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夜读偶记》及其后记的语调与心态] 茅盾夜读偶记

关键词茅盾 《夜偶记》 《记》 语调 心态。

摘 要茅盾《夜偶记》初刊九五八年其观留下了当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论争痕迹带有明显代特征。

作历史献《夜偶记》及其记却不止对那段历史记录其容与表述方式不仅表征了茅盾当年政治学术心翼翼走钢丝微妙心态而且还参照系下显示出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九五六年苏学界、理论界展开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论争”影响到了国学界贯彻“双”方针良氛围秦兆阳、陈涌、周勃等人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提出了质疑其以秦兆阳(即何直)《现实主义――广阔道路》具冲击力。

他不仅指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定义缺还指出人们对毛泽东《讲话》庸俗化理和释“对学事业形成了种种教条主义束缚”。

他认“学艺术政治和人民应该是长远性总要那就不能眼光短浅地只顾眼前政治宣传任只满足些当能够起定宣传作用作品”学艺术有身特因“不要简单地把学艺术当做某种概念传声筒而应该考虑到它首先是艺术真实然它才是学艺术才能更地起到学这武器作用。

……必须少用行政命令方式对学进行干涉”。

秦兆阳涉及到了许多敏感、有现实针对性问题如对学创作主题、题材、人物、风格限制问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身所存封闭、凝固、僵化教条主义倾向问题等等。

九五七年夏随着反右斗争开展触及了当代政治思想敏感问题秦兆阳连他受到了严厉批判。

然而就秦兆阳已被当作“打着反对教条主义幌子反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异己分子”候茅盾开始针对秦兆阳写作他《夜偶记――关社会主义及其它》了。

写九五七年九月前记丝毫没有反映出讨论已充满阶级斗争火药味现状仿佛人们仍然可以置身宁静学术地。

茅盾非常平静地写道。

年(指九五六年)九月《人民学》发表了何直志《现实主义――广阔道路》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问题已国引起了相当热烈讨论。

截止到年(九五七年)八月国八种主要艺刊物登讨论这问题就有三十二多。

极多数是拥护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我利用了晚上把这些论(约有五十五万罢)陆续了;偶有所感便记纸上。

现整理出写成这还是“偶记”和“漫谈”性质而且涉及围相当广泛故题名《夜偶记》。

对那三十多论我有也有不;了省事《偶记》既不引用原也不明何人何曾有说而只是对所提出问题表示了我见。

己不多观也常有错误;所谈外古今包罗既广错误必更多不揣浅陋拿出见人聊以“引玉”而已。

关这段前记殷国明《二十世纪西艺理论交流史论》有极其精辟分析。

他把当政治语境与茅盾特殊表达对照起从而发现了茅盾用和矛盾心理。

他说。

当有人已把讨论升级“两条战线斗争”候茅盾还说“相当热烈讨论”而且说明“极多数是拥护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显然从当政治要看茅盾态至少是非常暧昧――他不可能对坛上已临斗争风暴无所知。

所以茅盾写《夜偶记》怀着种极其复杂矛盾心情。

方面他对现实主义怀抱着种特殊感情;另方面他并不想把“现实主义”当作种政治棒子伤害人。

当不拥护即修正主义候他用偶记方式并且避免引用和明任何人名和姓名。

这是作严峻刻对己所做保留。

学术语调却非严格学术体这种对话方式显然有深。

也许茅盾试图以种学术姿态淡化越越浓政治火药味其“引玉”心颇带些扭论争方向潜企图。

但那敏感代他并没有把握实现这种扭他隐作者及名做法便含着这样顾虑。

《夜偶记》前茅盾曾写《公式化概念化如何避免?》火药味十足地批判右派分子谬论但批驳“艺领导上不许作写生活阴暗面”这种“混淆视听不责任谰言”候他还不忘加上句“这‘理论’公式倒不是哪位右倾思想论者或哪右派分子正式提出这是我综合了他们‘高论’以代拟订”。

看不指出某人说了这样话茅盾确并非随而是有深。

不仅如茅盾还把现实针对性隐藏对历史钩沉勾勒了国学发展线以才夹进了段“不要无产阶级党性拥护现实主义作们面前有暗坑”警告;长论地分析了古主义和现代派才谈及了现实问题这种淡化处理用都是以不伤害人目。

尽管学术争鸣也不能完全摆脱现实政治牵扯但至少不会将人置死地《夜偶记》记所以能够直接指名与刘杰、何其芳论辩原因也许就这里。

政治化社会里茅盾这种姿态难能可贵虽然这种生举并不能真正改变已被政治下了判人终命运但这事无补努力却体现了他对政不动声色抵抗。

《夜偶记》主要谈及了两问题茅盾己将总结“创作方法和世界观关系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斗争”。

