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甲五年之黑马篇】 象甲

第一届:三小虎翻江倒海 童子军威风凛凛   2003年“千年银荔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于当年8月20日揭开战幕。

首届象甲共14支代表队,采用单循环比赛方式,共赛13轮。

在4对4的团体对抗中,有一盘快棋,余皆慢棋。

要说本届大赛最大的黑马,当数来自上海金外滩队的小将谢靖。

小谢当年还不满15岁,虽然此前以全国少年赛16岁组冠军身份荣膺大师称号,毕竟年纪尚幼,道行尚浅。

人们非但未对其引起足够重视,且将这员小将视为上海队“最短的一块板”,而戏称“沪上无大将,娃娃作先锋”者亦不乏其人。

孰料这位小童子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拍马舞枪,屡屡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端的神勇!13轮比赛结束,竟然赚了4盘,战绩在本队仅次于头号功臣孙勇征,而居“司令”和万春林特大(此二位各赚一盘)之上。

上海金外滩最终夺冠,小谢功不可没!   在这一年象甲鏖战中,还有一南一北两员小将,值得书上一笔。

他们就是河北置业房产队的苗利明和湖北中盐宏博队的汪洋。

小苗这一年刚满20岁,还没有晋升大师,是不折不扣的“燕山布衣”。

从第4轮起开始登场,一路过关斩将,先后力克吕钦、胡荣华和陶汉明三位叱咤风云的冠军级特大,其“黑马指数”和轰动效应并不逊于小将谢靖。

由于小谢参加了全部13轮比赛,总战绩也稍好,年龄又明显小于苗利明,故马戈权衡再三,只能让这位“特大杀手”(当时评论文章戏语)屈居次席了。

汪洋出现在首届象甲联赛的棋手名单中,也曾令不少行家感到意外。

这不禁使人联想到湖北队主帅柳大华曾婉拒一位北方老将伸来的橄榄枝,以及湖北队仅有5万元比赛经费的困窘局面――湖北队启用这位年方十九、并非大师的“小毛头”,莫不是经济上的捉襟见肘使然?非也。

“楚霸王”用汪洋,和胡荣华放手让谢靖征战大赛,刘殿中大胆锻炼新人一样,是提携新人、目光深邃、算度深远的一步好棋。

结果汪洋不负重托,敢打敢拼,和谢靖一样净赚四盘,为湖北队夺得殿军立下汗马功劳,让行家们跌碎了眼镜。

第二届:江东子弟多才俊 煮酒还须说少年   第二届象甲虽然换了大旗,赞助商由广西银荔集团改为山东将军集团,但煮酒细论黑马英雄,还是少年后生得了头彩。

2004年“将军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对赛制进行了较大改动。

一是将参赛队缩减为12支,而比赛轮次则扩至22轮(双循环主客场制)。

一年象甲的舞台上,要以江苏李群、河北申鹏和北京靳玉砚最“黑”。

江苏李群出生于1983年,是年2l岁,至今还不是大师

在江苏队阵中,与徐天红、王斌、徐超相比,李群的知名度要小很多。

这位面如冠玉、沉静如水的小帅哥,在2003年象甲中代表云南红酒业,但该队最终名列第十二,不幸降级。

2004年象甲战鼓骤起之时,出现在江苏体彩队阵中的李群,显然不是受到关注的对象,但他以惊人表现,给了江东父老一个大大的惊喜。

李群20次披挂出战,未失一局,取得4胜16和的不败战绩胜率达60%,英雄榜上排名第九,超过了湖北汪洋以及胡荣华、于幼华、陶汉明、徐天红等名将,成为江苏队获得第四名的最大功臣。

而团体第四也是江苏队征战象甲的历史最好成绩。

来自唐山的河北小将申鹏,比李群要小两岁。

申棋风凶悍,大刀阔斧,从他身上依稀可见其师刘殿中特大的风范。

2003年象甲,申鹏首度出征,战绩平平,付了学费。

转过年来,这位燕赵小将用精彩的发挥证明了自己,出战17次,取得5胜1负11和的骄人战绩,为河北队诸将中得分最多者。

由于他的出色表现,申鹏在赛会结束时,荣获“新秀奖”,最终河北队排名第八。

北京队年轻选手靳玉砚,1980年出生,当时24岁,也是“白身”。

小靳是在2006年夺得威凯房地产杯全国象棋一级棋士赛冠军之后,才晋升国家大师的。

在2004年“将军杯”象甲联赛中,靳玉砚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出场19次(高于申鹏,低于李群),获得了4胜1负14和(净赚三盘)的佳绩,为当年北京队的第一得分手。

京师最终跻身前六,小靳居功至伟。

这三员小将,当时都不是大师,但其表现令不少大师汗颜。

前两届象甲联赛,都是年轻小将成功扮演了“黑马”角色,这是不是说象甲就一定是后生们扬名立万、创造奇迹的用武之地呢?也不尽然。

在接下来的2005年第三届象甲大比拼中,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

第三届:一枝独秀显实力 金刀美名天下扬   2005年第三届全国象棋甲级联赛,改由“启新高尔夫”冠名赞助。

一年的“黑马”不再是“三架马车”,也不再是白袍小将,而是一人一骑、独领风骚的金松大师

金松,1974年生人,1995年荣获“棋协杯”全国象棋比赛冠军,1998年又夺得“商业城杯”亚洲象棋冠军赛冠军。

1998年是金松难忘的一年

一年他24岁,不仅摘得亚洲象棋冠军赛桂冠,还以夺取全国象棋等级赛冠军的佳绩,晋升为国家大师

在高手云集的沈阳队,卜风波、金波都是赫赫有名、屡建战功的虎将,人们将金松列为该队第三号人物,一方面承认其实力不俗,而同时也未对这位刚好到了而立之年的棋手寄予太多期望。

