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电视节目榜 全球电视节目热搜榜

最有亮点的国际报道央视利比亚战争报道   2011年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一大亮点就是驻外记者的出镜报道

突出的就是对利比亚战争报道

央视被派往班加西的记者王梦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发回战争前沿的报道

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的冯韵娴和我国其他四名记者在的黎波里被反政府武装围困在里克索斯酒店5天,仍然坚持在枪炮声中报道战事,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中国的利比亚战争报道和以往的战争报道有所不同,央视此次对战争双方都做了比较充分的报道,在报道的平衡方面显得很灵活。

目前,在中国能够在电视国际新闻报道方面挑战央视的只有新华社电视,新华社有中国最庞大的海外记者站,有多年的国际报道传统,如今又获得了政府的鼓励,开办了财经电视和英文电视,弱点是缺乏电视报道人才和经验,同时,新华社在国内基本上没有电视播出平台,所以,它的国际电视报道在国内的影响还很小。

几年前,凤凰卫视还在国际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上对央视保持着压力,现在,这种压力明显减弱了。

这当然和央视的实力有关,并且也和中国当今的报道环境有关,考虑到中国现今的国际新闻报道明显比国内透明,因此,就不难理解央视在国际传播上的突破。

除此之外,凤凰卫视在国际报道上依赖西方的电视画面信号也是原因之一。

最出乎意料的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   《永不磨灭的番号》独辟蹊径,在它之前,已经有一些角度独特的抗日战争题材电视剧,比如《亮剑》,甚至《闯关东》也可以列在其中,要想超越这些知名的电视剧是很难的,观众必然会有一定的审美疲劳,并且会有某些对于真实性的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永不磨灭的番号》今年8月在北京卫视开播以来,单集最高收视率突破12%。

比较起来,由《闯关东》主演李幼斌担纲的《中国地》反而显得逊色了。

最边缘的电视剧:穿越剧   今年的每一部穿越剧都似乎有相当的收视率。

此穿越,非彼穿越。

和多年来流行的戏说剧有一拼。

不同的是,穿越的方式好像更年轻,更有后现代的味道,更解构历史,更代表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历史感。

所以,可以想象官方的态度。

不过,同样难以回避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在网上看电视剧,而穿越剧好像是为数不多的把他们拉回到电视机旁的办法之一。

电视似乎处在两难之中,一方面,它的主流观众仿佛越来越老,另一方面,它又不得不尽可能吸引年轻的一代。

这好像就是中国电视剧的国情。

湖南卫视看上去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从戏说到穿越,电视剧好像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了想象力。

最贴近社会热点的电视剧:《瞧这一家子》   2011年的中国电视剧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即社会热点促成电视剧。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小升初问题造就了这部电视剧。

由此,联想到该剧导演此前的电视剧作品《双面胶》、《蜗居》,以及今年上半年热播的《裸婚时代》――现在的电视似乎和新闻越来越近了,可以没有人物,甚至事先也可以没有故事,只要有一个社会热点就可以了。

这是中国当代电视剧的进步,还是观众的收视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很显然,社会热点的电视剧化是值得关注和思索的。

最高调的改版:重庆卫视改版   打开中国卫视版图,似乎可以认为重庆卫视是唯一的或者说是第一个公共频道,当然,更确切的是,是红色的公共频道

考虑到旅游卫视今年的改版也比较彻底,中国免费频道的天空似乎真的出现了专业化的倾向。

坦率地说,从重庆卫视的改版状况看,要想做中国的公共频道,仅有资金和愿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靠实力说话。

