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冬枣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论文关键词 冬枣;栽培;管理   论文摘要 介绍了冬枣栽培管理技术,包括育苗、栽植、树形培养、保花保果、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冬枣丰产栽培。

1育苗   冬枣只有通过在砧木上嫁接冬枣接穗,才能真正结出酥脆香甜的果实。

目前常用的冬枣砧木苗有本砧和酸枣2种。

本砧一般为普通枣树的根蘖苗,酸枣可以利用野生酸枣,也可以在苗圃播种育苗。

酸枣播种育苗:①进行沙藏或汤种催芽

在10月下旬,采集发育良好充分成熟的酸枣果实,先用清水泡种2~3d,捞出后与种子重量3倍的湿沙混合。

选背风阴凉处挖深50cm的沙藏坑,在坑底铺10cm的湿沙,将混沙的种子平摊在其上,厚度不超过20cm,最后用湿土封顶,春播前取出种子,筛去沙子,用清水泡24h,捞出装入塑料袋封口,置阳光下催芽,露芽后再播种

酸枣种子调回太晚,来不及沙藏催芽,可将种子置容器内,用种子重量1.5倍的开水烫种催芽,边倒水边搅动,后加盖冷却,泡48h后,捞出装入塑料袋,封口,置阳光下催芽,每天用温水泡种1次,待种子发芽后播种

②适时播种和幼苗管理。

一般在3月下旬进行播种,播前圃地要施足底肥,灌好水,深翻作畦,细致整地。

通常采用宽窄行播种,宽行40~50cm,窄行30cm,每畦播种4行,播量150~225kg/hm2,覆土3cm压实,并在其上撒1层细沙,以利于提温出苗,最后覆上地膜即可。

一般播后10~15d出苗。

苗高5cm时及时放苗出膜。

麦收前按株距15~20cm定苗。

有水源条件的6月初灌水,每隔20d灌水1次。

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50~225kg/hm2。

苗木长到40~50cm时摘心,促使砧苗加粗,当年苗粗可达0.5cm以上。

2栽植   由于冬枣树势中庸,发枝慢,枝条细而下垂,栽植密度应适当加大,一般采用的株行距为2m×4m或2.0m×3.5m。

新建冬枣园应以密植栽培为主,栽植密度2m×3m,栽苗1650株/hm2,争取早期丰产

栽植深度以原苗深度低于地表2~3cm即可,切不可太深。

定植后浇足水,并用地膜覆盖树盘,以利于保温、保墒,促进生根;一般留一定干,也可不进行定干,一次成形,从而稳定树势,提早结果。

3树形培养   (1)主枝培养

定干后次年对发育健壮的枣头进行短截,作为中心干的枣头,在80cm处进行短截,并在剪口下选2~3个方向好的二次枝,留基部1~2个枣股短截,促其发育成第3层主枝,以后2层以上每距50cm左右培养1~2个主枝

(2)侧枝培养

由于枣头生长能力很强,容易顺直生长而不分生侧枝,所以对各层主枝都要在50~60cm处短截,并剪去剪口下1~2个二次枝,使其萌生斜向生长的新枣头,以便培养侧枝,一般每个主枝留3~5个侧枝,间隔30~50cm对向生长,树体上部侧枝数量少些,下部可适当多些。

(3)结果枝组的培养

维持合理的树体结构,更新复壮结果枝组,对成年树以疏为主,疏截结合。

主枝生长强弱不均的树,要注意均衡树势,强枝适当短截,弱枝用生长势强的枣头进行更新。

生长势过弱的树,除加强水肥外,应适当加重修剪量,回缩骨干枝和衰老枝组,抬高枝头角度,减少生长量,集中养分,促使抽生强壮的新枣头,对二次枝进行短截,留3~4个健壮的枣股,使所生枣头强壮,以提高产量。

进入大量结果期的树,首先,应疏除干枯枝、病虫枝、交叉重叠枝、过密枝和细弱枝;其次,疏除位置不当和不充实的徒长枝,使枝条分布均匀,通风透光,延长盛果期的年限。

4保花保果   为提高冬枣的坐果率,一般采取开甲、花期喷水和浇水、喷激素、喷硼和花期放蜂等技术措施。

开甲即环剥,一般在盛果期进行,待栽后4~5年树干基径达到5cm以上时进行,适宜的时期为盛花期,在距地面20~30cm处,剥1个3~5cm的环,以后每年上升2~3cm进行环剥,开甲后在甲口上涂杀虫剂,以防甲口被虫蛀蚀。

为促进授粉受精,一般在盛花期的下午或傍晚在园区内进行喷水或浇水,以改变枣树的局部湿度。

在盛花期喷10mg/kg的萘乙酸、10~15mg/kg的赤霉素或0.3%的硼酸都有利于坐果率的提高。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