茅盾是把“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斗争”当作主线描述国学发展般规律这种套用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理念模式今天看显然有着代印迹和不可避免局限。

而“前有冯雪峰《国学从古现实主义到无产阶级现实主义发展轮廓》有苏主流现实主义包围胁迫包括坛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神话般阐发”特殊语境当茅盾以“外古今包罗既广”漫谈方式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恐怕确有“从历史发展张扬现实主义精神”“从历史拯救现实正失落现实主义”潜欲望但这种曲折表达难免会衍生出些相矛盾思想

虽然“隔两月”“屡易稿”却终有“不致”处。

这不仅茅盾己所言“前笔调”更有具体观和具体表述。

正是这些“不致”处恰可看出茅盾矛盾心态。

二。

九五九年茅盾针对当反响写了长记其曾简洁地描述《夜偶记》基思路。

他说“探讨学发展规律不能离开社会和社会思想斗争规律。

任何历史期都有两种学基倾向斗争这就是人民和反人民正确反映现实和歪曲粉饰现实

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斗争就是学上这两种倾向斗争概括。

……我认这就是国学发展规律。

”但是这段话前他却引了己这样观“要把古往今艺思潮发展用公式概括是件愚蠢事。

”他以“但是从历史事实探寻发展规律却是应当作努力”将显而易见矛盾轻轻荡开但却掩饰不住规律和历史事实无法吻合错位。

某种义上这也许是认识上不彻底它虽没有像当年《论无产阶级艺术》那样因观念属外界硬性灌入而非心底认以至竟被他忘得无影无踪直到研究者提示下证了“《学周报》”才“想起”“那是赴广州以前……陆续写”但边努力总结规律边又说用“公式”概括学发展“是件愚蠢事”显然表明他如表述有着某种程不得已。

茅盾下当便提供了证据。

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斗争这公式我也抱怀疑态苏学术界就问题展开讨论我直着而且倒是反对那“公式”这边。

直到写《夜偶记》段(不是现段到三段而是现四段――即《古主义和现代派》)我还是那见但写完现四段初稿以我觉得应该讨论这问题是搁起已写《古主义和现代派》初稿加上现到三节。

当我什么改变主呢?原因当然是我重新研究了我国学史上重事件历史义认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斗争这事实是存而且反复出现故不容抹煞。

二原因是我尽可能地了苏对问题正反双方议论我认“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斗争是学发展规律”这公式定历史条件下是对但不能走得太远把它看作是永恒规律而用这公式编学史或给古代作“划成份”候更不能简单化。

这概就是从观念出发而非从历史事实出发寻规律夫子道吧茅盾是用学史事实验证关社会和社会思想斗争规律判断其必有量学事实会溢出他所认准主线因他只加上“定历史条件下”这前提并且还会有无说出我构话“要把古往今艺思潮发展用公式概括是件愚蠢事。

”明知愚蠢却不得不做这概是那代知识分子无法逃脱境遇但茅盾写作忽然改变主而拥护他原反对观不能不说这是他政治局势急直下情况下学术做出迫不得已政治表态。

《夜偶记》九五七年九月起笔九五八年四月二十日“首都围剿麻雀胜利声写完”这期批作、理论已被划“右派分子”毛泽东三次修改《艺战线上场辩论》也以周扬名义九五八年二月二十八日《人民日报》上发表周扬对秦兆阳等人名进行批判认他们“否定学艺术阶级性否定社会主义学艺术革新义。

实质上就是要用产阶级学艺术代替社会主义艺术”。

而对苏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评价也定下了基调子“苏学是世界无产阶级学伟开拓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人类艺术发展新阶段”“我国学共产党领导下从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当作正确创作原则把苏作品当作己榜样”。

这些都可看作是茅盾改变观显背景和潜因素他所以提及苏材所以淡化现实针对性用便可窥其斑。

高紧张政治空气茅盾远离了批判气势汹汹而采取种温和学术语调力图使激烈斗争态势略有缓和而局已定刻他却只能迅速置换原有学术学术当表明己政治态。

这样表达势必会留下许多纰漏以至受到刘杰、何其芳多方面质疑。

待他《记》强调不能“认只有现实主义曾和反现实主义斗争而把别主义功劳忘了或把它(例如浪漫主义)拉进现实主义庭。

可以把历史上学流派分三类现实主义、非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斗争是学发展主流”候已可看出所谓“学发展规律”论断基不住脚了。

