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下院_少林寺下院之千年龙化寺

许昌市北行3?郾5公里有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龙化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据传,唐代时,禅宗五祖弘忍在湖北双峰山东冯茂山修建道场东山寺,聚徒传法,门人众多,世人称为“东山法门”。

有“定门之首”之称,并与慧能、神秀并称为“禅宗六祖”的法如禅师,在师父弘忍圆寂后一路北上,想到祖庭嵩山少林寺参学交流。

他走到今许昌北郊的俎庄村附近,见此地风景秀美,便伐木结庵而居。

附近百姓听说有得道高僧在附近结庵修行,便慕名前往布施、供奉,有时也把心中的烦心事告诉法如禅师以求解脱。

俎庄西边有一条河流,叫青泥河。

青泥河的龙王听说高僧经常在此给信众讲经说法,也化为人形前去听讲。

法如看出了化身在人群中的龙王,却并不点破。

这一年,许昌一带大旱,自春到夏滴雨未下,地方官员、士绅、百姓举行了许多祈雨的活动,并无效果。

这日,许多信众又聚集在茅庵处听法,龙王仍混迹其间。

信众请求法如禅师用法力降下雨水,法如说:“大道有常,干旱、降雨皆有因果,当降即降,非佛法能够干涉。

”   信众有些失望。

龙王听了法如禅师的话也有些迷惑,就问:“既然大道有常,万事皆讲因果,那么佛是什么?为何求佛?又该怎么修佛?”   法如回答:“佛是万物,万物皆佛。

你是佛,我是佛,人人皆可为佛。

心在,佛在。

求佛,即求其本心。

求得本心,方能行正,方可成佛。

”   龙王正为是否自作主张降雨而苦恼,听了禅师的话顿有所悟。

是夜,俎庄附近几个村庄的士绅百姓皆得一梦。

梦中龙腾在空,云雾缭绕。

龙道:“我乃青泥河龙王

要解此地干旱,尔等可到法如禅师的茅庵前凿井,必得涌泉,尔后在得井处修建寺院殿堂,供奉佛祖、龙神,可保一方风调雨顺,永远平安。

”   第二天,四乡士绅、百姓赶往法如所住茅庵,按龙王所指方位挖土凿井。

凿到十多丈深时“轰隆”一声巨响,泉水翻滚、喷涌而出,不一会儿就涌出井口。

匠人们赶快券井、围池、修渠。

井水流出汇集在池中,又流进渠里,四乡饮水得以解决,田地得以灌溉,百姓避免了流离失所。

旱情解除后,四乡信众捐资在法如茅庵处修建了寺院供奉佛祖和龙王,将其命名为“龙化寺”。

从那以后,许昌一带果然年年风调雨顺,即使略有旱情,只要百姓前往龙化龙王殿祈雨,就必有甘霖降下。

据正史记载,龙化寺始建于唐代,由禅宗六祖法如所创,当时有僧众数十人,建筑包括山门、琉璃井、大雄宝殿、龙王殿等。

到了宋代,我国许多佛教寺院革律为禅,禅宗渐成汉川佛教主流,龙化寺在这一时期也有了较大发展。

据传宋代的龙化寺占地面积300多亩,殿堂、僧舍有700余间,僧众达500余人,拥有土地500余顷。

作为禅宗祖庭少林寺下院龙化寺独领豫南丛林,为当时禅宗界的佼佼者。

少林寺内铸造于1204年的大铁钟上,记载了龙化寺与少林寺的关系。

元朝曹洞宗的雪庭福裕入住少林寺,并统管全国寺院

少林寺的大力支持下,龙化寺规模进一步扩大。

少林寺不仅派出僧人对龙化寺进行管理,还指派高僧到龙化寺开坛讲法,使龙化寺在许昌周边佛教信众中的影响力空前提高。

明朝时,龙化寺随着少林寺的鼎盛而迅猛发展。

据寺中碑刻和许昌地方文史资料记载:嘉靖年间,原籍在龙化寺附近的尚集余李村的总兵余大人回归故里,与乡老座谈时得知龙化龙王殿的龙神很灵验,于是召集龙化寺附近的乡绅、寨首议事,并禀请少林寺倡议重修龙化寺。

少林寺的大力支持下,在余总兵的倡议下,各村会首又加以发动,龙化寺院和民间募得大量善款,购置土地400余亩,又召集工匠重修龙化寺。

这次龙化重修,采用庄院厅堂布局,以寺中古槐、八角琉璃井为中心,向后沿中轴线延伸,历时3年。

重修后的龙化寺前后共7进院,占地面积600余亩,殿堂、楼阁、僧舍千余间,僧众达800余人,拥有土地900余顷。

重修后的龙化寺,整个寺院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气势恢弘,颇有名刹风范。

中轴线上有山门、八角琉璃井、大佛殿、正殿、罗汉堂、千佛阁、文昌阁等殿堂,两边配殿有白衣殿、僧房、方丈室、斋室、十方院等。

殿堂侍奉的弥勒佛、释迦牟尼佛、三世佛、千手千眼佛、菩萨、罗汉、天王及文昌帝君、关圣帝君等塑像或重新装修或新建,庄严肃穆。

寺院内又植树栽竹、种花养荷,环境更加幽雅;寺周红墙围寺,古朴严谨;朱漆大门,门前双狮威立,错落有致。

其中,八角琉璃井又按八卦方位在井周用青石雕刻了8条云水蛟龙,并设计了喷泉。

井中泉水喷涌不断,顺渠道流向荷花池。

文昌阁为新建的殿堂,里面供奉文昌帝君

民间传说,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

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渐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

因此,龙化重修时就在寺中配建了文昌阁。

不过,龙化寺的文昌阁不仅供奉文昌帝君,还供奉了关圣帝君

许昌为汉魏古都,三国文化风行,关羽作为东汉以后各朝弘扬忠义的典型在士绅百姓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关羽护嫂降曹、夜读春秋的故事就发生在龙化寺西青泥河边的灞桥附近。

所以,龙化寺在新建的文昌阁中塑建了夜读春秋的文关公塑像加以供奉,这也算是佛教走向民间与儒教文化结合的一种体现。

进入清代,少林寺日益凋零,下院龙化寺也举步维艰。

但据碑文记载,清康熙四十三年龙化寺对龙王殿进行修复,并作为官方祈雨、祭祀的官方寺院,仍然引领豫南佛教界。

许州志记载,清代县令郎象乾每岁二月二日引领官员到龙化寺祭祀,并献匾额“有求必应”一面给龙化寺。

民国时期,河南佛教不兴,龙化寺也仅是维持山门而已。

新中国成立后,龙化寺僧人大都还俗,寺院也由佛教活动场所改为他用,“文革”中许多佛像、碑刻被毁,幸存仅有龙王殿、后正殿、八角琉璃井及千年古槐,寺院周围的水源也遭污染。

改革开放后,许昌市区的佛教信众日益增多,龙化寺的佛事活动逐渐频繁。

信众自愿捐资对大佛殿、寮房进行了小规模的维修,还有一些信众自动送回龙化寺流散到民间的物品。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非常关注龙化寺的重修

永信法师和河南省宗教局领导、许昌市领导商谈重修龙化寺事宜,还委托苏州市江南古建筑艺术研究所绘制龙化寺的建筑图和鸟瞰图、平面图,并把鸟瞰图、土地规化书交给许昌市魏都区政府和宗教局备案审核。

如果重修龙化寺的规化能够顺利落实,龙化寺将迎来新的辉煌,成为许昌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新亮点。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