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管理研究

【摘 要】商业银行是目前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社会职能是通过聚集资金供给方的闲散资金并向资金需求方发放贷款,将社会闲置货币加以集中运用,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信贷业务链中信贷资产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环节。

毕业论文网   本文在分析国内某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金融理论、信贷管理理论及信贷风险理论对A商业银行各项经营指标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主要存在信贷机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贷后管理不到位及信贷风险防范弱化等问题。

因此,本文提出了完善A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预警制度、建立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性的信贷信息系统及加强中小企业信贷资产结构调整等的主要对策,在此基础上预测其产生的相关效果。

【关键词】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国家,由于其经济比较发达,中小企业众多并且发展时间比较长,银行信贷业务起步较早并且形成了完善的信贷体系,使得国外学术界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研究比较深入,领先于我国。

国外的研究学者研究的落脚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信贷供给;二是中小企业信贷需求。

在我国,中小企业群体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最为活跃的细胞。

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本资源相对稀缺,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仍处于改革及摸索的阶段,目前的金融体制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及长远发展需要。

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缓解其融资压力。

二、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体系   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业务流程包括受理、调查、审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与支用、贷后管理六个阶段。

中小企业在A商业银行办理信贷业务,遵循先评级、后授信、再支用的原则。

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提升A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规范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管理和操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A商业银行董事会及其下属委员会联合风险管理部、授信审批部等部门联合编写了《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管理及操作流程手册》,为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工作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指南。

为进一步控制新增不良贷款,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防范化解信贷风险,根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A商业银行员工行为处理暂行办法》《A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等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定了A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对新增不良贷款要进行责任追究,不因责任人岗位或职务变动、内退、退休、终止劳动合同等情况而免除,除此之外还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

三、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现状   按照A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战略布局,注重对借款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企业现金流量和担保情况进行详尽调查,为A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把好关。

经营团队按照客户的需求,在坚持各项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服务客户

加强对贷款企业的尽职调查,定期查看贷款企业财务报表,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和相关情况变动,有效利用非财务信息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一旦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不合理使用资金、经营风险较大等问题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行资产质量。

四、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问题分析   尽管A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得到了精简,但由于其信贷机构专业化职能不强,信贷人员配备也不到位,导致机构职能作用相应削弱,同时存在信贷人员管理客户不分公司客户和零售客户,使其不能对每个客户实行充分、有效的进行贷后管理,存在信贷人员工作量大、精细化程度不高,贷后管理后续跟踪不到位,一旦出现问题,又有严格的责任追究,这样就导致了信贷人员不敢向企业放款甚至是不想放款情况的发生。

A商业银行对于贷款用途使用监管不严,放贷之前对贷款用途审核不严,在客户资金使用时监督不力,客户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贷款用途出现错位现象较多。

抵押资产选择、审核和监管不到位,导致出现了在抵押资产选择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反映在:不易变现的资产较多、评估价值虚高、抵押率较高等问题;在贷后管理工作中,一是贷后管理工作不到位;二是贷后管理监督存在问题,同时还存在中小企业贷款档案不完整,资产保全工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A商业银行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间并未真正构建起合作伙伴关系,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信贷卖方市场观念中;信贷管理部门及其人员的岗位权责不明晰,使得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风险预警形同虚设。

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比较单一,仅仅重视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资产总量的控制,而对信贷资产的动态变化及管理有所忽视。

A商业银行应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缺乏科学的量化模型,只是采取按每年的总量指标或者增量指标来进行衡量。

这种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简单衡量指标,使得风险评估结果与中小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入很大,不具备科学依据,也可以说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风险评估的各种手段主要是靠信贷员和管理层的经验判断来确定中小企业信贷风险

五、A商业银行加强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的对策及预期效果   经过多年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实践,A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要实现科学有效、稳健发展的目标,就需要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优秀经验和成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C市经济发展状况和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工作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其信贷管理制度和机制,完善实际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尽量消除信息不对称因素,科学、合理运用风险评估手段对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资产风险状况进行监测和控制,从而显著提升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效率和效益。

1.A商业银行加强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的具体对策   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早期防范方面,根据A商业银行以往的中小企业贷款工作经验,其放款前的调查工作基本上只是考察贷款企业是否合法合规,而在放款后A商业银行贷款企业所属的行业及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分析不够透彻,缺乏对适合企业信贷资产的搭配等问题的科学通盘考量。

这不仅仅是A商业银行的问题,也是许多银行的通病,这就导致了A商业银行的大量资金集中涌入到少数几个贷款大户。

虽然从短期来看能够迅速增加银行的收益,并能降低A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水平,但是从长远来说,一旦这几个贷款大户发生风险损失,那就对A商业银行的信用和资产产生巨大的损失。

一般而言,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放款前对中小企业客户选择及风险评估,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放款后其信息不对称因素导致的贷后风险有时显得比贷前风险更为重要。

由于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机构以及信贷人员通常认为贷后管理不重要,而且由于激励因素的不足,导致其没有动力去详细调查和掌控贷后风险因素及相关预警指标,使得A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检查实际上是走一个流程形式,而A商业银行负责信贷管理管理层由于其获得的支持信息不恰当或过少,使其唯有在贷款发生逾期无法偿还和拖欠利息时才会有所反馈。

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A商业银行贷款监督不完善,A商业银行却要自身承担由风险的代价。

要从源头上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除了我国社会的信用环境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支持外,从A商业银行自身来讲,要构建有效的信息系统。

2.A商业银行加强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的预期效果   根据目前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工作的改进实践,在A商业银行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下,积极创新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和精细管理,夯实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取得成效。

随着A商业银行加强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对策的进一步实施,预计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将会配备更加合理的信贷机构人员结构,建立更加健全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机制,中小企业贷后管理工作及信贷风险防范工作不断加强,从而真正形成以服务城市经济发展为特色、体制先进、机制灵活、管理规范、资本充足、质量优良、实力强劲的现代金融企业,并继续秉承“诚信、合作、进取、创新”的企业精神,充分发挥地方银行的“人脉”、“地缘”和“决策链条短”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金融创新,强化风险控制,扩大业务规模,不断提高A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综合效益。

六、结论   本文在分析,A商业银行相关中小信贷管理背景的基础上,针对A商业银行目前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体系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探讨了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进一步提出了A商业银行加强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的相关对策。

本文认为A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要实现科学有效、稳健发展的目标,就需要在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优秀经验和成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C市经济发展状况和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工作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其信贷管理制度和机制,完善实际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从而显著提升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   [2]杨伟歧.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策略研究[D].济南:山大学.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