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助农金融服务视角的理性思考——基于平凉市银行卡助农取款点

随着惠农资金直拨和农村医疗养老保险业务的覆盖,几乎每个农户都会和涉农金融机构打交道。过去为了不足百元的一笔业务就要翻山跨梁去乡镇甚至县城的金融机构网点办理业务,现在有了助农金融服务点,即便是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也可以足不出村就享受到便捷的基本金融服务。但现有的助农服务网点是否发挥了我们最初设想的效果,新一轮的服务触角该如何延伸,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对平凉市辖内三个县的银行卡助农取款点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助农金融服务的构成和分布状况。

(一)助农金融服务的涵义与服务形式。

助农金融服务特指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即通过银行卡收单机构在农村乡(镇)、村的指定合作商户服务点布放受理终端,向借记卡持卡人提供小额取款、转账汇款、余额查询等基本金融服务以及代理缴费等其他增值业务

当前市场助农金融服务的主导形式是农业银行的四融平台和农商银行(农村信用社)的三农服务终端农业银行二代转账电话、农商银行(农村信用社)惠农终端和邮储银行商易通等以POS设备为代表的简易模式是助农金融服务的重要补充。

(二)助农取款点的铺设覆盖情况。

静宁、庄浪和华亭三个县共有行政村727个,农业银行设置金穗惠农服务点735个,覆盖行政村的92%,农商行设置便民金融服务点215个,覆盖行政村的30%。金穗惠农服务点铺设进度较快,各县覆盖率均达到了80%以上。

从调查情况来看,影响助农取款点铺设进度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乡村的基础配套不到位。二是服务点运维成本高,影响了持续推进的积极性。三是缺乏符合条件的代理商户。

(三)助农取款终端服务能力。

1.助农取款基本服务功能趋同,服务能力存在差异。各金融机构发展战略不同带来了服务上的差异化,信用社主要着眼于对要,根据经济发达情况的不同,对取现额度进行分档管理。农业银行主要着眼于互联网金融的布局,以平台作为本行业务演示和宣传的辐射点,更加注重APP的客户体验。

2.服务点覆盖率与交易状况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一季度业务交易量数据对比分析,农商行服务点数量虽然仅为农业银行服务点数量的29%,但服务交易量(笔数)却占到农业银行的95%,与农业银行基本持平。从业务类型看,农商行便民金融服务点现金业务笔数和金额分别是农业银行金穗惠农服务点的3倍和1.8倍,查询等服务业务量为金穗惠农服务点的3.6倍,说明其基础服务作用发挥更为明显。农行转账及代理缴费业务办理笔数及金额分别为农信社的3倍和135倍,说明其在水电费、通信费缴纳等增值业务方面拓展占有优势。总体看,服务点的数量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助农取款服务辐射能力。

二、助农取款服务点运行情况分析。

(一)助农取款业务量总体规模较小。

以试点县静宁为例,2016年一季度,农业银行金穗惠农服务交易量为13245笔,占本行业务量的5.2%,信用社便民金融服务交易量为60633笔,占本行业务量35.3%。助农取款服务业务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一是空村现象严重,受众群体狭小。二是受众群体的素质和金融意识不强。

(二)服务点之间业务发展分化明显。

每个县的助农取款服务点都存在业务量不平衡的情况,剔除零业务量服务点,三个县业务量排前5位的服务点和排后5位的服务交易量差异在87倍以上,从调查中了解到,影响取款服务业务量萎缩甚至为零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电力、通讯故障,影响服务的稳定开展。二是布设服务点不科学,设备闲置没有业务量

(三)存在孳生虚假业务交易量情况。

各家金融机构基本都采取了保底工资加提成的激励措施,例如农信社规定,交易量在200笔以下,支付600元保底工资,200笔以上按业务交易量提取手续费,1200元封顶。一些代理商户为赚取更高限额的业务提成以及冲量获取保底收入,利用分拆金额、反复转账、自我取现等手法增加业务笔数赚手续费,这种情况在部分网点表现十分明显和突出。

三、调查带来的理性思考。

(一)去行政干预的运行好。

一季度的调查数据显示,业务量排前十位的都是金融机构自主选点,以商户作为管理员的服务点。而零业务和排名后十位的,剔除因为网络故障暂时无法提供业务的外,都是为了完成全覆盖任务仓促铺设的网点。一些地方政府要求,便民金融服务点要和村医、图书馆、农技咨询、村务办理整合成为一体的便民服务中心,金融服务终端设置在村部,由驻村干部进行管理。这种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构想看起来符合当下政务改革创新的流行趋势,但恰恰忽略了助农金融服务对现金周转的要求。村委会没有实体经济,没有稳定的现金流,无法持续的提供营业时间,最终造成了僵尸机具的存在。

(二)科学设点布局的运行好。

交易频繁、业务真实、能够充分发挥助农效果的取款点,无一例外都是经过金融机构谨慎周密考察的。在选址上将助农取款点根植于超市、农资商店、诊所等实体经济体的,运行情况就比较好。一是实体商铺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可以满足现金垫付的需要,二是有稳定的人流,信息传播快。三是管理人员固定、有充足的营业时间。

(三)尊重市场规律的运行好。

一是利益导向才有持续性。市场主体都是趋利的,如果回避这个问题,业务就发展不起来。二是和消费市场、人流相匹配的,助农作用就发挥的好。反之,助农效果就大打折扣。三是服务点设置符合金融机构发展战略的,运维就有充分保障。

四、对助农取款服务延伸的措施建议。

(一)在监管上进一步完善服务点准入退出机制。

建立服务点等级考评制度。对业务量发展快、风险控制好、助农作用发挥突出的服务点放宽功能限制,优先提供政策支持和补贴优惠,适当提高奖励标准,收单机构所设立的服务点等级作为其新增服务点的重要考核因素。对零业务和长期通过虚假业务维持低交易量服务点要坚决替换,建议将连续3个月无业务发生或者近6个月业务量低于平均业务量30%,作为服务点强制退出市场条件之一。

(二)在推进上地方政府应将助农金融服务纳入乡村扶贫规划。

对要求贫困村全覆盖的,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通信优惠、专项资金等政策扶持。地方政府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偏远农村通讯网络和电力线路等金融配套设施的建设,确保金融服务的推进进度。将助农金融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地方金融奖励基金的项目,提高银行自主铺设的积极性。

(三)在管理上收单机构要大胆创新产品服务,有效管控风险。

允许收单机构和服务点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风险控制能力自主开展业务限额管理。强制实行互联互通,彻底免除助农取款点银行卡跨行支付手续费。积极探索集中采购和统一维护,进一步降低金融机具和设施的采购成本,减少设备维护费用开支。

(四)在布局上要科学论证选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允许各家金融机构交叉布设终端提高空白村、屯的覆盖率。常驻人口不足50人、消费需求较低的村,可按照村社距离金融服务点中心距离5公里半径的标准合并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禁止同一商户代理两家及以上收单机构助农取款业务,同一服务点原则上不布放同一收单机构的多台终端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