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七宗罪 七宗罪

竞技体育的一大魅力在于,冠军常有,而常胜将军不常有。

球员的状态有高潮低谷,法罗群岛的木匠可以攻破布冯的大门,教练的运数亦有顺流逆势,籍籍无名如菲力士・英里尼奥,处处碰壁,鼎鼎大名如若泽・英里尼奥,照样难逃一劫。

某种意义上,职业足球教练可能是世界上最艰苦的职业之一,不但要承受来自全城甚至全国球迷的外在压力,更有健康,家庭等隐性因素添乱。

赛季,一所医疗保健机构监测统计了英超各队主教练在比赛中的心跳次数,发现他们每分钟平均心跳近百次。

万一你顶不住了,没事,候选大把,排队等着呢!喀麦隆主帅一职空缺,足协才公布招贤纳士信息,便有百多份简历从世界各地投来,教练是坐在火山口上的职业,朝不保夕,即便主观意愿或客观现实告诉你,这是一座死火山,你都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倘若触犯以下“七宗罪”中的任意一条,随时可能导致火山爆发。

战绩太差      自古英雄成王败寇,成绩是老板解雇主帅最方便的借口。

英格兰以现代足球鼻祖自居,起初小属于参加岛国以外的所谓“大赛”,后来走出国门,才品尝到闭门造车和孤芳自赏酿成的苦果。

最新的例子,媒体前一天还在唏嘘英格兰的好运,鼓噪如何在奥地利和瑞士一雪去年世界杯的“八强之耻”,第二天便要抛洒热泪,举国反思。

传奇记者格兰威尔著书《英格兰主教练》,将麦克拉伦形容为战后诸帅中最无个性的一位,而“激发了温布利的狮心”的拉姆齐,结局并未强过后辈多少。

本来,百多年来惟一的大赛奖杯,足以叫全英格兰球迷感恩戴德,一个“爵士”封号还嫌不够,但拉姆齐在1966年世界杯后,未能像1998年的雅凯、2006年的里皮等后辈那样激流勇退,注定要经历“走下神坛”的过程。

1970年卫冕世界杯失败,1972年欧洲杯再度折戟,拉姆齐的声望已大不如前。

最致命的还要数1974年世界杯预选赛,小组对手仅波兰和威尔士,英格兰居然惨遭淘汰。

可以想象,爵士当时所受责难决计不会少于今日之麦克拉伦。

上任伊始就告失败,可能还不会留给球迷如此刻骨铭心的印象,意甲小球会教练如走马灯般调换,大家半斤八两,谁也没在履新之日被记者兜出当年的失败说事。

最危险的倒是恋栈不去,毕竟花五百日红。

“金牌教头”特拉帕托尼率领作为夺冠热门的意大利,都在2002年世界杯和2004年欧洲杯早早出局,场边求助圣水的镜头成为笑谈;弗格森前两年在温格和莫里尼奥的夹缝中求生存,糊涂事一桩接一桩,欧冠连小组赛部未突围,差点熬不到20周年庆;卡佩罗为罗马夺得百年来第三座联赛冠军,临行时却被托蒂讥讽:他是拿了一个,但还丢了两个。

违背传统      卡佩罗是个名副其实的冠军教练,在哪里都能给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雇主完成指标。

但他和皇马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印证了“七宗罪”的第二条:你的足球理念违背了我家的传统,拿到冠军也没用。

谬矣!十年前的皇马,情况也不咋地。

球迷眼红上世纪90年代初巴塞罗那的“梦之队”,称霸联赛之余,还拿下了球会历史上第一座冠军杯;前一个赛季又是同城小弟马德里竞技成就双冠王,皇马仅仅排名第六。

卡佩罗上任后,确立了阿尔科塔和耶罗这对十年来的最佳中卫组合,失球由51个减至36个,进球也从75个增至85个,力压巴萨而夺冠。

他组建的这支队伍新老结合,团结一致,为来年重夺欧冠作好了准备。

但媒体始终聒噪意大利人是在“杀死足球”,迫使卡佩罗赛季结束后愤愤走人,十年后,情况如出一辙。

尊重传统是好事,可别忘了此一时彼一时。

皇马返聘卡佩罗,目的很明确,现在出尔反尔,无异于孔乙己故作清高。

里杰卡尔德是全攻全守宗师米歇尔斯的传人,联赛虽尽情挥斥方遒,可若非欧冠半决赛转攻为守,扎紧篱笆闷死米兰,哪里来史上的第二座冠军杯?         形象不佳      皇马选帅,要求还真是高。

博斯克作为“银河战舰”的舰长,以两次西甲。

两次欧冠冠军的战绩,完全够得上入围球会主帅榜的历史前三。

只有在他治下,N大巨星才能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战,也正是在他的统帅下,皇马的品牌在世纪之交点燃了全球。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为皇马鞠躬尽瘁数十年的功臣,在2002/2003赛季的庆功宴上被杯酒释兵权。

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球会不满意他在都灵的指挥无方,以致错失卫冕欧冠的绝佳机会。

别忘了,在那场比赛中,被齐达内誉为“阵中最重要球员”的马克莱莱缺席,而久疏战阵的坎比亚索和弗拉维奥・孔塞桑怎能抵挡是年金球先生内德维德?罗纳尔多带伤替补出场,制造了关键点球,可惜费戈射失……   事实上,时任皇马主席的佩雷斯不满意的是博斯克的形象。

