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发展新理念推进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升级

以绿色发展新理念推进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升级。

2016年4月2526日,由福建省農业科学院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福建省生态农业经济区发展战略研讨会在龙岩市新罗区召开,新罗区、屏南县、古田县、宁化县农业政府部门负责人,农业企业代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专家与科技人员等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新时期现代生态农业经济区发展理论、技术体系与经营方式展开讨论,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农业转型升级、规划制定与发展方向、废弃物质与循环农业、高产优质与绿色防控、生态红线与环境保护、休闲观光与新村建设、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生态经济与园区建设、补偿机制与综合开发、农牧结合与立体种养等。人们关注到,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面临着农产品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本文由收集整理地面板抬升,资源环境硬制约的矛盾交叉点,必须深入探索农村绿色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均衡协调的耦合发展新模式,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产地洁净、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1推进生态农业经济区发展背景分析   11国家背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为0093 hm2,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占有面积0127 hm2,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翁伯琦研究员指出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他认为,当前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依然很突出。农业生产风险和农村产业结构等矛盾在不断积累和逐步聚集,加上农业资源的紧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将使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存在隐患。与欧美发达农业经济体相比,我国农户的人均耕地面积甚小,特别在粮食生产领域,我国农户的人均经营规模远远低于欧盟和美国[1],难以发挥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翁伯琦[2]指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突破复合制约,做到坚守耕地红线、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注重提质增效、兼顾节本降耗增产,优化产业布局、统筹环境承载能力,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业生产要素,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持续创业,注重科技创新、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12福建現实:先行建设生态文明,农业要有新的作为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环境,人均耕地不到全国水平的一半,走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化生产道路是必然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业面源污染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局面。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指出,近几年福建化肥平均施用强度是国际公认安全上限(225 kg/hm2)的36倍,化肥利用率仅为40%;农药平均施用为45 kg/hm2,高于全国平均值135 kg/hm2;养猪业污染物治理不规范,排放严重污染了九龙江、闽江水体[3];水产养殖污染也呈上升趋势[4]。   防控面源污染、保证食品安全生产已成为农业生产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谢华安院士也给出了修复方案:实施绿色防控,包括:(1)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选用抗病、虫害的作物良种,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2)推广生物防治,积极保护利用天敌,通过田埂种豆,双抢期间田埂放置草把,适当放宽防治指标,创造有利于蜘蛛等天敌栖息、繁殖和越冬、越夏场所;(3)推广物理防治,创造有利于灯光诱杀的环境,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高压汞灯进行物理诱杀,因诱杀的害虫多数为雌性,从而可使害虫的为害基数大为降低;(4)实施化学防治,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5)科学合理用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改进防治系统、施药技术,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等;(6)建立生态安全、高效的绿色生产模式。   2加快生态农业经济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21深化生态农业经济区理论研究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曾玉荣研究员深入探讨了生态农业经济区研究的理论基础。他首先从经济(功能)区、生态农业等概念辨析出发,指出我国当前的农业政策目标偏重于农业产值的增长,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资源和生态环境矛盾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受到挑战;认为生态农业经济区是一种以市场经济为引导,以现代生态农业为产业基础,以高品质农业和科技研发为引擎,利用统筹城乡的发展模式推进城乡资源有效地流通起来,促进三产融合及生产生态、生活的平衡,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接着提出以工业化理念构建高效生产圈、以包容性理念构建和谐的生活圈、以田园城市理念构建持续的生态圈的生态农业经济区建设总体思路[5];阐述生态农业经济区的三圈空间战略具有多重意义:明晰生产消费关系,理清空间运行秩序;突出空间的主体功能,形成各空间单元主体功能明确、互补发展;最后,从技术模式、组织模式等方面探讨了生态农业经济区可行的实施方案。   22构建生态农业经济区技术构架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刘波研究员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劳作农业、化学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技术形态演变过程,创新性地提出生态农业农业多功能化的领航者。指出微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植物营养施肥机,保障了土壤肥力特性。最后,倡议生态农业经济区推广实施农业生态系统微生物组计划(UMI)[6],该计划来自美国50家机构的48位科学家,倡议开展微生物组[Unified Microbiome Initiative (UMI)]计划研究栖息在多种多样生态系统(如人类肠道、海洋、土壤)的微生物群落,来改善人类健康、农业、生物能源和环境。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翁伯琦研究员认为,中国目前的生态农业是必要的。农业产品价格与农产品生产成本不对称,而农业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进一步约束,使得生态农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需求。目前生态农业经济区的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必须实行三个着力以突破当前问题:着力提高农村集约化生产、增加适度规模经营效率;着力向三大产业有机融合、扩大多功能性农业效益;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提高优质品牌开发经营。同时,他还指出现代生态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先进技术与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有机结合体,因地制宜构建生态农业经济区农业技术体系:高产高效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生态安全型循环农业技术体系高效便捷型现代装备技术体系、产品优质化现代加工技术体系、种田养地结合型地力培养体系、流通快捷型现代产品营销体系。   23生态农业经济区产业发展模式。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