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心电图改变及相应处理

【关键词】 妊娠期;心电图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摘 要] 目的:进一步了解妊娠心电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应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 921例妊娠期妇女常规心电图检查,按妊娠早、中、晚期分为三组进行比较,结合临床考虑其临床意义及相应处理。结果:自孕早期起心电图即有轻度改变,异常心电图占22.57%,至孕晚期异常心电图明显增多,占38.02%,与早、中期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以窦性心律失常传导障碍、STT改变及期外收缩为主要改变。结论:妊娠心电图改变主要与妊娠后生理变化有关,大部分为良性改变,无须特殊处理,部分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心肌损害需结合临床谨慎给予及时、适当的药物等治疗。

[关键词] 妊娠期;心电图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随着社会的进步,孕期保健已上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电图检查对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及早发现与早期治疗并预防其并发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对孕期心电图改变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以便更正确及时地防治妊娠合并心脏疾病,作者对本院2004至2005年2 921例妊娠妇女心电图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总结,以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应的初步处理。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4年至2005年在我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妊娠妇女2 921例,分三组,早期妊娠孕期6周~12周)452例,年龄21岁~39岁,平均27.6岁;中期妊娠孕期13周~27周)1 417例,年龄22岁~39岁,平均27.9岁;晚期妊娠孕期28周~41周)1 052例,年龄23岁~40岁,平均28.03岁,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例,高血压病1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4例。其余无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内科合并症。三组病例年龄及内科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孕期不同分为三组进行比较,分析2 921例妊娠期妇女安静状态下常规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纸速25 mm/s,标准电压为1 mV,采用仪器自动分析加人工分析两种方法判定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分类变量以频数(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较做χ2检验。

2 结果。

妊娠早期452例,异常102例,占22.57%,中期1 417例,异常345例,占24.35%,晚期1 052例,异常400例,占38.02%。晚期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分别与早中期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χ2=33.97,53.59,P<0.01。常见心电图改变见表1,部分病例心电图同时有2项~3项改变。表1 2 921例不同孕期心电图变化比较心电图变化(略)表2 不同孕期窦律失常构成比较心率(略)注:其他为窦性心律不齐伴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                                              表1显示随着孕期的增加,窦性心律(窦律)失常,传导障碍、STT改变电轴左偏亦有显著增加,P<0.01,期外收缩孕晚期虽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孕早期心电图改变窦律失常为主,至中晚期除了窦律失常明显增加,以传导障碍及STT改变电轴左偏增加为著。全孕期期外收缩共54例,以室性早搏(室早)为多,包括房性早搏(房旱)5例、交界性早搏1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室早36例,其中频发室早2例均发生在孕晚期传导障碍63例以PR间期缩短为主,包括LGL综合征44例,WPW综合征9例,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STT改变为ST段压低≥0.05 mV和或T波低平、双相、倒置的心肌受损或一过性缺血改变,以Ⅱ、Ⅲ、avF,V4V6导联多见;电轴左偏多为轻度。窦律变化(见表2),孕早期以窦性心律不齐(窦不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为主,至晚期主要以窦性心律过速(窦速)为主,尤其心律>120次/分者与早中期相比更为显著,而心律不齐与窦性心动过缓(窦缓)所占比例较前明显减少,恐与心律增快有关。其他心电图改变还有:低电压40例,多数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左室高电压7例,逆钟向转位3例,U波改变3例,心房下部心律3例,窦房节内游走心律3例,左房负荷重5例,左房左室大1例。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