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值得提倡的古老气功:胎息] 气功胎息

美国纽约的克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于1980年出版了《全呼吸法》一书。

该书提要是:人所必需的氧气不象其他营养物质可以储贮于体内,每分钟都要摄入新鲜空气。

可是,我们通常仅使用肺的三分之一容量。

对此,作者创立了一种健身气功,认为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呼吸系统的潜力,让尽可能多的氧气进入体内,排除尽可能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叫全呼吸法。

中国的传统气功,包括日本的岗田呼吸法等,大抵也是以多多吸入空气的腹式呼吸为手段,通过入静,来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

这在古代称“服气”、“食气”。

然而,我国又有一种古老的气功,以不食气,即闭气为手段,也能健身祛病,这种气功胎息

闭气治病的嚆矢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静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到了晋朝,这种闭气疗法已发展成胎息

为什么叫胎息呢?《云笈七签》解释说:“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气,握固守一,是名胎息

胎息道家的主要吐纳功之一。

(日)小柳司气太著的《道教概说》中,把胎息归入“延命”一章来叙述。

道家修的长生不死之法,分为内丹(胎息)、外丹和房中术。

当然,其中大多是荒诞无稽之谈,只有胎息还有可取之处。

晋朝的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朝的孙思邈,宋朝的苏东坡等人都曾谈到闭气治病的吐纳法。

胎息的一大功能是可以延年益寿。

“(闭气)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

”(《抱朴子内篇卷八释滞》)   我国的现代医学对于胎息有祛病延年的功能是持怀疑态度的。

因为闭气时,体内血氧减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于人体并无益。

广州中山医学院的卓大宏在《气功源流略考》(载于《气功精选》)中说:“……至于咽气的治疗作用,至今还缺乏科学根据,葛洪胎息的理论,则多属虚诞,而闭气以攻病处,则属暗示疗法,催眠疗法范畴。

……闭气(停顿呼吸)的生理作用尚有待研究,初步看来,内养功的这种闭气,能较有效地使腹内压产生周期性的明显变动,有助于活跃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

至于闭气时间过长,有时会出现耳鸣、晕眩感、出汗等现象,古人误认为这种反应是得效的表现,实际上,这是闭气时间过长所引起血氧过低的症状。

”由此可见,血氧过低是胎息闭气功的特有症状。

国外的运动医学过去也认为人体缺氧是危险的。

直到在墨西哥举行的奥运会上,来自非洲高原国家的选手囊括了5000米、10000米跑的全都奖牌以后,才使人们认识到,在高原山区生活的人,不因缺氧而孱弱,反而格外健壮。

因此,现代的运动医学认为适度缺氧是增强体力的手段。

因为适度的氧饥饿在人的有机体中,能引起复杂的生理变化。

它刺激呼吸和循环器官的活动。

适度缺氧情况下,肺的换氧量不断增大,大脑、心脏、骨胳肌等组织的供血相应不断增多。

由于缺氧的另一作用,即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刺激,人的肌体的适应能力、包括长时间的高强度肌肉工作也能提高。

因而有些国家经常在适度缺氧的高原上训练和挑选田径等项目运动员。

(见《氧饥饿与运动》,载于《新体育》1978年12月号上)   1982年7月19日《体育报》第三版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血氧不足与长寿》的编译文章。

文章说,苏联科学家让老鼠在缺氧条件下生活6个月,结果发现寿命延长了0.2年。

家兔也一样。

进而研究了人若能处于缺氧情况下,也能长寿的问题。

人如何寻找缺氧条件呢?文章里提到进行幔跑,慢跑是能使人处于缺氧状态下的一种体育锻炼,其结论是幔跑能延年益寿。

根据国外的医学实践,间接佐证了葛洪提出胎息“可以治百病”、“可以延年命”的论点,并非是虚诞道家延命术。

胎息气功是使人处于适度缺氧状态下的最为理想的手段之一。

胎息的流派很多,大抵可归纳为四种;第一种是以葛洪为代表,《抱朴子内篇卷八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

”第二种是以幻真先生为代表,他在《胎息经》中注:“凡胎息用功后,关节开通,毛发疏畅,即但鼻中微微行气,相从四肢百毛孔中出,往而不返也。

后气续到,但引之而不吐也。

”第三种是以《摄生三要》为代表:“初学调息,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

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之中,故日胎息

”第四种是以无名氏的《至游子・内德篇》为代表:“闭气者,非闭噎其气也。

乃神定气和,绝思忘虑,使鼻息若有若无。

”   上述四种胎息法的差别;第一种呼吸,第二种毛孔呼吸;第三种脐呼吸,第四种鼻息细微到若有若无,可称半呼吸

适度缺氧健身延命(关于缺氧治病的报告,还未曾看到,故也暂持怀疑态度)的生理作用来看,第一种胎息法最为理想,而且操练简便,要领明了,不若其他三种的抽象晦涩,难以贯彻。

总之,这种古老的气功是值得提倡的,并希望研究机构、医学单位、气功前辈、同好能予以重视,通过实践、研究,赋予新的生命,为四化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