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绽放的意思是什么 [让大语文之花在中职土地上绚丽绽放]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应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大语文教学为切入点,落实“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育思想,体现语文学习渠道的全方位、多视角。

使职高语文由封闭走向开放,构建课内外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大语文体系,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大语文 语文能力 思维发展 创造力 完善人格   近年来,在新课改大气候的影响下,语文教学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教育观念陈旧等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依然“高耗低能”,专家们的评价为“小、慢、差、费”。

职业学校这种问题尤其严重。

我们深切感到语文教学观念必须改变,新世纪的中职语文必须用“大语文”的态度去审视,如此,我们培养中职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大语文教育”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它把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

在实施大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把握以下五种关系。

一、语文生活一路同行   语文学习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

根据新编职高教材有不少时文的特点,教学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以提高学生感悟生活、认识社会的能力。

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丰富的素材,对学生进行语文熏陶,如组织学生到校外访问、旅游,搜集民间资料,进行专业技能实践等,组织学生观看影视作品,上网搜索,让学生积累素材,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使学生生活中进行语文学习

其实,学生只要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是读本”,广阔的社会环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

在感知生活、摄取生活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语文知识服务于生活,譬如可让学生写游记、实习体会、新闻报道等,亦可让学生替人写广告、合同、诉状等,还可让学生充当“语言哨兵”,发现并纠正生活上的错别字、病句等。

通过这样,让学生生活学习语文,又让语文服务于生活

二、听、说、读、写四足鼎立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应试教育有个显著特点就是重“读写”,轻“听说”,因为考卷上几乎没有“听、说”的内容出现。

其实,听、说、读、写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同步发展的。

叶圣陶先生说:“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

”“读、听”是输入、吸收,“说、写”是输出、运用,“听”是用耳朵“读”,“说”是用嘴巴“写”,四者相辅相成。

如果把语文比作一辆汽车,那么听、说、读、写就是汽车的四个轮子,而思维就是发动机,广阔社会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就是源源不断的汽油。

要让语文这辆汽车跑得快,听、说、读、写四个轮子缺一不可,而且要协调前进。

同时,语文知识这一辆汽车的“动力”要充足,当然最重要的是“思维”这台发动机的“性能”要优良。

换句话说:培养思维能力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

三、课内课外比翼双飞   为了应试,许多老师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甚至完全放弃课外语文学习和活动,学生整天困在教室里死读书,读死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教学效率低下。

只有课内外并举,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语文素质。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水平及能力的提高不可能立竿见影,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广泛涉猎、不断积累、勤于实践,才能循序渐进地学好语文

语文能够自学,语文必须自学,才能见到成效。

教师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巩固谋发展。

任何人的语文修养、语文素质绝不仅仅是课内获得的,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课外这个语文大课堂获得的。

所以有人说:“语文的后方是课堂,课外才是前方,后方要随时准备为前方服务。

”只有课内外并举,学生才能展开“双翼”,在“大语文”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四、学科与活动琴瑟和鸣   学科课程是指课内、课本上的内容,通过学科课程教学,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现代社会必需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

而活动课程是指课堂、课本以外的内容,活动课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体精神,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发展、运用,其内容、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如课外阅读活动、写作活动、报告会、朗诵故事会、演讲辩论会,演课本剧,设计各种文艺节目,组织影视评论,办墙报、手抄报、校刊,参加社会实习,开展采风活动,采访有关人士等。

五、语文枝头德育、美育并蒂开花   语文课本面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从中可生发许多德育因素,语文完全可以文载道,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完全可以而且必须在语文课堂要求中,在语文教材解读中,在语文听、说、读、写中,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因素,增强学生自我完善意识、团结协作意识、爱国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课文中、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语文学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与美结缘,语文教师可信手拈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

新的课程观强调:“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实施大语文教育过程中,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民主、平等、科学、愉悦的学习氛围,真正使学生做到“自奋其力,自致其和”,让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能动、创造性地进行认知和实践的主体。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传统陈旧的教学学生当成“容器”,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奉送真理”,老师是“主角”、中心,优等生是“配角”,其他部分学生是“听众”“观众”。

而新课标则要求语文老师做“好教师”,以“大语文”教育观为主导思想,以“活动”为载体,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创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进入多维的研究空间,挖掘语文学习材料的内涵,探求教材的可研究价值,延伸拓宽研究课题。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指导而不指令”,使学生自主地研读、发现、探究、整合,让学生语文的“海洋”里自主自由地游弋,掌握本领、技能去发现真理、开阔视野、吸纳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总之,新课标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切实实施“大语文”教育,千方百计让学生动用各种感觉主动参与语文实践,自觉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真正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景阳.语文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