一边挥汗如雨地写字。

一边建议郑渊洁也来这么一套工具。

郑渊洁问朋友一个小时能写出多少字,朋友说最快100个字。

郑渊洁算了算,他一天最少要写3000字,如果以这样的速度,那就需要30小时,就算他一天24小时不吃不喝不睡,又上哪儿去多借6小时?他不由摇头,一支笔一张纸就能轻松从事的活儿,花了大钱却变得如此麻烦。

在此之前,家里花了大价钱的花园草坪也被郑渊洁改旗易帜。

刚搬进新居的时候,他总觉得住进了高档社区就应该做个高品位的人,于是请人在花园里种了荷兰郁金香,在屋后铺上了足球场用的顶级草皮。

不想,这些出身名门的植物水土不服,郁金香蔫头耷脑,像晒蔫了的狗尾巴草;草皮闹起了脱发,乍看上去像长了癞子,让人不舒服。

把高级植物全部连根拔起后,郑渊洁在房前屋后撒了一袋子红花草种子,成本5元。

一开春,院子里一片火红,房子像被火烧云围绕一般。

他还养了一条狗。

还有几只鸡。

每当他写作脑子发胀的时候就搬把椅子坐在阳台上看楼下的鸡飞狗跳,很有乐子。

郑渊洁也不爱出去吃那些高档餐厅了,档次越高的店,菜的味道越古怪,食物的来源也让人望而却步。

郑渊洁对几款被誉为“顶级”的美食有自己发自内心的评价:鱼排的、鹅增生的、猪拱的、猫拉的。

鱼排的是指鱼子酱,从鱼的泄殖腔排出:鹅增生的是指鹅肝,说到底就是鹅的脂肪肝;猪拱的是指松茸,这东西长在地下,要找出来只能靠猪去闻,猪闻到味道后狠命地拱下去,采集者必须手疾眼快从猪嘴边把拱出来的松茸抢到手;猫拉的则是指麝香猫咖啡,麝香猫吞下咖啡果实后,果肉被消化,咖啡豆则被排出体外……郑渊洁觉得,说到根上,这些所谓的顶级美食,其实就是国内俗称的下脚料美食

下脚料美食他也吃,还爱吃,但只吃土生土长的下脚料,其价钱可就天壤之别了。

返璞归真的郑渊洁对“吃”很有心得――会吃的吃猪下水,不会吃的吃鸡大腿。

对于价廉物美的内脏,他有一副好胃口。

郑渊洁家附近的肉摊老板每周会给他留一副肥肠、一副猪肺。

他把两样东西提回家,戴着口罩清洗干净,肥肠进卤锅,猪肺进紫砂煲。

卤好的肥肠不论是夹馒头吃还是做臊子,都可单独成菜,极可口。

猪肺汤清肺去火,可用来下面条、煮饺子,还可以在临睡前喝一碗润肺。

猪下水、鸡杂、鸭血、鹅肠……都是郑渊洁家餐桌上的常客。

自家吃这些,待客也是这些。

郑渊洁不大在意别人说他家的伙食水准,他觉得,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以前这些东西样样都是过年才有的菜。

这才富了几天就忘本了?谁要觉得下脚料丢人,那就是数 典忘祖,要批判的。

3      财富越来越多,郑渊洁却过得越来越抠了。

他先是把手机停了,一是觉得手机对于人就像狗脖子上的铃铛,没有了私密感;二是觉得自己大部分时间在家,偶尔外出时家里的电话可以留言,手机属于资源闲置。

随着儿子郑亚旗也开了公司,郑渊洁干脆连衣服都不怎么买了。

父子俩一样高一样壮,儿子淘汰下来的、成色尚新的衣服,郑渊洁一包一包地拿回家,能穿的就直接穿,不能穿的改改再穿。

郑亚旗有一件非常好的羽绒服,号称可以抵御南极洲的极限低温,他从国外买回来后,一穿上就汗流浃背。

扔了又觉得可惜。

左右为难。

郑渊洁要来羽绒服,跑到一家裁缝店,让人把羽绒倒出来,一分为二做成了两件羽绒服,他跟儿子一人一件。

内衣袜子,也回归勤俭持家作风:家乐福里买纯棉品质的。

大都几十块钱。

郑渊洁冬天比较偏爱穿恒源祥的袜子,暖和;天热时穿的多是Pepsi的船袜,显得自己年轻。

郑渊浩称,他的娱乐开支绝对比如今的白领要少。

他不泡吧,那是他儿子才去的娱乐场所;也不K歌,他说自己写的比唱的好听;绝不去所谓的会所,被人摸了还要给别人钱……闲暇时,他爱做两件事:看漫画、看卡通。

郑渊洁最喜欢的一幅漫画,是在一个世界级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作品。

大赛的命题叫《世界最后一刻》,获得第一名的是一个家庭主妇用铅笔在一张包装纸上画的漫画:她的先生跟孩子在地毯上堆积木,她端着一壶饭后的咖啡送去给先生。

郑渊洁特意向女儿郑亚飞推荐这幅漫画:真到了世界末日的时候,所有的财富都会化作泡影,唯一能固守在一起的只有家人……   郑渊洁漫画不怎么挑,只要是有点创意的,他都来者不拒。

从最早看台湾痞子蔡、朱德庸,再到各地新晋的一些漫画家。

觉得漫画的功能性很明确,没有说教,主要就是让人放松开心,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就是好东西。

郑渊洁坦承,应该是从21世纪伊始,他就一直过着一种高收入低成本的生活,而且他不做什么投资,也不懂理财。

钱全部存在银行。

真到了终老的那一天。

他或许会留下一部分钱给女儿。

因为儿子只用疼到18岁,而女儿是应该疼到80岁的。

剩下的钱,或许千金散去,或许成立一个基金会。

他认同巴菲特的一句话:一个人带着巨额财产死去,是可耻的。

其实,郑渊洁没有提及他这些年最大的开销――慈善。

他是汶川地震后捐款最多的中国作家。

曾获中华慈善楷模奖、希望工程特别贡献奖以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爱心贡献奖……郑渊洁说,不要把他描述成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因为他一直认为标榜自己淡泊名利的人本身就是在捞取名声,摆出捍卫真理架势的人捍卫的绝对不是真理。

关于财富,郑渊洁以一句话作为总结:腰缠万贯是另一种穷,一贫如洗是另一种富;撑死的鱼比饿死的鱼多,涝死的花比旱死的花多。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