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分析

【摘要】 分析53例周围肺癌的CT表现,特别是在强化扫描时的密度特点,其中23例有病灶平扫者做了前后密度对比。

5例CT表现与标本的横断面进行了对照。

结果显示:4例形成不规则厚壁空洞,另49例中,瘤体强化密度不均者占42/49,其中34例强化病灶见到边缘较清楚的低密度区。

通过测量16例强化前后的代表性CT值,显示这些低密度区不强化或仅轻度强化,说明坏死区是无血管的,5例标本也证实了这一征象。

瘤体坏死面积常较大。

坏死的瘤组织强化明显,常高于同层面胸壁软组织的CT值。

4例瘤体内见到点状钙化。

【关键词】 肺肿瘤;病理      CT在评价肺癌中的作用和准确性以有许多报道,但主要局限在对肺癌分期诊断准确性方面,而对肺癌CT征象的分析较少,本研究分析了53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肺癌强化扫描时的CT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1999年3月至2005年8月经手术或胸穿后病理证实的周围肺癌53例,其中男46例,女7例,年龄42~78岁,平均56岁。

使用GE公司CT/e机型,扫描层厚和层距各为10 mm,较小病灶用5 mm层距和层厚扫描,平静呼吸下屏气扫描,全经强化扫描扫描前经肘静脉推注碘海醇100 ml,有23例强化前行病灶平扫。

5例CT检查后1周内手术的新鲜标本做横切面,厚度1 cm,肉眼观察后做组织学检查。

2 结果      2.1 部位 左肺19例 其中上叶12例,下叶7例;右肺34例,其中上叶17例,中叶4例,下叶13例。

2.2 大小 瘤体最大径在3~9 cm,平均5.2 cm,最小径2.5~7 cm,平均4.6 cm。

2.3 密度 4例见有空洞,洞腔形态不规则,壁厚度不一致,皆见有附壁结节。

另49例中,42例见瘤体的强化密度不均,其中34例可看到有明确边缘低密度区。

它可以单发,亦可以多发,多发者26例,低密度多数形态不规则,少数呈类圆形,多位于偏心位置,偏肺周侧较偏肺门侧为多。

这种低密度区平扫亦能看到,但边缘欠清楚。

16例测量了强化前后的代表性CT值,显示这种低密度区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

29例瘤体最小径在5 cm以上的非空洞性病灶中,24例见到这种低密度区。

低密度周围的瘤组织强化明显,较平扫密度高出近20个Hu单位,与同层面胸壁软组织比较密度亦较高。

2.4 钙化 在瘤体内,4例见到钙化,呈点状。

2.5 轮廓及边缘 在分叶基底部作一连线,分叶顶点到连线的距离与连线的长度之比,若大于1/3称为大分叶,小于1/3者为小分叶,若有多个分叶则以大分叶为其分叶特征。

大分叶者12例,小分叶者26例,15例无明显分叶。

边缘毛糙较普遍,49例有明确边缘病灶中,皆见边缘毛糙,且多是全部或大部分边缘毛糙,另4例因被不张的肺包绕,不能判断边缘特征。

边缘毛糙,但仅有2例见有典型短细毛刺,呈放射状走行。

2.6 周围肺野的改变 6例病灶较大者,见其周围肺纹理增多、扭曲,以肺门侧为重。

其中2例病灶周围见散在的斑片影。

有4例见到瘤体与胸膜间有一条走行较直的细索条影,不拌有胸膜凹陷。

形成肺不张者4例。

2.7 胸膜胸壁侵犯 邻胸膜者20例,有明确胸膜和/或胸壁侵犯6例:胸膜局限性梭形增厚,其外方的脂肪层消失,肋骨破坏,拌有胸水。

发生在肺尖区的4例,见胸廓入口处的胸壁软组织间隙消失,形成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

有轻度弥漫性胸膜增厚者6例,5例手术者皆未见胸膜转移。

2.8 病理结果 CT所见到的不强化低密度区与标本上见到坏死区有对应关系,4例坏死区为凝固性苍白色坏死物质,1例为液化成分。

强化密度不均的区域多能见到小灶状坏死区。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