茅盾还是坚持己主张并对进行修修补补以表示他对现实主义坚持和执著。

这直到九八年二月才“首次印入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茅盾艺评论集》”记“当因故曾发表”茅盾释曾谈到其是否包含着学理上不信只是提到记初稿写“已提出了两结合创作手法并且发展趋势是愈愈强调浪漫主义”因“使我懒得再动笔”这释恰能够说明茅盾学术观与政治化学运动有着密切关系。

茅盾勉力跟上政治步伐但终还是慢了半拍他政治表态失了当政治义却记录了那代知识分子尴尬两难窘态。

换角看这以答辩刘杰和何其芳主要容记二十二年才明示天下虽然失了论辩义但作政治高压下学术证据却让我们体会到那历史场景“良心上有所不许”又“有所不安”理智上又颇多畏惧知识分子矛盾心灵。

三。

按《夜偶记》前记所茅盾讨论问题应该是针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表见然而茅盾却用量幅回溯外学史――从国学发展状况到对古主义、现代主义分析。

对前者也许是曲折地表达他对艺斗争激烈性认识“我国历史上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实际是场你死我活斗争”判断暗示出他已识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讨论正走向残酷斗争他将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斗争关系看做是国学发展规律其实包含着无奈认可现实使他清醒地认识到学术话语终归无力改变已确定政治判。

对古主义和现代派分析则重历史梳理清理形式主义生成线。

茅盾将二者视作骨子里有脉相通处反现实主义代表他看反现实主义共是“脱离现实逃避现实歪曲现实模糊了人们对现实认识;因政治上说它们实起了剥削阶级闲作用”。

对现代派茅盾方面强调其“脱离群众”产阶级性质方面却又说“我们也不应当否认象征主义、印象主义乃至主义技巧上新成就可以现实主义作或艺术所吸收而丰富了现实主义作品技巧”从而既表现出他终无法忘情他早年推崇现代派又“彰显了批评现实取向与开放心态矛盾”。

而对古主义茅盾分析似乎更具深。

如说他对“现代派”讨论终落实到学创作“简陋”、“寒伧”等弊端现实指向上那么他对古主义分析则指向了坛上顽固“公式化”。

他释“性格拟人化”已让我们分明地感觉到“公式化概念化”古老存古主义当那种“以抽象道德观念(或人类某些品性)基础塑造人物方法”可以写出“廉洁化身人物虽然峨冠博带道貌岸然可是没有血肉毕竟只是化身不是活人”它不仅与浪漫主义学那些“以不变应万变”英雄有着相似而且与“许多电影、说、剧出现英雄人物特别是领导人物往往是缺乏性、缺乏感情、缺乏思想光辉这种人物常是以说教者或演讲者姿态出场高高地孤立群众上被偶像化了”创作现实也体相。

茅盾没有明言目前所盛行所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古主义、浪漫主义是否存着某种对应关系但他似乎无法摆脱这样想法因以种勉强释掩饰心困惑“古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就其思想方法而言主要是写了‘我认应该如’另主要是写了‘我感觉到是如’因而实质上是公式化概念化东西这两流派二、三流作作品实常可以看到;现实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按其思想方法而言不应该产生公式化概念化作品但是事实上还是产生了其原因还思想方法因克公式化概念化有效方法还是生活实践加强锻炼使得己思想方法完全摆脱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茅盾直到九七八年才道出“三突出”“三陪衬”类公式化概念化与古主义关系但《夜偶记》他始终也敢明言古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关只以“思想方法”改进作克公式化概念化药方。

但这药方是否有效呢?几年以前他曾说公式化“避免道就达到‘团圆’程须有变化就是要深入生活要有新发展而不人云亦云就描写积极、左、落三种人物应不以写出类型止境还应当各各赋予性而写他们变也要有真知灼见精神分析避免笼统肤浅”。

现那种简单公式化还没有彻底被清除却又出现了种“高级公式化概念化”。

茅盾这样勾勒了它基面貌“结构也不是根肠子到底颇有曲折人物也生旦净丑齐全而且还描写了他们精神世界呢也还花哨总该说都说了该做都做了该歌颂也都已歌颂该抨击都已抨击该抒情番该写风景地方也都抒了写了从各方面看都合规格然而这样板三眼、合乎规格作品者看借用评论口头禅并能‘激动心弦’或者‘灵魂深处受到震撼’用俗话说就是‘看也还看得下看也就忘了’。