有意思的是,重庆卫视再次反映了卫视的内外有别,也就是说,重庆人看重庆卫视和外地人看是不同的。

当前,中国卫视更多是给外省人看的,而本地人和本省人通常有机会看更多的本地有线频道

加上,重庆的城市变革有区域的影响,身处重庆的人对这种改革似乎有更多的发言权。

有人会把重庆卫视的改革视为中国电视改革的方向,但是,要想回到那么单一的模式谈何容易。

百花齐放肯定是如今的文化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走回头路是不可能的。

虽然重庆电视的变革与重庆的政治变化有关,不过,这种互动并不能够完全体现在重庆卫视的改版上。

因为中国的省级卫视和地方政治有某种脱节。

最有期待的频道央视纪录片频道   纪录片是小众产品,而央视开播专门的纪录片频道说明政府对此的重视。

这个频道显然可以满足相当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需求。

不过,考虑到它的片子质量并不稳定,所以,纪录片频道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虽然可以说在中国的小众传播就相当于别的国家的大众传播,但是,纪录片频道属于专业化的电视频道,特别是纪录片的观众忠诚度非常高,因此,纪录片频道肯定会培养一个牢固的收视群体。

最矛盾的节目央视新闻频道《夜线》   今年的一个节目亮点是在央视的晚间,这一次并非来自央视的晚间新闻改革,而是来自央视新闻频道直播的《夜线》节目

看上去它很像是广播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央视靠近老百姓的倾向。

有趣的是,这种努力似乎显得和央视的整体概念不大协调,因为《夜线》几乎很难探讨大问题,结果就是每期的讨论话题都特别琐碎,好像变成了心理咨询节目

这就真的像如今的广播晚间节目了。

这种节目的矛盾是:一方面,它有连接本地的优越性,而凤凰卫视就很难做这种节目;另一方面,它又是央视办的电视节目,如果过于琐碎,就会如同电视民生新闻,只适合地方电视台来办。

怀旧节目:深圳卫视《年代秀》   深圳卫视中国的边缘卫视,这给了它很大的创新空间。

这个节目的引进初衷是不错的,但是,过于浓厚的怀旧情绪在中国电视节目中是比较麻烦的,虽然中国是历史大国,可是中国目前的电视节目常常是跟着年轻人走的。

比如,《非诚勿扰》节目的收视率就一直名列前茅。

这并不是说中国人的怀旧心理是不堪回首,而是说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可能是比较独特的,例如,戏说历史和穿越历史。

像《年代秀》这样的节目,往往被引进以后就成了空洞的怀旧,变成了浓浓的情绪,而这一点对商业性来说是不大有利的。

中国的历史是有厚重感的,所以,过于漂浮的怀旧色彩只能依赖于明星的捧场。

最有创新的节目:河北卫视《你最声动》   在河北石家庄第一次看到这个节目的时候,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是名副其实的创意型节目

可惜它一直没能在河北卫视播出。

这样的节目卫视上播出应该比在地面频道播出效果好,因为地面频道的观众相对地域更集中,而卫视的观众则散一些,对这种怀旧类型的节目卫视的平台更合适。

深圳卫视的《年代秀》节目同样是怀旧节目,深圳把它放在卫视上播出,可以说是比较明智的。

乍一看,以为河北的这个节目又是唱歌节目,仔细看下去,才发现它是一个生动的诗歌朗诵类节目

文革以后,曾经有一段时间是诗歌朗诵的黄金时期,好像人人都喜欢朗诵,这似乎直接造就了诗歌的时代,这当然不是江青扶植的小靳庄农民诗歌时代,在大学里是朦胧诗,在社会上是散文诗和杂文诗。

那个时代已经久违了。

如今似乎是只有诗人写诗,没有人朗诵诗的时代。

所以,看到这个节目会让人有激动的感受,这和纯粹的怀旧不同。

目前,《你最声动》节目只播出了一季。

这个节目如果放在卫视,在全国范围内都算是独特的。

我们已经有太多的唱歌节目,好像是全民唱歌时代。

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分为唱红歌和唱无色的歌曲。

我们当然不寄望于全民朗诵时代的重新到来。

我们曾经是诗歌大国,我们的唐诗宋词曾经和歌唱有关,但是,它们更和朗诵相关。

在这个意义上,朗诵比诗歌更容易让我们接近中国文化的传统。

最有进步的电视新闻平台:东方卫视   东方卫视的情况有点特殊,在国内卫视竞争激烈的今天,东方卫视可以说是唯一能够挑战央视新闻的地方台。

特别是在东方卫视的主持人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后,它仍然保持了强有力的竞争水平,难能可贵。

