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外贸促进体系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

[摘 要] 完善的外贸促进体系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密不可分,科学分析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符合地方外经贸发展实际的外贸促进体系至关重要。

文章从外贸促进体系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入手,以江西九江为例,提出了完善地方外经贸发展促进体系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外贸促进体系 地方经济 政策建议      外经贸促进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促进对外经济贸易而专门建立的支持服务体系

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来说,制定科学的外经贸促进体系引导对外经贸活动的发展方向,促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可行而且必需。

一、依靠外贸促进体系加速地方经济发展的可行性   1.能有效促进地方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实践表明,对外贸易对于实现技术进步、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生产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由于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实现绝对平衡的增长,即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刚好符合,因此需要利用世界市场。

当国内资源过剩而需求不足时,就面对国外市场组织生产;而在国内需求很大,但缺乏必要的资源和条件时,就适当进口。

另一方面,扩大对外经贸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引进竞争机制,就必然要发展本国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比较优势产业,淘汰和放弃某些不合理的产业,以优化资源配置。

出口竞争的刺激和进出口结构的不断调整,又会促进本国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2.能加速地方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外贸发展水平。

比较优势是一个地区的独特资源,是一个地区的竞争优势,若能发挥得好就是核心竞争力。

绝大多数地方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形成并凸现出自身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地方外贸经济得以发展的最基本依赖,所以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将其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

如九江作为一个实力弱、底子薄、经济欠发达、发展中的内陆城市,没有外资的投入和外贸出口,比较优势就难以发挥,产业发展将缺乏空间。

为更好发挥出比较优势,就必须通过外贸促进体系大力开展“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

但是对于一般发展中的地区来说,目前这些战略存在着引进的外资项目大多处在产业链的末端,生产过程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加工组装环节,加工贸易比重高,一般贸易比重低,且出口商品总量较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等问题,导致这些项目对当地企业的带动性不强,形成了“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强烈反差。

要妥善解决这些抑制地区经济发展的难题,可以加快建立外经贸促进体系,将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发挥殆尽,提高各地区的外贸依存度,提升其外贸发展水平。

3.能较好适应地方政府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要求。

发展外向型经济可以推进地方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原有产业结构的改造升级,为地方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个地方要更好的参与国际分工,加速外向型经济发展,应当有科学的外贸促进体系来推动之。

一方面通过外贸促进体系可以加速引进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项目,加速培育重点进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基地打通出口外销渠道,加速做大做地方支柱性企业,以实现“外向带动”促外贸出口,逐步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出口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通过外贸促进体系可以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以加速地方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通过外贸促进体系这两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进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以全面提高地方外贸的竞争力。

二、完善地方外贸发展促进体系的具体建议   1.建立财政金融支持体系

财政金融支持通常是促进地方外经贸发展必要手段,实施过程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措施:   第一,以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手段鼓励企业出口

各地在外贸实践中,往往是有意向出口企业不具有出口能力,有能力出口企业为规避风险和缩减出口

因此,应当利用进出口银行对企业出口提供包括买方信贷、卖方信贷等在内的融资方式推动出口贸易,同时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

政府或行业协会应当在出口信贷、收汇保障、资信评估、商账追收、贸易融资等方面对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第二,设立“走出去”专项基金以加速外向型经济发展

企业“走出去”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高级形式,也是我国地方区域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于政府来说,各地除了建立完善支持“走出去”的政策体系,重点支持境外资源类项目、境外加工贸易项目、承包工程项目和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建设外,还应当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设立鼓励企业走出去的专项基金,化整为零,加大支持,用于政府投资促进活动和企业“走出去”项目的奖励、市场开拓、调研论证、人才培训、保费补贴、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等,加强对企业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等。

2.建立产业配套服务体系

积极促进产业集聚,形成具有地方行业和地区特色的产业链和配套体系

要认真分析所在地区产业优势和外资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引导、鼓励各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积极为主导产业进行配套,形成产业集聚。

建立配套协作的项目库,建立信息开放和相互交流网,促使企业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重组和整合。

为加快形成产业集聚,省级政府应当设立中小企业为大企业和重点项目配套鼓励支持资金。

通过贷款担保和贷款贴息等举措,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围绕大型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配套工业,拉长产业链和产品链,形成产业集群。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