然而象甲似乎注定是一个直取行家眼镜的战场,每届总有一些赛前不被看好的棋手和行家们的眼镜过不去,必欲粉碎践踏而后快。

金松参加了全部22轮比赛,以前6轮与后6轮的表现更为抢眼。

前6轮他5胜1和,成为不折不扣的风云人物,大有“金刀一出,谁与争锋”之概;最后6轮,他3胜3和,战绩同样骄人。

22轮的总战绩是9胜5负8和,胜率59.1%,英雄榜上排名第六。

“三号人物”成了沈阳棋院队勇夺第五名的“头号杀手”。

第四届:“金箍棒”扫荡六合 “赵家枪”杀透重围   2006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仍由“启新高尔夫”冠名赞助,但小将们在“谦虚”了一把之后,毫不客气地又把“黑马”的名头抢了回来。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这一年“岭南双雄”创造了一个巧合般的赫赫战绩:双双取得7胜15和的好成绩,胜率均为65.9%,两人加起来净赚14盘之多!然而在该年度的象甲英雄榜上,他俩仅排名第5和第6。

赵国荣与洪智均为10胜lO和2负,杀伤力可谓惊人,比许吕二侠有过之,却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北京蒋川以10胜9和3负、后手胜局较多,排在许吕二侠之前而居第四位。

那么,比以上诸公战绩还要突出,英雄榜上唱头牌的好汉是谁?他就是25岁的国家大师孙勇征。

孙勇征这个名字,棋迷们并不陌生。

早在1995年吴县全国个人锦标赛上,小孙就以14岁的稚龄获得第11名,而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国家大师

这一记录虽说后来被上海同门师弟谢靖打破,但诚如胡荣华老师所言,要说“含金量”,还是小孙这个大师要高一些。

小孙虽说成名较早,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无特别出色的战绩

有评论家将其归入“四小龙”之列,但棋手最终是要靠成绩和名次来说话的。

在2006年象甲战役中,小孙像火山一样喷发了,他22轮全部出场,取得10胜1负11和、净赚9盘的惊人战 绩,英雄榜上坐了头把交椅,胜率超过70%,也是这一年象甲胜率惟一逾越70%大关的棋手

不是特大,胜似特大。

那么多功力深厚的老冠军、新冠军都屈居小孙之下。

黑马榜上,舍小孙其谁?孙勇征耍起了悟空的金箍棒,直恁地得心应手,神勇威风!这一年象甲冠军虽为整体实力强劲的广东东莞日报队获得,但小孙以他近乎完美的表现,赢得了中华弈林的认可、八方诸侯的嘉许与天下棋迷的喜爱和尊重!   说起这一年黑马人物,有位小英雄不能不提,他就是遭遇禁赛而又复出的浙江少年赵鑫鑫。

鑫鑫在这一年象甲中的战绩,比起以上各位豪杰,明显要逊一筹,但他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挫折之后,重返大赛赛场,人们以常情常理度之,是不抱太大希望的。

何况他在以前的象甲比赛中也表现一般,乏善可陈。

然而从第3轮起,鑫鑫出场了,中途除对广东一战未曾出场外,共参加了19轮比赛,先后战胜胡荣华、张强、陈富杰、王跃飞等名将,两次弈和赵国荣,对洪智、汪洋、庄玉庭等也保持不败。

若非最后一轮负于江苏特级大师王斌,差点创造了全程不败的记录。

最终他取得19战4胜1负14和的成绩,积分只比本队头号得分手张申宏少半分,胜率达到57.9%。

应该说,浙江队成功保级,最后获得第七名,与小赵的出色发挥密不可分。

平心而论,小赵这一年征战象甲的过程,比其他棋手承受了更多更大的精神压力,他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也许比他所取得的战绩更值得称道。

第五届:新老携手齐登榜 英雄辈出又一春   2007年“七斗星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于当年5月22日在上海开战。

一年黑马人物,马戈在前两期《棋艺》中已专文评述,此处一笔带过,择要简言。

是届黑马榜上头条好汉当数山东大师谢岿。

大师22轮比赛悉数登场,战绩为16胜6负,净赚10盘之多,是厦门队勇夺亚军的两大功臣之一(另一位是汪洋大师,比谢多胜一局)。

其次要数江苏队年仅17岁的少年英雄程鸣了。

小程鸣出场次数虽然少于谢大师,但其接连战胜许银川、洪智、庄玉庭和苗永鹏四位特级大师的表现,着实让棋界吃惊不小。

一个在等级分榜上都找不到名字的“小毛头”,出战象甲16场,取得9胜7负的成绩令人意外。

排第三的是开滦队替补郝继超。

由于该从战绩欠佳,第7轮小郝才得以上场,自13轮起取得出人意料的四连胜,总战绩8胜6负,“替补”成了“主力”,是该队惟一赚分的棋手

开滦队最后能“悬崖勒马”,保级成功,要感谢这位22岁的小伙子!      编辑 志 强。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