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古庙和民乐中养生】深圳民乐附近的养生

慈眉善目,长着佛像,待人随和热情,作为波尔旗特的后代,他透着老北京正黄旗的大气;他酷爱民族音乐,他的葫芦丝吹奏得委婉动听,并多次获奖;他自己组建民乐团,购置乐器,组织起一群喜爱吹拉弹唱的琴友;67岁的他,身体健硕,声如洪钟。

他就是在北京市回龙观地区颇有名气的鲍乃溶。

个人投资保护古庙   在北京市回龙观黄土东村,有一座创建于明朝中期的真(玄)武庙,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昌平区保留很完整的明清古建筑。

这座庙在“文革”期间,前后的院落和建筑都遭拆除;传说拆到主殿时,发生了莫名其妙的怪事,没有人再敢去拆它,于是这个院落和主殿就被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

传说归传说,被保留下来的院子和寺庙曾经做过乡大队办公场所,做过学校,后来这些机构纷纷搬家,剩下一个空空的荒芜的古庙

2008年,鲍乃乃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承包下了这座古庙,当时他组织了一个民乐队,正愁没有地方排练和置放乐器呢,这个规规矩矩的院子,无异于雪中送炭。

鲍乃溶开始投资维修古庙,他四处请教专家,维护院墙,盖新房顶,把残缺的地砖补齐,添置了大量红木家具。

翻旧如旧,他要求设计师和建筑工人最大限度地保持古建筑原有的风格和那些历经风雨遗留下来的文物。

是寺庙就要有佛像,可是应该塑什么佛?佛像应该摆放在哪里?都有哪些讲究?这可愁坏了鲍乃乃。

没有图纸,没有文字记载,他只能向曾经在这里上过学的妻子询问当年的样子,并在妻子的描述中逐渐清晰出一个画面。

他请人设计寺庙的整体结构、设计佛像、投资造佛,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殿里主供的真武大帝、旁边的金童玉女以及前殿里的青龙神像和白虎神像,院落中央还有一个三脚龙爪紫铜香炉。

真武庙现为全国道教重点开放的免费宫观。

在这里听听道家音乐,喝喝茶,晒晒太阳,接接地气,于身体于心灵都是一种享受。

怪不得鲍乃乃喜欢这里,这里不仅实现了他的音乐梦想,更保护了文物,还宣扬了传统的道教文化。

热衷弘扬民族音乐   鲍乃乃是个痴迷民乐的人,他在回龙观地区成立了“龙朝民族文化乐队”,排练、演出、参加比赛,忙得不亦乐乎。

中央广播民族乐团的彭修文是他要好的朋友和民乐队的高参。

有一次他听到编钟演奏音乐,那通透的声音在鲍乃乃心里激荡起无穷遐思。

编钟太好听了,在传统音乐中,编钟是点睛之笔,我什么时候能演奏编钟呢?哪怕让我摸摸呢。

”于是编钟成了他的一个梦。

前几年他个人投资18万元购进了一套编钟,在多种场合的民乐比赛和演出中,这套编钟给听众带来愉悦的听觉享受,而他也因此成为北京市第一个个人投资购置编钟民乐爱好者。

现在鲍乃乃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民乐学习和演出中,中央广播民族乐团的田鑫成为乐队的调音师和艺术指导;后来,他结识了芦笙演奏家伊永仁,拜师学艺,开始学习芦笙独奏,去年在回龙观地区民乐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演奏乐器不仅锻炼身体,还调整心情,听到悠扬的音乐响起,一切烦恼抛之脑后,心灵如同畅游在悠闲的水流中。

吹奏芦笙锻炼呼吸,锻炼肺活量,排出废气,纳入新鲜空气,于健康非常有利。

鲍乃乃说:“民族音乐符合人体健康的需求,音节与心脏跳动的规律相符,有激情有平缓,调整脑电波,调整血液流速,于是就调整了身心。

民族音乐与人体是和谐的,它不但怡情养性、提高情怀,还在保健养生、强化身体素质方面让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鲍乃乃曾经患有高血压,这两年因为每天演奏民乐,血压居然正常了。

心情越好身体越好,形成了良性循环。

去年鲍乃乃作为嘉宾参加了贵州“金芦笙”国际吹管乐大赛,这是个专业级别的大赛,可见他在民乐界的影响。

古庙飘香,民乐悠扬。

一位退休老人,竭尽所能弘扬民族文化,这种精神真值得发扬和传承!

3 次访问