什么效会这样?有句现成老话可以借作答没有搔到痒处。

说得具体些就是者不能开卷就觉得有股熟悉风味扑面而者也不能这部作品里发现识模模糊糊存着而却被作者口喝破事理和思想

某些事理和思想不能由表达高政治化代必须将“政治党性……束缚了作发挥才华由”斥胡说代作只能“借助从上看、从报告或访问里听总结警句而把他所积累素材(生活验)加以科学方法处理”茅盾虽然会到“问题思想方法还有主观主义成份还是方面既有验主义成份方面又有教条主义成份”但却无法跳出既成政治理念约束作提供种分析和提炼生活现象特殊思想武器因他公式化问题所提出方法要么培育了“高级公式化概念化”要么便仅是泛泛笼统言无法真正学现实问题。

而更富有味是他明确了公式化概念化产生思想根又规定了这样创作原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把现实与理想结合起或者用我们常用更明确说法透现实指出理想远景(所谓从今天看到明天)”;“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所要塑造英雄人物既是抱有伟理想舍己人英雄又是现实人;他们不是人主义英雄而是集体英雄;是从群众产生、而仍然是群众员英雄而不是从半空下超人式英雄”。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包含着革命浪漫主义”“不论是属社会主义改造或是社会主义建设其身绚烂多彩和波澜壮阔都要我们作以革命浪漫主义神韵和笔调气磅礴地表现出”。

思想到格调都已做了如明确规定学创作焉能走出公式化概念化牢笼?。

也许茅盾识到他所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他所反对“公式化概念化”虽然是两问题但思想深处却存着可以察觉到悖论因他没有重复别人对右派分子批判也没有多地指责秦兆阳等人对现行艺政策激烈态而只是临近终轻描淡写地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虽然继承了旧现实主义传统却完全是种新创作方法因认毋须另立新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而只要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就可以了说法是错误;因它抹煞了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两种创作方法思想基础迥然不也模糊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鲜明阶级性和政治原则。

这是以学术语调所作出直接政治表态他仍淡化批判火药味既尽艺领导责又表学良苦用心。

其里行及现实语境参照下所显现矛盾味仿佛冰山角表征了茅盾政治学术心翼翼走钢丝神态和心态。

四。

二十年沉默了十几年茅盾终又有机会发表看法候却忽然就当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论争问题说出了这样段话。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口是苏十月革命不久就提出。

斯林是肯定这口。

斯林死苏修正主义者阴谋从艺方面先打开缺口刮起了阵反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黑风。

这股黑风也吹到国。

何直写了叫《现实主义――广阔道路》就是拣苏修正主义艺理论破烂货这引起了学评论界极愤慨批判就有几十多。

这就表示艺界长年受毛主席教导是有进步。

事实上也表明犯错误当只是别人。

思想尚完全放拨乱反正尚完全展开候这些与当年定论完全致言说散发着历史气息。

它带给我们沉重并不限这具体评判而它表征了代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对许多人说沉默并不味着思考停止可是茅盾人思考这十几年沉默已被代表主流志声音所置换(即使不是全部也已是部)。

当年他以学术语调表述话题已被他习惯性地换成了政治评判识形态舆论力量强足已让知识分子不假思被完全体制化并因而失己。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周兴华(960 )学博士黑龙江牡丹江师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学理论、学批评教学与二十世纪国论研究。

参考献。

[] 何直《现实主义――广阔道路》《人民学》956年9期。

[] 《夜偶记》初刊《艺报》958年期《茅盾全集》5卷。

[3] 殷国明《二十世纪西艺理论交流史论》华东师出版社999年版。

[] 《公式化概念化如何避免?》《艺学习》957年9期《茅盾全集》5卷。

[5] 许道明《国现代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学出版社00年版37页。

[6] 参见茅盾957年6月3日及6月3日致叶子铭信。

见《茅盾全集》36卷。

[7] 周扬《艺战线上场辩论》《人民日报》958年月8日。

[8] 《序》化艺术出版社98年版《茅盾全集》7卷。

[9]《新现实与新任》《人民日报》953年9月6日《茅盾全集》卷67页。

[0] 茅盾认“‘三突出’、‘三陪衬’类创作‘规则’可以说是从历史博物馆里偷古主义唾余妄图强迫生动丰富现实生活从某些人僵化艺术框框”。

参见《漫谈艺创作》《红旗》杂志978年5期《茅盾全集》7卷。

[] 《艺创作问题》《人民学》卷5期《茅盾全集》卷。

[] 《编辑部召开京学工作者座谈会上讲话》《人民民学》978年期。

茅盾全集》7卷35页。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