小胡子、谢顶、肚腩,运动服――天呐,这怎么能与世纪最佳球会挂钩!于是,佩主席请来了西装革履仪表堂堂且通晓多国语言的奎罗斯,虽然葡萄牙人一年后就被退货,但此后几位皇马主帅,都会自觉地以西装示人。

功高盖主      莫里尼奥同切尔西分手,不全是“传统”作祟。

切尔西百年来只是地处伦敦的一家富人俱乐部,偏安一角,不求闻达于诸侯。

阿布斥资,莫帅带队,取得的成功已经超出球迷期望,但这对新锐组合从貌合神离到一拍两散的根本原因是――莫里尼奥功高盖主。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却不知收敛锋芒,终招杀身之祸。

里尼奥的所作所为,固然是为帐下将士分担压力,可在阿布看来,未免玩得过火。

莫帅自空降英伦当日,抛出一句“特殊论”,媒体将其比作克拉夫(昔日诺丁汉森林队名帅)再世。

后者曾言:“我不算最好,也算顶尖了。

”曾率德比队夺得老英甲冠军的他总爱在电视上大放厥词,受董事会警告后,他打算以辞职给球会点颜色看看,谁知东家爱理不理,索性另请高明,克拉夫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俩还算乖的,使的无非是主教练的那些手段,老奸巨滑的维纳布尔斯野心更大,执教托特纳姆期间甚至要将老板舒格的股份统统骗到手,成为球会真正的老大。

老辣的犹太人舒格怎肯任人摆布,他抓住维氏收取黑金的软肋,利用媒体的力量反攻,直至将其赶出白鹿巷。

名气不够      近日不时有名宿感慨,现在更衣室里的百万富翁越来越多,队伍不好带了。

很多时候,战术知识、训练方案、临场指挥这些东西,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上――搞定更衣室。

这时,主帅的名气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

从小球会到大球会球员要跨过这一关不容易,教练亦然。

“飞驴奇迹”缔造者德尔内里当年风头出尽,一度传言各路豪杰帅位都与他有关联。

但在罗马上任后,他很快遭遇挫折,卡萨诺敢于当面和他叫板,托蒂等老队员对他不理不睬。

随后他去波尔图接莫里尼奥的班――更是份苦差!还没等到第一场正式比赛开打,球会便将他解职,理由语焉不详,据说是马尼切们根本不买意大利人的账。

最终,德尔 内里还是要回到亚特兰大这样的池子里,才能证明自己。

特里姆在土耳其是“教父级”人物,2001/2002赛季接过米兰队的教鞭,这样的资历还不够。

那个夏天,米兰引进了英扎吉和鲁伊・科斯塔两位改变球队面貌的球员,亟需时间磨合。

当科斯塔缺阵,米兰回到两翼打法时,球队表现反倒有起色。

成绩动荡本属正常,但名气不够的特里姆还是没有挺过加利亚尼和元老派们的审核。

赛季,阿布扶正格兰特后,外界也担心以色利人是否能够镇住切尔西的更衣室。

得罪大牌      教练球员之间发生摩擦不稀奇,只要不影响大局就成。

科斯塔库塔声讨过安切洛蒂,而今出任后者助手;德贾明哈掐过伊鲁埃塔脖子,后者照用不误。

但若得罪大牌,关系又无法修复,教练恐怕不会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

近年来闹得最凶的师徒反目,要数库珀和罗纳尔多,“外星人”面对�访也毫不避讳:有他没我。

不过这次,莫拉蒂出人意料地胳膊肘往外拐,留下了库珀。

但接下来一个赛季,古板的阿根廷人又同维埃里开战,这回他输了――但没关系,工资分文不少。

“总督”比安奇在南美足坛呼风唤雨,一踏上欧洲便告失败,是何道理?1997年在罗马,他和年事已高的核心贾尼尼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对贾尼尼的小弟、希望之星托蒂当然也要冷处理。

他建议球会托蒂租借到桑普多利亚,引得球会球迷极度反感,自然要吃不了兜着走。

大牌之所以叫大牌,实力和影响力俱备。

通过挑战大牌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危险系数不小。

在纽卡斯尔联队,和贝拉米闹翻不打紧,若和希勒有隙,下课指日可待,老罗布森就是例子。

斯帕莱蒂也来自小球会,但他处处顺着托蒂,为最大限度发挥王子的作用,还要让王子踢得舒服,多次与其商量场上位置,方有美丽足球产出。

球迷倒戈      一般情况下,欧洲球迷尤其是英国球迷,能够体验到主帅工作的艰难。

他们会嘘出工不出力的球员,会嘘官僚主义的董事会,却不会嘘自家主帅

而在中国,情况正好颠倒过来,除了“大帝”这样的娱乐性角色,很多中国球迷不太在意球员失误导致比赛失利。

他们喜欢将矛头对准教练席上的那位,清清嗓子,运气丹田,高声一喝,唾沫四溅――“某某某下课!”   一传十,十传百,逐渐演变为全场合奏,又化作风靡华夏的流行语。

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旦球迷倒戈,你只有乖乖下课的份。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