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在中耳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张文东,张秀丽,冯新荣,许生聚。

【关键词】 鼻内镜中耳疾病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临床工作的开展,随着鼻内镜广泛的临床应用,其效果及作用是十分明显和显著的。为我们基层临床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近期我们应用鼻内镜中耳疾病检查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使用山东天任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生产数字动态录像显示系统,采用0°、30°鼻内镜检查及治疗,以明确鼓膜中耳病变的性质和程度,采取相应方法进行治疗。

检查均在无麻下进行;治疗在局部麻醉或无麻下进行,局部麻醉采用1%利多卡因加1‰的肾上腺素浸润麻醉中耳腔放置1%的丁卡因棉片,可以清理中耳腔、Ⅰ型的鼓膜修补;上鼓室及乳突的肉芽胆脂瘤上皮,如果病变严重者,可用圆凿或用电钻去除上鼓室外侧骨壁,扩大视野,便于操作。

2 典型病例。

例1,女,25岁,右耳流脓反复发作十余年,加重15天。查体见右耳外耳道肉芽,CT示右中耳乳突炎,右外耳道放置1%的利多卡因麻醉,0°鼻内镜下清除肉芽,见外耳道后上壁破溃,并见有脓液溢出,吸除脓液发现胆脂瘤上皮,改用30°鼻内镜彻底清除上鼓室胆脂瘤上皮及死骨。并见中耳腔封闭。诊断:胆脂瘤中耳炎,随访18个月,术腔恢复较好,未复发。

例2,女,29岁,左耳流脓反复发作20余年,加重10天。查体见左耳外耳道脓液,CT示左中耳乳突炎,先用吸引器吸干净左外耳道脓液,0°鼻内镜中耳可见肉芽并清除,肉芽来自松弛部,切开外耳道近松弛部皮肤,暴露上鼓室外侧壁的骨壁,用圆凿凿开骨壁,扩大视野,改用30°鼻内镜,见上鼓室及乳突有脓液溢出,吸除脓液发现死骨及肉芽,彻底清除肉芽及死骨。诊断:骨疡型中耳炎,随访20个月术腔较好,未复发。

例3,男,17岁,左耳被打后耳聋1年,检查,左鼓膜紧张部穿孔约3 mm×4 mm,中耳黏膜光滑无渗液,咽鼓管功能良好,鼓膜贴补试验,听力提高。0°鼻内镜下,用硝酸银沿穿孔边缘烧灼1周,贴补一备好的凤凰衣。上法重复治疗2次,穿孔愈合,听力提高。随访2年,检查,鼓膜正常。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