它提供的一个经验似乎说明,地方卫视想靠以往湖南卫视晚间新闻那样的另类方式来和央视竞争是不现实的。

同样道理,靠《南京零距离》那样的民生新闻也无法和央视在新闻上平起平坐。

最稳定的午间新闻节目:辽宁卫视《说天下》   如今,午间新闻时段是全国电视台的兵家必争之地,而辽宁卫视的《说天下》节目却以轻松有趣取胜,足以说明这个时段的电视收看心理。

虽然这个节目中间的广告有点多,但是,总的看,它的水平保持得还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大起大落,两个主持人的搭配也越来越纯熟。

最有新意的儿童频道:卡酷   不经常关注儿童节目的可能不会发现,卡酷频道有相当的成人味道,就是说,适合大人陪着孩子看。

它集合全国各种各样笑话的模式是比较成功的。

儿童和幽默之间是有桥梁的,并且它的主持人也很有意思。

最扎堆的节目:求职类节目   今年的求职类节目特别热,不夸张地说,它的热闹程度仅次于征婚节目

从《职来职往》节目到《非你莫属》节目电视上的求职者有时候都会把自己参加的节目搞混。

这也从电视上印证了就业和婚姻是目前中国青年人的两大需求。

比较而言,职业类型的节目比相亲节目难做。

因为求职类节目更容易做得像人事处考察干部。

单靠主持人的活跃不解决问题。

并且舞台上就是几个晃来晃去的熟面孔在做招聘,令人怀疑是职业心理咨询。

毕竟大公司很难把电视屏幕作为他们招聘员工的实际场所,结果就变成了嘉宾模拟的面试场地。

直率地说,除了艺术院校的表演专业面试比较有意思,别的职业面试都比较枯燥,远远赶不上电视交友的对话脚本。

最遗憾的谈话节目:贵州卫视《论道》   虽然有官员龙永图的加盟,这个被视为国内第一档官员参与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几年前,国内的一些退役官员陆续到一些大学的新闻学院担任院长。

如今,龙永图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官员,他直接参与主持贵州电视台的《论道》节目,可以说没有龙永图,就没有这档节目

但是,看上去龙永图更善于国际贸易谈判,他没有让这个节目火起来。

中国,官员几乎很少直接参与电视节目,甚至高层官员很少接受电视采访,经常上镜似乎容易被认为是政治上高调的表现。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龙永图的行为是一种进步。

只不过因为很少有官员这样做,所以,官员真的做了电视主持反而有一些缩手缩脚,放不开,不自然。

这也是另一种性质的媒介素养。

龙永图是国内官员中经常出镜的明星政治人物了,这个节目尚且如此,可见类似的节目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遗憾的脱口秀:《壹周立波秀》   国内目前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电视脱口秀很少,特别是以笑星的名字命名。

赵本山会每年出现在央视的春晚上,甚至会搞电影,但是,他没有做脱口秀。

郭德纲也没有。

很多人对周立波的脱口秀抱了很大的希望,可惜,他在舞台上的很多东西都是炒冷饭。

他在场外的言论似乎节目中的表现更吸引眼球。

最遗憾的电视内容提供机构:新华社电视   新华社的电视曾经被很多业内人士寄予厚望,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尴尬的,因为没有国内的播出平台,它进军开心网的行为更多地似乎变成了一种开心。

我们过去熟悉的是内参,现在新华社电视更像是一种外参,因为国内没有收看平台,看不到。

那么,海外什么人在看呢?华人吗?我们当然可以认为它的财经频道具有和央视财经频道一争高下的实力,然而,新华社电视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真正加强中国的国际电视传播能力,现在还是一个问号。

至少它有国内最庞大的海外分社,在国际新闻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最自娱自乐的节目央视《我要上春晚》   乍一看,这个节目的名字有点幽默。

谁要上春晚?这里似乎暗示着所有的人都想上春晚,有自我表扬之嫌。

每年央视的春晚节目都渗透着强烈的争议,甚至正是这种争议使得央视春晚变得格外有趣。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本刊学术顾问)。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